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维松《民族音乐结构型态中的程式性与非程式性》文献综述
2019-09-10吕金株
由董维松老师于1986年发表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的论文《民族音乐结构型态中的程式性与非程式性》是民族音乐结构分析类十分重要的典型论文,该论文简明直接的将民族音乐结构进行分类及分析,对于学者们是一笔重要的学术资源及研究理论支撑。
首先,笔者例举分析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两种分析方法:⑴其乐种本身传统的格式指出其结构形态的特征。如京剧的二黄原板,指出他的句式的特有形态、句幅、分逗、结音等。从其传统的音乐格式中指出另一性质的结构形态。如京剧的二黄原板,从每种句式的特有形态以及它们的组织、联接中,指出其整体结构是“起、平、落”的三部性特征和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结构功能的条件。
其次,笔者通过三个部分对改论文进行概述:1、何谓程式性与非程式;2、程式性与非程式性结构分析举例;2、研究民族音乐中程式性与非程式性的意义。
第一部分:对程式性的概述:
属形式的范畴,是规范化了的形式,程就是准则、规则。程式是把某种形式的技术方法固定下来,或基本固定下来,成为某种艺术体裁,创作时的标准规则格式,而加以遵守的东西。举例:把二黄原板这种版式所体现出来的各种技术规范称作程式,原因就在于二黄原板在京剧中的任何戏中,任何人物身上都可按照它的基本格式或变化格式去加以运用。能称做程式的原因是在于把规范化了的那些格式在同类型的任何作品中都去加以遵守和运用,或叫填词套用。但不会照搬,也会有变化。
第二部分:对非程式性的概述:
非程式性就是从有形的程式中看到无形的东西,或者说从有形的结构形态中看到无形的结构形态,程式性与非程式性,有形与无形都是相对的,也是有机的。举例:二六分为京剧西皮二六,秦腔花音二六等,它们才具有程式的意义,因为体现这些不同二六的区别正是他们分别具有自己的程式规范和各自的基本曲调。把所有类似二六,原板等这类板式,离开他们的具体的剧种、声腔的固定规范的特殊性,研究它们更带有普遍意义的结构形态上的特征属于非程式性。
第三部分:程式性与非程式性:
程式在民族民间音乐中的特征:基本曲调的程式性。举例:1《比较音乐学》中的“旋律型”——旋律的程式2.“起霸”、“走边”等——表演上的程式。3.《孟姜女春调》是同一个基本曲调型的“变体”——程式。小结:非程式性针对戏曲曲艺等程式性很强的音乐来说,是从他们的程式中看到非程式性的东西,而对于不具有程式性的其他民族音乐品种,则是直接分析它们的非程式性的特征。
第四部分:程式性与非程式性结构分析举例
构成程式的因素及对它们的分析:在音乐品种中采用基本曲調变化应用这种程式的方式进行创作,体现在这种音乐品种中的基本曲调的各种基本的、常见的特征,就是构成它的程式因素。举例:1.该唱腔的各种板式的如何起唱,起唱前的器乐过门的程式形态。2.起唱的板位,即某种声腔是从板上还是从眼上起唱。3.一种板式有几种不同结构的基本句式。【长句式、短句式】4.每种基本句式的内部结构,即句式内分几个乐逗,这些乐逗和词逗的关系,它们的曲调型和各自是什么结音等。5.上下句的结音,如前述河北梆子二六板,其基本结音是上句do,下句sol。6.其他程式因素:“变化句式”。
第五部分:非程式性结构形态特征举例
《大慢板》:是完全离开了某个具体的乐种中的程式规范,而又是从一个一个的具体的形式,程式化的乐种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东西,如基本结构的上下句式,起承转合式等。第一个腔型的重复:1.重复的是唱腔的中间部分。2.重复时腔型未变,但板眼位置都变了。3.重复的前、中、后都有进行自然的旋律性很强的曲调把它们串成一条完整的线,没有任何拼凑之感。这几点可归为传统作曲手法中的“换头”。第三个腔句是变节奏重复,与第一句手法相似。第二腔句的“哭相思”的旋律展开是以特性腔型贯串和自由模仿这样两种手法为主。
结语
音乐学界都知道,中国大部分的传统音乐的曲式及其结构,都是不规整的,中国该论文条理十分清晰,将民族音乐结构分析法,共分为五个部分且分别举例说明,条理清晰的思路让学者们清晰直接的从文中得出信息:1.想要认识某个剧种或曲种音乐的构成,必须首先对它的程式性的各个要素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2.对以板腔体构成的声腔系统的剧种的研究中,告诉了我们某剧种中某声腔有什么板式,这些板式的程式特点是什么,从而对这个剧种和这种声腔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3.非程式性研究的意义就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观察一下我们这个民族的音乐构成法是什么样子。4、当我们对民族的传统音乐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非程式性的研究之后,这一套体系在中国民族音乐形态学就将建立起来,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音乐创作就将有所遵循。
程式性是被规范化的某种音乐格式,在同类型的任何作品中都去加以遵守和运用。而广义上非程式性是不存在的,它只是针对具有特定含义的程式而言的,如民歌中的“起承转合”等。2.让我们对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和形态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吸引更多人去关注传统音乐的旋律、结构等,也为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姚恒璐. 为中国音乐教育创作“音乐母语”作品[N]. 中国艺术报,2019-07-03(008).
[2]王文婷. 音乐图书出版与音乐文化传播影响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9.
[3]柳进军. 原始与现代的邂逅[D].中国音乐学院,2012.
[4]李汉杰,梅佳.音乐型态学与云南民族音乐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1996(03):6-13.
[5]董维松.民族音乐结构型态中的程式性与非程式性[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6(02):18-23.
作者简介:
吕金株(1993.6-),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