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墨问题的几点判断

2019-09-10孙晓枫

画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立论图式水墨

孙晓枫

水墨是什么或水墨不是什么?对于今天水墨的整体状态来说并不是一个焦点问题。当代水墨的种种尝试与实践已经走离了吴冠中先生的“笔墨等于零”与李小山先生的“穷途末路”论,语境的变化让原来的论点走离了现实意义。再则,吴先生和李先生他们立论的基础和当时所处张力关系已经不存在了,不应该成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但立论建立了一个参照,成为推进当代水墨的一种有效的警醒和提示。

把水墨置于中西文化的对话与对抗的中间地带,体用之争其实是自20世纪初到当下仍然无法得到明确解答的问题,其中出现的种种论点,和中国社会进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国际博弈密切相关。水墨艺术近40年来的表现,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主体意识不断强化的附带后果。今天,实验水墨、新水墨、新工笔、新文人画等概念层出不穷,目的无非是想在整个艺术版图中寻找到一个利益群体的立足之地并寻找开疆拓土的可能性。可惜的是在这些概念最后都落入了“唯名论”的窠臼,媒介论、精神论、身份论、东方主义论、图式论等当代水墨讨论的角度,似乎都没有办法解决丢失了对水墨核心价值的把握而流于偏狭与局部化认识。许多概念及活动最后的偃旗息鼓可以说明这一点。

近年来整个当代书画市场的低迷可以看作是资本对艺术—资本这种关系的重新反思,量化的艺术创作把艺术家机械化,变成了一个膺服于资本的生产者。风格化带来的“识别度”正在限制艺术创作的活力和动力,自我复制限制了自我更新的能力,许多水墨艺术家深陷其中而不自知。艺术贵在自由与独立思考,如果仅仅把创作建立在图式与风格的话,自我局限必将被放大——一件作品能代表其他的作品的时候,其创作能力是值得质疑的,这也是在许多个展中经常碰到的现象,一件作品便说明了所有问题。以前在做收藏的朋友那里看到他收藏的某一位艺术家的几十件作品,我问他,这些画之间有区别吗?听到的答案是他的一种不置可否。当利润的欲望占了上风的时候,收藏家失去了乐趣和判断,艺术家失去的是自我以及和自我、时代对话的能力。

许多人把市场的疲软归结于大环境的停滞,论点并没有涉及现象的本质,正因为学术界对于当下水墨缺乏一个核心的价值判断,许多投诸于此的资本板结,缺乏流动性与再生能力,故影响了再投入的信心。市场疲软是信心与信用度的危机。而在“后现代”的幻境之下,去中心化、多元論造成的众声喧嚣让扰乱视听和浑水摸鱼者有机可乘,机会主义大行其道的时候,所谓的繁荣不过是野草丛生。学术和资本是一个有机体,只有良性的互动机制才能保障未来获得发展的更大空间。

水墨问题的讨论应该建立一个新理论模型,从历史与现实中确立一个立足点并建立一种多边关系,参照体系的建立必定会影响到自身概念的描述。全球化是一个契机,去全球化也是一个契机,新媒介与AI技术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提示。运动中的概念必然是存在于张力与协作之中。

猜你喜欢

立论图式水墨
鲁迅《立论》于中学作文课之启发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水墨
水墨人物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当代水墨邀请展
开怀大猜
水墨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