APP下载

韩山韩水念韩公

2019-09-10王正升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19年28期
关键词:韩文潮州韩愈

王正升

公元819年的这个年关,长安城不平静。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宫内供养三日,儒佛矛盾终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已是正四品下的刑部侍郎韩愈,写下一篇《谏迎佛骨》,上奏宪宗,言“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力主将这骨头“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但是,他不仅没能阻挡住大唐皇帝的荒唐,反而即刻被赶出京城,贬往荒蛮之地潮州。

对于遥远的南方,韩愈并不陌生。十五年前,关中大旱,一些官员封锁消息密不上报。韩愈著文“京畿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痛斥地方官吏横征暴敛,请求皇帝特敕京兆府,停征当年京畿地区的税收,结果被人诬陷危言耸听,遂被贬赴阳山。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这一年,已经五十二岁的韩愈不得不再次离开京城长安,怀着满腹的怅惘与悲壮,前往更为偏远的瘴荒之地潮州。彼时的潮州,“毒雾瘴气,日夕发作”,是北方官员眼中的“死神”出没之地。“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放眼自己的政治生涯,韩愈深感前路迷茫,怆然涕下,写给前来相伴的侄孙韩湘之诗竟如交代后事一般。

自隋至唐,岭南一直是中央政府眼中的蛮荒之地,派驻岭南的官员基本都是贬臣,派至潮州的更是朝廷认为的大罪之人。

韩愈在潮州任职仅八个月,却辉煌了潮州千年。在哀叹之余,他兴办教育、赎放奴婢、关心农桑、驱赶鳄鱼,为民造福。潮州百姓感念不已,后来把山水都改为韩姓,恶溪改为韩江,笔架山改为韩山,立起韩文公祠,世代祭拜。潮州因韩愈而声名大噪,其地域灵气也就自此显露,潮州人至今还保留着孩子上学前要先到韩文公祠祭拜的传统。

潮州八個月,或许能很好地诠释韩愈的字“退之”之意,无论进退,韩愈都以天下为己任,不畏皇权,正义凛然,勤政爱民,愿为圣明除弊事。

公元1092年,苏轼应潮州知州邀请,为韩文公庙题写碑文,他大笔一挥写就流芳千古的《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大赞韩愈曰:“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作者系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园丁学校老师)

猜你喜欢

韩文潮州韩愈
小香蕉
寻找潮州
古潮州府释道文化刍议
一笔一画
潮州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