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城镇中心区的规划与设计

2019-09-10李沛霖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设计

李沛霖

摘要: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我国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政策使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飞跃式的突进,城镇化速度也大大加快。整體来看,小城镇的发展最终应达到以规模效应为标志的目的。小城镇中心的建设在此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吸引源和生活质量的标志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科学合理的建设小城镇、找准小城镇中心的设计方法,及时系统的总结我国小城镇的建设经验,探寻小城镇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小城镇;小城镇中心;设计;建设

一、小城镇发展推动下的城镇化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化进程之中的突出表现。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乡镇企业的相对集中,更大规模的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小城镇,避免其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二、小城镇中心区的规划与设计

(一)小城镇中心的基本概念

我们希望借助于城市中心区的概念与构成,给小城镇中心一个合适的解释,以利于进一步探讨小城镇中心的城市设计问题。城市中心区的概念,是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的集中地,它为城市和城市所在区域提供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设施和服务空间,并在空间特征上有别于城市其他地区。它是城市整体功能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综合概念。

小城镇中心可能是城镇的物理中心,但主要是城镇内居民社会活动、约定俗成的心理活动的指向中心,它集中了城镇内一些主要的公共建筑,因而又称小城镇公共中心。它是反映城市面貌和特色的重要地段,在空间特征上有别于小城镇的其他地区,以人流、物流、建筑密度、交通指向等方面较大的量为特征,且有不断生长的要求和能力,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历史上很多小城镇的中心还经过多次变迁,如昆山周庄镇的中心曾经历了富安桥、后港街、中市街等处的发展,均是水路要冲,两条河道交汇处,与镇廓扩大的过程及镇区扩张的方向相吻合。

有的小城镇功能内容较弱,结构比较单一,往往一条街一个节点就集中了城镇的大部分功能,不可能有大城市中心CBD那样大型复杂的功能内容。为了表明这种区别,我们将小城镇结构中这样一个特定地带或地点称作小城镇中心。小城镇中心的边界比城市更加难以确定,一般只能以天然道路、河流、大型台阶等模糊定义,或以行政区划如街道、居委会等划分。

(二)小城镇中心与小城镇布局的关系

1、 布局形式

在小城镇布局中,公共中心起着主导的作用,其在城镇中的布局形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⑴ 散点式布置。把公共建筑分散布置于小城镇街道、广场、路口、小区等的适当位置,分级不明显不能真正形成城镇中心。

⑵ 集中式布置。集中布置公建项目,形成小城镇中心,区域感强,综合利用率高。其中与城镇的关系又有两种:

①、中心式。传统的小城镇中心布局多位于城镇的几何中心地段,能保证小城镇各个边缘到中心都有相对的最短路程,满足均好性的要求。与地价梯度曲线吻合,与人流运动方向和一般空间判断一致,是理想的布局形式。

②、偏心式。因地形、交通所限,也会有偏心、边缘形及双中心等布局方式,当中心在小城镇的发展方向上时,仍是合理的,否则将影响中心的使用效果,往往不利于一部分城镇居民出行到达公共中心,也会影响到小城镇总体布局的平衡。

⑶ 集中、散点混合式布置。以某几类公建如商业等组成公共中心,其他行政、文体等为散点,布置于城镇中的适当位置。

这三种布置模式,各有其特点和实用性。散点布置,便于人们就近使用;集中布置,活动内容齐全,选择性强。每个小城镇可根据自身的现状特点和发展情况,选择恰当的布局方式。集中为主、合理布局是基本原则。

不管采用何种模式,必须注意到要有明确的中心概念。一些小城镇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所有街道两侧楼宇,一层千篇一律的作为门面,致使商店小铺遍地开花,且经营商品种类、经营方式、经营手段相似,结构雷同,导致城镇土地级差的削弱或丧失,也影响到城镇区位效益的发挥。

随着小城镇人口和用地规模的不断增长和福利设施、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组成小城镇中心的各种机构也势必相应发展。如果原有的小城镇中心不能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那么,中心就有扩大重建或异地新建的可能,因此,小城镇建设中必须为公共中心的不断发展而留有一定的备用发展地。尤其是当小城镇为线型发展形势时,旧的小城镇中心会逐渐偏移到新城镇的边缘,这时就应在新建区开辟新的公共中心和辅助中心。

新的小城镇中心位置的选择,必须与原有的中心、城镇公共福利设施及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组成部分和用地有方便的联系,不一定要布置在主要交通干道两侧,这样可以保持中心的步行区性质,但又要有方便的通达性,以保证人、物快速简便的流通。小城镇中心建筑则应考虑和水面、广场、绿地等有机结合,使城镇的主要建筑群结合为一个统一的体系,形成有特色的小城镇形象。

2、 布局要求

搞好小城镇中心的规划、建设、管理,必须明确规划指导思想的四个观点,即区域的观点、经济的观点、综合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使小城镇中心真正成为镇的核心。在具体的小城镇布局中,主要应注意以下的关系:

⑴ 交通方便。小城镇中心不仅是镇的中心,也应是周围十里八乡的中心,因此其内、外部道路必须畅通,使人们可方便到达,这样也促使中心良性的生长。

⑵ 位置适中。小城镇中心应是居民出行率最高的地方,考虑到小城镇居民最普遍的交通方式是步行和骑自行车,因此镇中心位置宜适中,便于居民方便的到达。

⑶ 传统文脉。小城镇居民的传统庆典活动多在镇中心举行,很多镇中心也是历史发展形成的。因此中心应结合小城镇的文化并具有鲜明的个性。

⑷ 设施齐全。小城镇中心应力求功能相互配套以发挥综合效应,并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同时也要注意与上下级中心的匹配。

⑸ 环境优美。现代小城镇中心必須提供优美的环境,以满足人们公共活动的乐趣,所以应选择小城镇中环境质量较高的地段来建设。

(三)小城镇中心的基本类型与特征

1、小城镇分类

小城镇按功能性质大致可分为综合型、工业型、农副产品集散型、交通枢纽型、旅游度假型。

2、 按中心功能分类

小城镇中心的基本类型与特征是与其所在镇的功能性质相吻合的。因此可按功能对应着分为:综合性中心、文化性中心、商业性中心、交通型中心、传统型中心、旅游型中心。

3、 按中心形态分类

如果按构成小城镇中心的空间形态特征分类,则大致可分为:十字型、一字型、枝状型、核心型。

(四)小城镇中心的内容构成

每个小城镇布局中主要包括以下建设内容:

住宅建设;公共建筑和福利设施建设;生产性建筑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小城镇中心作为服务于城镇和区域的功能聚集区,其功能既要适应也要受制于城镇自身的要求和辐射城乡的需要,不同功能分区组合形成小城镇中心的景观和活力。小城镇中心的基本内容主要由实体建筑和开放空间两大部分组成:

1、实体建筑。主要指公共建筑,其门类繁多、性质各异,概括起来大致有行政及经济管理中心,商业服务中心,文、体、教、卫设施,居住,邮电信息,对外交通枢纽,宗教建筑,商务建筑。

2、开放空间。小城镇中心的开放空间主要由步行道路、硬质广场、休闲绿地、水面和路灯、指示牌、广告牌等城市家具和相应的服务设施组成。开放空间也是组织建筑群的结构核心和中心人流的集散地。这类空间以步行作为交通方式,界面清晰,与生态景观相联系,满足人们的行为要求,集中了中心的特色,是中心的核心活动空间。

(五)小城镇中心的空间环境

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绿化……构成了城镇中心的物质环境。由这些实体围合的空间形成了外部空间。室内空间和外部空间共同组成城镇中心空间。从城镇研究的层面来看,这些外部空间是考察的主要对象,周边的实体构成了城镇中心空间的环境。小城镇中心景观形态,就是这些物象给人们的视觉感觉,如从广义上来说,还应包括人们在空间内的日常活动和公共活动,并由此反映出的地方文化、风俗习惯等。它既是一个造型优美的空间环境又应是一种富有生活情趣的空间。其中包括地区空间环境、视觉空间环境、空间环境要素、空间环境质量等因素。

(六)小城镇中心建设的基本方向

目前已有的小城镇中心普遍存在功能不全、规模不合理、环境质量差、面貌类同化的问题。规划设计远远落后于发展现状,特别是整体空间环境呈现出无序化的倾向。因此,必须着力加快研究小城镇中心建设发展的基本趋向,针对不同的模式建构合理的发展目标,使小城镇建设纳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促进小城镇的整体建设。

小城镇中心建设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三类:在原有中心的基础上更新、扩建改造;新建中心;保护旧中心并另建中心的双中心模式。其中大部分小城镇中心都具有一定基础条件,所以除了少数新建城镇外,大部分中心建设都或多或少与已有环境有关,或间接与城镇环境相联系,具有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意义,表现出小城镇中心的特殊发展前景。主要向以下几方面发展:综合性方向、独特性方向、舒适性方向、经济型方向、多样性方向、生产性方向。

三、小城镇中心建设的经验教训

近年来,小城镇中心和居民住宅作为小城镇的两大热点进行了大量的建设,尤其是小城镇中心,作为一个区域的形象工程,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所取得的经验不少,但也有很多教训。

(一)小城镇中心建设的经验

新时期下的小城镇中心建设多是在政府行政干预和专家规划研究这两方面影响下进行的,这中间矛盾和争论是避免不了的,但有几点似已取得了共识:集中化倾向、功能完善、多元化的要求;规划的重要性得到共识;一批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古镇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保护古镇区和建设新镇区同时并进的方针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建设模式。

(二)小城镇中心建设的教训

在小城镇中心建设的热潮中,同时也出现了“建设性破坏”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周边城市攀比,中心地区建筑体量过大;基础设施水平普遍偏低;错误的理解现代化,把一切传统都当成落后的代名词,类同化、无个性的小城镇中心面貌比比皆是,很多小城镇的地区特色和个性丧失殆尽;规划管理与建设脱节,或盲目建设,权力至上,技术和民意沦为陪衬;优美的生态环境本应为小城镇比于城市的优势,但现在小城市很少对此予以充分强调,自然环境日益为人工钢筋混凝土森林所代替;中心的功能不完整,活力不足,尤其在公共服务的多样化上反映出聚集度不足的现状,因而重要性偏弱;中心的空间特征不明确,与小城镇的其他区域差异不明显,缺少较强的空间识别性,主要表现在缺少多样化、有特色的公共空间和没有采用相对高的建筑容积率。

四、结语:

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使城市化的问题及其相关矛盾日益激化,走发展中小城市和城镇的道路是我们目前应采取的城市发展的正确态度。中小城市及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缓解人口压力、实现劳动力资源重组、保护历史文化财产等多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对小城镇建设现状的研究和经验教训的总结,可以深入设计者对中小城市城镇发展的理解,也对设计提供了理论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齐康,《城市环境规划设计和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 袁中金,王勇,《小城镇发展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3] 夏健,龚凯,《小城镇中心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4] 田根生,刘韶军,《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5] 黄伟康,夏祖华,《城市空间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6] 凯文·林奇,加里·海克(美),《总体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小城镇建设设计
寒露
BUBA台灯设计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中国特色小城镇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