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路桥梁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预防方法构建

2019-09-10郭志强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桥梁工程质量控制

郭志强

摘要: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桥梁是整个路网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且在近年来的建设中,桥梁的比重越来越多,其病害问题也逐渐凸显,在运营期间的管理与养护工作也逐渐加重。

关键词:桥梁工程;管理机制;预养护;质量控制

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建设了数量较多的桥梁,截止到2015年,我国已经建成的永久性桥梁达到765456座,到2013年底,公路桥梁总长度达到39778公里,特大型桥梁达到3075座,其中,混凝土桥梁占比超过90%,而且桥梁建设的步伐以及在新建公路中的占比也在不断地加大,与此同时,数量庞大的桥梁也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部分临时桥梁和老旧桥梁面临全面整修甚至重建;1950-1980年之间修建的桥梁,由于当时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限制,经历几十年的运营后,性能下降,桥梁老化,病害频发,大部分桥梁“带病”运营,已经适应不了当代的交通运营需求。我国从1980年开始应用预应力技术修建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吊杆拱桥等,但是由于理论与技术的限制,出现钢结构的腐蚀、老化、损坏,而且由于工程经验的不足,桥梁锚固构造不合理、设计的安全系数取值较低,这些将增加桥梁养护的难度,而且这些桥梁还会出现突发性损坏。

一、桥梁常见的病害分析

公路桥梁使用的支座可以分为板式、盆式以及球形橡胶支座,其中板式支座多用于中小型桥梁,后两者多用于大跨度的桥梁。本文根据实际养护的需要,介绍板式橡胶支座典型的病害以及病害原因和处置措施。板式橡胶支座,常见的病害有:支座整体破坏、橡胶的老化与开裂、变形量较大、支座出现脱空、外鼓不均匀、串动、垫板锈蚀、垫石破损等。出现整体破坏的原因一是由于支座自身的质量问题,二是由于橡胶支座选型不当或者施工质量问题,三是由于橡胶支座老化,出现此类问题,建议更换支座。出现老化开裂的原因多由于支座的使用寿命达到或者已经超过设计值,也可能是由于受力不均,出现应力集中,实际养护中应加强观测,严重影响使用时需更换支座。支座位置出现串动是由于垫石不平整、支座发生局部的偏压,在养护中应加大观测的频率,偏移量过大时应对支座进行纠偏。出现支座脱空的原因多是垫石问题,即垫石的干缩或者施工标高不当,出现轻微脱空时,可楔入钢板,严重脱空时必须进行专项整治。钢垫板腐蚀多是由于钢垫板未做防腐处理或者防腐措施不到位,轻微腐蚀时可以除锈施作防腐,严重腐蚀则需更换垫板。

二、道路桥梁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养护机制不完善,存在着桥面开裂问题

某些道路桥梁养护中因养护机制不完善,使得其实践应用中存在着桥面开裂问题,影响着道路桥梁的实践应用效果,可能会缩短其使用寿命。具体表现为:(1)一些道路桥梁养护机制较为落后,未能达到与时俱进的要求,致使其养护作业开展中缺乏科学指导,难以实现道路桥梁的科学养护。同时,受到养护机制不完善的影响,可能会使道路桥梁养护工作水平下降,使其结构稳定性缺乏可靠保障;(2)在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因钢筋承载材料未能达到承重要求,加上道路桥梁所需的养护工作开展不及时,使得桥面开裂问题发生率加大,增加道路桥梁养护工作量的同时可能会影响其正常使用。

(二)养护中的资源利用不充分,材料承载力及桥梁表层存在问题

一些道路桥梁养护中因资源利用不充分,使得其养护成本加大,加上材料承载力及桥梁表层问题的存在,使得道路桥梁养护工作效率及质量下降,影响着其实践应用效果。具体表现为:(1)在道路桥梁养护过程中,受到资金利用不充分、材料资源浪费问题突出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道路桥梁养护水平下降,给其正常使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2)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因部分施工材料存在质量缺陷,加上降雨及其它气候因素的影响,使得道路桥梁所需的材料承载力下降,间接地加大了道路桥梁养护工作难度,可能会导致其养护中的问题发生。同时,部分道路桥梁表层蜂窝面病害的发生,也会影响其养护效果。

三、道路桥梁养护问题的预防方法

(一)掌握道路桥梁养护的关键

在道路桥梁工程养护中一定要注意对先进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在开展养护工作之前,首先要认真检查需要检测的具体项目,以此为基础,认真检查道路桥梁的应力和刚度,同时针对常见病害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际问题来展开探讨,及时制定合理有效的道路桥梁养护措施,明确合理的应对方法。掌握项目的宽度,可以对其进行适当加宽,有效提高整体的稳定性,认真对道路桥梁做好加固處理。加固处理原有项目的过程中要明确新桥的设计标准,严格执行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设计规程,将维修和保养等工作作为病害防治的核心内容。同时要充分考虑养护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提前做好安全防范,必须认真、仔细对待养护工作,确保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使用年限。为了促进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要重视起质量,在此基础上,给予这项工作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强化养护管理和监督,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将人员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制定合理、经济的养护计划,科学安排养护费用,严格落实道路桥梁工程养护制度,认真做好道路桥梁的加固工作,这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桥梁预防型养护的措施

(1)建立并完善桥梁管理信息系统和桥梁养护资料数据库。加大桥梁巡查的频率和力度,结合监测数据及时分析桥梁的工作状态,监测病害处的状况,及时掌握全备的桥梁工作状况,并对桥梁的病害进行预测分析,据此制定桥梁养护维修计划,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在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2)建立健全桥梁巡检、评估体系。对桥梁的桥面即附属设计、桥墩、基础及附属物的进行有计划性的巡查工作;按照巡检周期对桥梁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评估,判定桥梁的工作状态,在此期间,对已经出现病害的区域应加大巡查的力度,可安排特殊定点的巡查,及时掌握病害的额发展,了解病害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维修措施。(3)制定并实施桥梁养护技术手册。根据周期性巡查和定点特殊检查的结果,全面了解桥梁的工作状态,并作出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采取维护、病害治理,或者大修工作。

(三)选择预变形控制技术

随着桥梁高度的增加,会使得桥墩底层所承受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一旦承受的压力超过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将会引发裂缝、沉降、变形等状况,这就使得桥梁的整体性能受到较大的影响。对于这一现象,施工单位需选择预变形控制技术来对以上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具体有:在施工开始前,需结合道路桥梁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一次全过程的仿真实验与模拟,从而得到钢结构节点在吊装、施工中累积与连续变化的变形值,施工单位可根据变形值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选择最适宜的施工技术,从而确保道路桥梁的使用性能与安全性,有效降低裂缝的发生几率。

四、结语:

随着桥梁建设的推进,传统的养护和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因此本文提出养护管理的新思路,即预防性养护,介绍桥梁常见的病害,及其治理措施,并提出养护管理质量控制措施。预防型养护模式是未来养护的发展方向,不仅可以延长桥梁使用寿命,保证桥梁的工作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还能降低桥梁维修的成本,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朴仁国.浅谈道路桥梁养护中的问题及预防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3):234.

[2]冯玉祥.浅谈道路桥梁养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预防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8):225.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桥梁工程质量控制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关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伸缩缝施工技术的浅述
公路桥梁工程中桥涵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研究
基于BIM的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优化分析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