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藤摸瓜,追根溯源

2019-09-10俞浙芳

锦绣·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主体性思维品质

俞浙芳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一道初中科学图像题的答题分析与针对性指导,提出筛选学生提供的信息,抓住问题核心点拨指导的方法。教学指导中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与思考習惯,要逐步把思考总结的机会让给学生自己。

关键词:初中科学;图像题;思维品质;学习习惯;主体性

思维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学习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心理过程。初中科学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关注思维改变与优化的方法。然而,如果教师课堂指导不力,学生思维活动过程没有深度,在习题中就会发生概念、判断与推理上的错误,这些问题中一小部分是因为所谓的“粗心大意”之故,绝大部分在本质是思维上的错误。在教师作业批改、课下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收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探听学生的思路、寻找学生的错因,以便有的放矢土进行针对性指导。现举例如下:

一、题目

如图a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 的作用.图b是推力F 与时间t 的关系图像,图c是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T 的关系图像.请结合图像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在2s~4s时间段内,物体处于什么状态?(2)0~2s内推力F所做的功为多大?(3)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推力F所做的功是多少?

这是一次平时作业中的练习,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基本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不是学生概念掌握不牢固,主要还在于他们不会从已经信息中提取需要的信息,甚至不知道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二、答题与指导

1.第(1)小题——顺藤摸瓜,打破思维定势

答题情况分析:该题是针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应用与发展,该小题貌似超出了课标的要求,但其实不是。能仔细分析的学生也不难发现正确答案,关键就是学生受了已学知识的负迁移。由于学生对于一对平衡力作用下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分为静止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耳熟能详,加上图中2-4秒阶段所画图图像为直线,使大部分学生坚定认为答案中必须有“直线”二字的错觉,于是就写了“匀速直线运动”。本小题的得分率仅为33.6%,可见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死记硬背,不考虑科学规律的具体应用场景的至命弱点,还有就是将物体的运动状态想当然分为静止与匀速直线运动两类,因部分具体情况被丢弃在了知识框架之外而导致错误。

指导纠正实录:

师:第(1)小题中的“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指的什么?(学生未及教师点名,大多数学生齐声高喊:“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师:是吗?(学生处于茫然状态,不知何意;教师停顿约30是后提示:“物理学上一般通过什么物理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生:(齐)速度.

师:好!那么,我 们如何知道 0~2s 时间段内的速度?

生 1:从图像c中观察.

师:很好!那么速度如何?

生2:2s是~4s内物体的速度逐步增大.

师:那么,这段时间内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生:(齐)加速运动状态.

教学行为分析:由于初中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多数学生在提到“物体运动状态”时只知道“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所以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不假思索地说出了答案. 教师漫不经心地用“是吗?”一问引起了学生的思维冲突.此时,教师运用延迟判断的方式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如何判断运动状态,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猛然想起判断物体运动状态可以用速度,并得出正确结论.

第(2)小题——由果溯因,学会变通

答题情况分析:计算做了多少功是极平常的物理运算,可学生为何无从下手呢?因为他们习惯了由题目直提供一些量然后去套用工式计算,由于没有分析问题找到这些数的能力,甚至连找到这些数的意识也没有建立。而在求物体运动距离的过程中,学生再一次遇到了麻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利用速度图像求运动距离的习惯,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逆向分析问题的习惯。我们的学生只知常规练习,难以完式变式练习,这也说明他们科学知识与技能掌握不够全面与灵活。

指导纠正实录:

师:计算推力F所做的功要知道哪些量?

生:(齐)力和距离。

师:那么,0~2s内推力是多少?

生3:从图b可知,0~2S 中推力F=1N.

师:这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是多少?(多数学生此时还无法求出物体运动走过的距离,教师提示:计算距离一般又需要知道哪些量呢?

生4:0~2s内物体速度为0,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推力没有做功。

师:生 4说的对不对?

生:(齐)对.

教学行为分析:教师从需要计算的数量出发,让学生逆向去分析需要得到哪些量,需要在教学中慢慢地引导。

第(3)小题——反思启迪,塑造习惯

答题情况分析:这一小题的错误首先来自对于第二时段性质的误判,导致答题无多下手,而最主要的错因则是对于问题与图表信息分析方法的不熟练,导致草率作答,数据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指导纠正实录:

教师:这一小题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说说解答过程。

生 5:s=vt=4m/s×2s=8m,W=Fs=2N×2s=8m=16J.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优秀生生5详细解析过程)那么同学们,你的解答错在哪里呢?

学6:我把时间搞错了,以后后边写着6,就认为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6s,其实应该是4s~6是内物体做匀速运动,所以时间是2s,而不是6s.

教师:生 6说得对吗,为什么?

学生7:说得对,因为从图像c可知,在t=6s的过程中,0~2s内物体静止,2s~4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只有4s~6s这段时间内做匀速运动.

师:那么我们在读图题的解答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什么呢?

生:……(略)

教学行为分析:有了前2个小题的读题指导作铺垫,这里的订正并不是太难了,于是教师把讲解的机会让给学生,并让大家参与到反思之中去,最让让学生自己来说说错在哪里,以后有难些地方要引起注意,这种自我剖析比教师的告诫更自主,也更有实效。

三、小结

对于科学解题中暴露出来的错误,是教师因材施教教加以引导、点拨与提高的良机,习题指导中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的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运用知识的方法、技巧与思想:

(1)顺藤摸瓜,全面分析,才不致于漏掉各种可能的情况,防止“相当然”的思维方式出现,走出思维的死胡同。

(2)教师既要教给学生顺向思考的方法,更需要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能从需要探究的问题出发推到题目可以提供的条件,为困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可行的策略,这正是这次训练的重点。

(3)适时放手,让学生自我反思与总结,培养主体积极性,教师的指导才能演变为学生改变自我的意识,内化为学生解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主体性思维品质
微课不微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