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研促进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9-09-10陈贝贝姜俊张艺潇

高教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科研实验教学高校

陈贝贝 姜俊 张艺潇

摘  要: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升,构建以研促教的长效机制,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文章基于高校实验教学现存的一些问题,对以科研促进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路径进行了探讨,从强化“科研-教学”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倡导科研内容及成果有效融入实验教学、鼓励科研资源向实验教学开放、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实验教学;科研;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3-0133-03

Abstract: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innovative thinking, innovative spirit and innovative abilit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ive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promote the quality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build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improve teaching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y of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through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top-level design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esearch-teaching", advocating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ntent and achievements into experimental teaching, encouraging the open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resources to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experimental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1,2]。高校作为教学、科研的主要基地之一,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校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之间相互依附、相互影响,两者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具有统一性,同时在资源配置上又存在一定的冲突。高校的科研工作體现了一所高校的学科、学术实力和水平,而教学工作则反映了高校的人才培养类型和水平。加强科研与教学工作建设,实现科研和教学的协同发展,以科研工作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尤其是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升,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破解社会对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急切需求问题的有效路径。

一、“科研促进实验教学”问题提出的背景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是中心、是根本,是大学的本质属性,是大学的存在价值,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总体上看,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多高校距世界高水平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尤其是实验与实习教学环节仍然相对薄弱。

目前,尽管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已经得到广泛共识,以科研促进教学也被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工作者重视,但是由于高校的各类评价指标大部分还主要集中在科研,高校中“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特别是在教师聘期量化考核及职称晋升等方面,对本科教育“质”和“量”考核点单一、指标少,权重不大;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比较注重科研能力、对教学能力的关注也不够,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机制仍不健全[3,4]。许多高校把科研作为“硬指标”,在政策引导、资金投入、人才配置上都优先倾向于科研,导致教师投入教学工作严重不足。科研无疑是大学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但若不能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一支实力雄厚的人才梯队,科研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形成“教学-科研-教学”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虽然构建高效、长效的科研促进教学机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对于实验教学而言,以科研补充实验教学内容、以科研实验资源转化实验教学资源却相对比较容易实现[5-7]。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深化综合改革的新机遇,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好的抓手,也是高校构建以研促教机制应该考虑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二、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影响实验教学

高校中“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在仍然存在,导致教学中心地位的保障体系不完备,实验教学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严重受到此现象的影响。科研工作拥有为实验教学提供支撑、补充内容的天然优势,但由于“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的存在,以科研工作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升的推动力发挥得并不充分,实验教学的前沿性、创新性难以保证。

(二)实验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专职实验教师队伍人员较少,师资力量不足,实验教师承担的工作量逐渐增大,自由探索、分组交流、自主实验设计等创新型实验教学无法组织,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同时,随着实验教学任务的加重,实验教师的科研工作也会受到影响,大大降低了科研补充实验教学的机会。

(三)实验教学条件建设仍需进一步提升

目前,随着更多高校对实验教学加大重视,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相比于实验教学的实际需求,仍显不足。如何利用科研实验资源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实现科研与教学资源的协同发展,是高校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的建议

(一)强化“科研-教学”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

1. 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抓好本科教学是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关键。高校应把握新时代背景下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新机遇,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在领导精力、政策导向、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等方面体现以人才培养为重点的原则,做到教学“优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切实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深入挖掘科研工作的育人功能,通过“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切实推动“科研-教学”协同发展,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并在此理念下推动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学改革,助力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

2. 加强科研反哺教学政策引导

发挥政策指挥棒作用,改进高校对教师的科研评价办法,强调科研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是引导教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构建科研反哺教学机制的有效措施。改革教师业绩评价机制和指标,切实提高教学的吸引力,优化制度设计,在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方面向教学倾斜。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将担任本科生导师纳入到岗位职责体系和教学任务体系,与教师教书育人的质量评价挂钩。建立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高度融合的组织模式,引导并激励科研团队带头人和科研骨干教师投身教学,保证科研过程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促进教学内容,尤其是实验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先进性,把教学是科研的“隐形动力”显性化,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资源化。

3. 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

依托高校科研优势,将科研方法与思维有机融入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将科研元素贯穿于课程实验、实习实训、科研训练、学科竞赛、毕业论文(设计)等实验教学全过程,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高效的科研促进实验教学机制。

(二)倡导科研内容及成果有效融入实验教学

1. 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内容更新

大力支持教师将科研项目及课题引入实验教学,不断更新和补充实验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将成熟的科研成果及时融入实验课程大纲,“暂未成熟的”科研成果纳入到实验课程的研究讨论范围,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自主创新型实验教学项目。鼓励高水平科研人才为学生开展学术前沿讲座或学术报告等,支持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修订或新编高质量实验教材和实验教学指导手册,确保实验教学内容和技术的前沿性,实现科研与实验教學的良性互动。

2. 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高校应鼓励广大教师将科研过程中探索出的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实验教学,促进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支持教师结合科研工作自主设计探索性实验教学项目,实现实验教学与科学实验训练的有机结合,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3. 以科研带动实验教学研究

持续加大投入,专项支持教师结合自身科研工作进行的实验教学改革项目,将科研方法、科研思路融入实验教学,以项目研究的形式促进教师投入实验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

(三)鼓励科研资源向实验教学开放

1. 促进科研资源和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共建

建立科研与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共用机制,整合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平台资源,引导科研资源服务本科教学。推动科研实验室全面向本科实验教学开放共享,对已完成或基本完成科研任务的仪器设备,以全面开放的形式服务实验教学;对其他科研仪器设备,在满足科研需求的前提下,以有偿租用的形式服务实验教学,提升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利用率。

2. 将科研团队人才资源转化为实验教学名师资源

高校要鼓励高水平科研人才承担实验课教学工作,打造实验教学的名师名课。组织高水平科研人才为学生开展学术前沿讲座或学术报告,建设优秀科研案例库,将最前沿的知识、研究方向和热点及发展趋势与学生共享,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激发其学习热情。

3. 利用科研平台推进校内外协同实验教学

依托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建立的良好平台,构建高校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优秀企业的协同育人模式,拓展建设实验教学基地,共同构建实验课程体系,共同开发实验教学资源,聘请优秀的行业人员担任校外实验指导教师,实现科学研究平台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

(四)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1. 大力支持大学生科研训练

激励教师结合自身科研工作指导学生参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及学科竞赛,并将教师指导纳入实验教学任务体系,与教师教书育人的质量评价挂钩,设立专项经费奖励指导本科生参与各项科研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的优秀教师。

2. 吸收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鼓励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在科研过程中形成体验式或实战化的实验教学模式。高校可以设置一定的大学生助研岗位,吸纳学有余力、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参加科研工作,作为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进而发展成为其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方向,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3. 组建学生自主科研团队

划拨专项资金支持学生组建自主科研团队,选派具有较高科研学术造诣的老师担任团队指导教师,以学生感兴趣的科研问题为导向,通过选题、设计实验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实验数据分析、撰写科研论文及产出其他成果等科研工作全过程,丰富课外实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科研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积极探索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科教融合长效机制,着力解决教学、科研“两张皮”问题,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措施,也是建设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俞松坤,席洁.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9(8):68-70.

[2]官礼和,鲁皓,蒋伟,等.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7):278-280+307.

[3]于佩学.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兼论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的定位[J].现代教育科学,2006(4):115-117.

[4]谢阳斌,桑新民.如何在“双一流”建设中促进科研与教学协同发展——国际教学学术运动的深层反思与战略谋划[J].教育发展研究,2018(7).

[5]韦化,唐纪良.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8(3):81-83.

[6]唐淑艳.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路径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 2015(10):49-50.

[7]邓军勇,蒋林,巩稼民,等.践行教研统一促进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5(7):114-116.

猜你喜欢

科研实验教学高校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