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2019-09-10张淼尹梓签

大东方 2019年6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以人为本高校

张淼 尹梓签

摘 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是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要求一切活动按照人的需求工作,与传统机械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同,将以人为本渗透到高校思政教育当中,能够更好地弘扬马克思主义思想,突破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文章通过对“以人为本”理念内涵的分析和剖析,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以期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前言

一直以来,高校思政教育都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对于思政教学内容的领悟不够深刻,与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存在较大差别。而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尊重、理解和关心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持续发展。

一、高校思政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内涵分析

1.全面发展为根本

当前诸多高校在思政教育中,提倡“以人为本”原则,但在现实教学中依旧以课本为主,“满堂灌”、“一言堂”教学模式并没有改变。在此背景下,学生并不会受到充分尊重。高校思政教育要充分发挥价值作用,务必要围绕着思政教育这一重点,既要满足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尊重、理解学生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需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要充分调动能力较强的学生积极参与思政教育活动当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其他同学产生正向影响[1]。二是针对部分“问题”学生,要主动给予关心,与学生保持沟通和交流,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能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及时发现问题,真正意义上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尽可能帮他们解决一些思想上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更好地完成思政教育工作。

3.注重人文关怀

针对新入学的大一学生,高校对其进行心理测试后发现,很多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针对这些,务必要加强对学生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特别是要坚持贴近生活、学生,立足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从而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二、“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策略

1.以学生为中心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务必要紧紧围绕着学生而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并非凡事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而是考虑学生个人及其未来发展需求,确保满足学生发展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除此之外,以学生为中心的本质也不是单纯的抬高学生地位,任何时候依旧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让学生明白尊师重道的重要意义,在做好思政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道德发展,只有这样,才是培养学生的最佳方式。

2.结合学生情况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当前社会形势,积极树立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理念及校园文化,以一种细水长流的形式向学生渗透思想政治内容,采取灵活的方式教书育人[2]。与基础教育阶段不同,高校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乡、家庭,学生的个人状况更加复杂、多样,导致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存在极大的差别,对此,高校思政教育势必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特别是要对那些思想偏激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观察他们的思想举动,积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政理念,规范自身言行举止,认识到自身被党和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从而慢慢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丰富教育方法

目前,高校思政教学方法单一,导致思政课变得极为枯燥、乏味,加之思政教育内容抽象特点,学生在主观层面上并不喜欢参与到思政学习活动当中。对此,加快对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改进势在必行,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现代技术手段,引入微信、qq等信息沟通载体,使得师生能够随时保持交流,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和关注学生动态,把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对学生予以指导;与此同时,学生在遇到思想层面上的问题时,能够通过线上咨询教师,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说与教师听,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读性、互动性和参与性,将传统思政教育活动变得更为灵活。另外,教师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或者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一些具有意义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事实问题,鼓励学生对时政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让学生保持独特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进一步消化和理解思政内容,深化对社会的认知,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4.创建和谐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因此高校要尽力营造积极、和谐的思政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3]。首先高校要做好校园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在校内形成文明新风,进而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其次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自身教育理念,不要高高在上,而是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多给予学生日常生活方面的关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持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如此一来,学生能够从主观层面上参与到思政活动中,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现有高校思政教师多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加上多数高校并不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导致思政教师综合素质偏低情况普遍存在。对此,高校要注重对思政教师的选拔,挑选思政专业优秀毕业生,从根源上保障教师的专业性。同时,每年根据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安排思政教师培训和学习,及时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使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面对当前形势,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成为未来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必然选择。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到學生实际情况,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从多个角度为学生带来正向影响。随着高校思政教育不断发展,高校教师还要进行深入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刘哲.“以人为本”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51.

[2]孔月红,史建梅.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融入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31):324-325.

[3]翁秋燕.关于“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0):74-75.

(作者单位: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会计系)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以人为本高校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