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村镇发展与建设
2019-09-10
广袤的乡村地域占据我国国土资源的绝大部分,村镇是我国城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村镇建设日益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特色小镇、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整治、設计师下乡等热门话题一次又一次将村镇推向社会热点。纵观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乡村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课题。基于各国不同的制度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多样化的村镇建设模式,为探索我国特色化村镇发展路径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案例。
二战后欧洲乡村地区经历了持续变革。20世纪50年代至今,欧洲通过内外源政策推动农业规模化扩张和乡村工业发展。地方行动团体参与和主导乡村规划发展,规划主要聚焦在居民点和集镇建设。乡村发展的地域性和差异性得到认识,多功能性成为欧洲农业和乡村地区发展新的核心理念,乡村价值逐步得到重现。英国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经历了重工轻农的历史发展过程,近三、四十年这一格局逐渐扭转,实现了乡村复兴。通过乡村旅游与乡村社区建设重拾价值,历史保护、环境友好、特色塑造,让乡村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地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划管理,健全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保障了英国乡村地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比利时的乡村发展经历了从生产主义向后生产主义的转型。五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了比利时城乡融合发展的局面,即“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福利国家政策作用的延续、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引导政策、利于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产权制度和分权化的管理体制”。法国实行互惠互利的市镇联合发展模式。市镇联合体为多个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合作平台,即在地区层面上建立一种合作机制,以此实现多个市镇、村镇的共赢。
日本乡村在产业、风景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特色,并且自古维持至今。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发展,日本政府组织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乡村改造运动,极大地改善了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活水平。20世纪90年代起针对乡村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艺术化再造乡村应运而生。
20世纪 50年代初,以色列创立农村统筹发展理论与规划方法,在以色列建国初期,对开疆拓土、吸引国外犹太人定居、就业、屯垦,发展乡村区域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以色列完备的农业服务体系、全产业链各环节同步可持续发展、明确的市场化导向和市场化运作发展战略、单位产出最大化和高性价比、高度集约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得农业科技与产业高度融合,使乡村地区得到高度发展。
本期我们广集各国村镇建设政策与实践,以期扩大村镇建设工作者的国际视野,为各地区探索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与建设模式提供借鉴。
本刊执行主编:王明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