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博客:一种可能的职业教育研究素材
2019-09-10金星霖周娜
金星霖 周娜
摘要 视频博客(Vlog)同时具备日记和自媒体的性质。通过对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中一位中职学生博主所发布的视频主题进行分析,发现Vlog覆盖到了中职学生校内外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多类研究主题都能提供有价值的素材。通过对该博主所发布的视频内容进行详细剖析,发现其作为研究素材的三方面价值:研究素材的真实性,自我汇报的结构性,同质群体的聚集性。结合分析对Vlog作为教育学研究素材的学术性调试提出了四点建议:客观对待研究素材的世俗性,谨慎分析研究对象的代表性,灵活处理研究数据的多样性,深入发掘质性材料的内隐性。
关键词 视频博客;职业教育;研究素材;中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29-0031-05
一、视频博客概述
视频博客(Video Blog,Vlog)是一种短视频形式,制作者多以自己为主角记录,再经过剪辑、配乐和适当字幕,最后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视频日记。Vlog并非新鲜事物,它最早发源自国外视频网站YouTube。由于YouTube强调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模式,这为Vlog的诞生提供了天然的土壤。早在若干年前,YouTube上就已经诞生了一批成熟的视频博主,比如,被称为“Vlog之父”的Casey Neistat。但在我国,Vlog的兴起还是近两年的事,早期国内的各大视频网站多采用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模式,发布的视频多为官方授权的影视作品或综艺节目。随着互联网和手机应用的发展,自创短视频出现了现象级的爆发,各种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西瓜视频、微视等)应运而生,针对Vlog的专业平台也逐渐增长。
由于网络的公开性和传播性,Vlog既可以被看作一种个人日志,也可以被看作一种自媒体。创作者在制作和发布视频日志时,必然期望通过视频传播来输出个人价值观,这为分析视频作者的观念提供了可能,也为Vlog作为研究素材提供了基础。同时,网络自媒体的去中心化、草根化和多元化等特征使得Vlog的创作者能够更加勇敢自由地表达其观点,保障了Vlog作为研究素材的信效度。国外已经有一些研究将Vlog作为研究素材,比如,有研究认为Vlog可以作为新手教师的教学反馈工具,认为教师运用Vlog可以帮助他们提升反思性学习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但国内较少关注Vlog这一概念,仅在传播学领域有少量研究。因此,本文试以某视频网站中一位中职学生博主为例分析Vlog作为教育学研究素材的价值。
二、相关概念及研究方法
(一)相关概念
1.B站的概念
哔哩哔哩视频网是中国领先的青年文化社区,于2018年3月28日在纳斯达克上市,被粉丝昵称为“B站”。该网站在早期以动画、动漫类视频为主,目标群体是14~24岁对动画、游戏感兴趣的人群。目前,随着该网站的发展,它早已脱离了动漫这一单一标签。B站现月活跃用户数接近1亿,涉及视频类型有Vlog、动漫、美食、美妆、科技数码、教学的用户等,圈层之间虽有重叠,却互无干扰。基于其在短视频领域的重要地位,选择该网站作为案例来源。
2.UP主的概念
UP是英语“upload(上传)”的简称,因此,“UP主”指上传视频博客的博主。该概念并非单指专业的视频制作人或单位,任何人只要在短视频网站上发布自己的原创视频就可以称为该视频的“UP主”。
(二)个案选取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在B站上选取一名中职学生UP主,对其Vlog主题及内容分别进行分析,探索其作为职业教育研究素材的价值。个案选取遵照三个标准:UP主身份为中职学生;UP主发布的Vlog中,有较多关于职业教育的论述;UP主的粉丝人数较多(说明其视频内容容易引起同质人群的认同)。
根据以上原则,研究确定一位用户名为“Shortlegs皇縉”的B站UP主,其为2016级江苏省常熟市某中职学校学生,目前正在进行第三学年的企业实践。截至2019年5月15日,該UP主共发布Vlog视频60个,其中专题介绍职业教育的相关视频8个,粉丝数为5.9万人,总播放量为656.8万。
(三)分析方法
为探索Vlog作为职业教育研究素材的价值,本研究主要从可研究主题和研究价值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主题方面,对视频主题进行量化统计,获得该UP主Vlog中各类主题的频次;研究价值方面,对视频内容进行质性分析,探讨其作为研究素材的价值。
三、个案分析
(一)Vlog作为研究素材的可研究主题分析
该UP主目前共发布视频60个。根据视频主题将其划分为5个大类:职教相关(占13.33%)、生活体验(占36.67%)、家庭活动(占8.33%)、兴趣特长(占25%)和其他(无明确主题的随拍,占16.67%),每个大类下又包含若干个子类别,见表1。其中,“生活体验”类视频通常只记录UP主个人的体验或娱乐,“家庭活动”类视频通常涉及到与家庭成员的互动。通过主题分类,可以对中职学生的生活轨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也可以为职业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1.校外生活相关主题
有研究者系统论述了中小学生的校外生活,认为学生的校外活动和家庭生活对学生自尊与自信等社会性品质、性别角色意识、独立生活能力、自主发展意识的养成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表1可见,该中职学生UP主所发布的Vlog中,校外内容大大高于职教相关内容,其中占比最高的两类视频为“生活体验”和“兴趣特长”。这符合前人研究的论述,说明丰富的校外生活是学生的天性需要。职教学生由于性格特点和学业安排情况,比普高学生拥有更多课余时间。因此,有必要对中职学生的校外生活进行研究。比如,中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兴趣特长”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否有积极的影响?课外生活对中职学生的校内学习有怎样的相关性?“兴趣特长”是否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能否促进学生未来职业发展?Vlog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全面地理解上述问题。
通过表1,能够发现该UP主的主要生活兴趣是尝试不同的美食。在特长方面,他喜欢运动,且具备较强的技术设备使用能力。结合具体的Vlog内容,发现这些特长对UP主的校内生活也有一定积极作用。比如,在2019年3月30日发布的Vlog《我的中专三年:学渣不一定是烂仔》中,UP主谈到自己制作视频的能力被系主任发现,并被邀请为院系拍摄宣传片(09:22),让自己自信心和荣誉感得到了提升。此外,UP主还谈到录制Vlog视频可以每月给自己带来2500元左右额外的收入(视频网站对高关注度UP主的激励金),这可以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职业教育相关主题
对该UP主发布的所有8个职教相关类Vlog的标题和内容进行罗列和归类,见表2,獲得五类主题:普职比较、职业规划、学校参观、学校生活、身份认同。通过这五类主题,可以看出UP主对自身作为中职学生的身份以及自己所在学校的情况有较全面的认识。并且,通过Vlog标题可以看出,UP主对职业教育的看法较为积极正面。
除了Vlog标题所传达出来的信息,Vlog的具体内容也能为职业教育研究提供数据。比如,在学校参观类视频中,UP主没有进行语言介绍,而是比较全面地对学校各个区域进行了拍摄。这些质性素材可以用于分析职业院校的硬件设施。在普职比较和身份认同类视频中,UP主进行了自述性记录,即在镜头前进行自我汇报,这些素材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职校学生的想法及职业院校的现状。此外,Vlog可能还涉及到其他主题,比如中职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对学校风气的评价、对个人学习情况的总结、对教师的评价等。
(二)Vlog作为研究素材的价值分析
1.研究素材的真实性
福柯(Michel Foucault)的话语权理论认为,话语和权利是相互影响的,处于强势地位的阶层会通过控制话语,让话语进一步为权力服务。由于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中职学生常常处于话语权力的底层。研究者作为学术领域中的权力顶层,如果直接面对面访谈中职学生,极有可能导致学生自觉服从于高位者的话语体系,受到研究者预期的影响。但Vlog的制作通常以UP主为主体,录制内容通常是UP主的亲身经历,观众大多是网络中不认识的陌生人。这极大地保障了Vlog的真实性。同时,以视频博客作为研究素材,还能使教育学研究者通过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学生、教师和家长等)的主体视角去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使得教育学研究更加“接地气”,也对实践中的问题具有更强的指导作用。具体从Vlog视频内容来看,这种真实性可以从两方面反映出来:
其一,本土概念的大量运用。语言社会化理论认为,人类语言能力的发展遵从自下而上的原则,学生用语习惯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如家庭、社区和学校等)。同时,语言的接收者也只有在拥有等同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的情况下,才能精确解码语言的内在含义。在该UP主2018年10月6日发布的视频《关于职业学校你了解多少?和高中有什么区别?》中,出现了不少本土概念:“全员恶人(00:47,02:22)”“豆豆鞋(00: 48,02:23)”“心水(01:55)”“涩费人(02:55,03:04)”。这些本土概念,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中职学生群体的话语体系,更精确地解读中职学生的思想。
其二,不良亚文化的大胆表达。已有研究发现职校学生间或多或少存在不良的亚文化,这类亚文化和学校主导的主流文化呈矛盾状态,学生虽然表面上会应付主流文化的控制,但是仍然很难从根源上改变。当研究者作为主流文化的代表走进研究场域,很难让被试敞开心扉,导致对学生亚文化的观察难以深入。Vlog可以为研究者提供观察中职学生不良亚文化的媒介。该UP主Vlog中涉及到了不良亚文化,标题涉及“AV文化”“女装文化”“GV文化”等。这并非指UP主的视频涉及不良内容(视频网站也不会审核通过含不良内容的视频),但UP主可能会有意识地在标题中运用相关词语作为噱头吸引观众。之所以这些不良亚文化能够被用作噱头,说明了当前中职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一些特殊现象和问题。
2.自我汇报的结构性
由于Vlog的自媒体性质,UP主在制作Vlog时会尽量让观众容易理解。因此,在录制前会进行不少准备工作,保证视频的结构性。根据表3可以看出,UP主对整个视频结构有非常合理的安排。该视频主题是介绍职高和普高的区别,视频总长接近6分钟。其中“引入”和“总结”部分各占1分钟左右,主要内容(总体区别、职高优势、普高优势)部分共占3分钟左右。在主要内容部分,分别归纳了职高和普高的各自优势,各归纳了3条优势。在视频结尾,UP主还分别展示了职高和普高的高三课表,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体会两者差别。这种结构化的展示符合学术研究的需要。—方面,结构化的信息作为研究数据可以使研究者在数据处理上更加省时省力;另—方面,结构化的信息通常说明研究对象已经对某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避免了访谈研究中被试答非所问或回答过于表面的情况。
3.同质群体的聚集性
根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我国网民以中等教育水平的群体为主。其中,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8.7%和24.5%。这表明网民群体具备一定同质性,且中职学生可能也是Vlog的使用者和观看者。同质性群体的聚集性对研究素材的数量、类型和获取难度都有重要影响。在分析中职学生的Vlog时,除了对视频本身进行分析,还可以对评论及弹幕(视频中的实时悬挂短评)进行分析。这些评论聚集了大量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可以保证研究数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此,以案例UP主其中一个视频下的评论为例进行说明。该视频标题为《职业学校学生的一天!日常Vlog!》,上传日期为2018年9月8日。截至2019年5月15日,该视频播放量为36.8万,视频下共有评论2588条。首先,从数量来说,对该视频的评论按照评论热度排序后,发现前20条热门评论中,有11条都较清楚地表明了自己是中职学生,占比为55%。其次,从质量来说,Vlog评论区及弹幕区同质性群体的发言能够较好体现中职学生对于中职学校和自我身份的看法,比如该视频下一条热评谈到:“每个职中都不太一样吧,但是不能老觉得他们都是混混,流氓。可能有些人是,但大多数人心都不坏。我们学校是半军事化管理,挺严的。我是今年入学的,是建筑系的,刚军训一个星期。”“隔壁班的师兄会过来和我们说说心里话,讲讲他们的一些经验。”“有师姐会过来看看我们,师兄师姐都会说,有事可以找他们。”“但是也有人很社会很讨厌”“可总体来说,我不认为中专职高的人都是社会人,不好相处。”等。
从以上评论可以看出,中职学生对职校情况的认知是比较清楚的,并且能够客观评论,就事论事。这一类较详细的评论通常包含了大量评论者的观点和大量具体事例,可以作为质性分析的素材。此外,视频下还有大量短评,可以用来进行量化统计。
四、视频博客作为研究素材的学术性调适
(一)客观对待研究素材的世俗性
虽然Vlog作为职业教育研究素材具有种种价值,但Vlog中同样存在一些较为粗俗和世俗的内容。这一方面体现了Vlog作为研究素材的真实性,为研究者提供了多元化价值。另一方面,这些世俗性内容也对研究者本身所持有的主流价值观有—定挑战。因此,研究者必须辩证地看待这些内容,不能以固有框架来对学生进行道德判断。只有摒弃对研究素材的主观偏见,客观充分地分析世俗性内容背后蕴含的社会文化现象,才能进一步探讨如何引导职校学生成长成才,做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目前已经有研究证明了世俗化语言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比如思政课上运用网络语言可以增强思政课堂的说服力,提高思政教学的吸引力,提升教师语言的亲和力和促进思政教学的教育力。
(二)谨慎分析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Vlog作为研究素材可能存在一些代表性方面的限制。因为有能力制作Vlog的中职学生,通常家庭条件都较好,能够为他提供制作Vlog所需的设备;其次,使用Vlog的学生可能拥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质或生活方式,比如表现欲强、乐于分享、课余生活比较丰富等。因此,在分析Vlog时,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调试:其一,作为个案研究,不过分强调研究结果的推广性,通过对个案的深入分析,为教育学研究的分析思路提供新的视角,引发人们关注中职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其二,作为量化研究,限定研究对象范围为“中职学校Vlog使用者”,分析Vlog使用对这类人群的话语体系、性格特点、课外生活的影响;最后,作为数据收集平台,分析收集职教类Vlog的评论或弹幕作为研究数据,可以分析各类人群对职业教育的观点和看法。
(三)灵活处理研究数据的多样性
Vlog视频可以提供多种类型的信息,如无旁白的展示类视频,大量口头报告的自述类视频,回答观众提问的互动类视频等。这种多样化的研究数据给研究者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机遇在于:多类型的数据有助于研究者立体、生动地观察到中职学生的特殊网络生态环境,使得研究结果具有更高的信效度。此外,多样化的数据还为研究结果的三角互证提供了可能。挑战在于:研究者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较灵活的数据处理能力,才能够将不同类型的研究数据充分的运用起来,并且恰如其分地融合起来。这要求研究者深入把握研究问题,以研究问题为中心将不同研究数据和不同分析方法进行有机结合,最終形成有价值的研究结果。
(四)深入发掘质性材料的内隐性
“内隐性”是心理学领域常用的概念,与“外显性”相对,指人类认知活动难以观察的特性。质性研究素材也存在类似现象,研究者必须深入地发掘质性材料,才能发掘研究对象的言外之意,透过现象看本质。尽管Vlog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但是Vlog作为一种自媒体形式,UP主为了吸引观众也可能会故意夸大某方面的事实或通过运用流行概念营造噱头。对此,研究者需要保持三个敏感性:第一,对研究主题保持敏感性,将关注点放在与研究主题相关的信息中,忽略干扰信息;第二,对视频创作者的目的保持敏感性,区分表演性内容和真实观点,体会过分夸大性的内容和蓄意淡化的内容;最后,对中职学生的流行文化保持敏感性,精确解读学生流行词汇的本质内涵,保证研究结果的信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