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认识建筑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大趋势

2019-09-10刘冰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建筑业趋势改革

刘冰

摘要: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正在“大张旗鼓”地进行着一场智慧“革命”,从“四库一平台”建设到“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将启用,信息化产业跨界与建筑业各个领域深度融合。

关键词:建筑业;改革;发展;趋势

一、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深入研究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三条主线”和“四个问题”,把握好建筑业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大战略,取得创新突破新成绩。实践无止境,创新亦无止境。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建筑业深化改革主线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就建筑市场模式改革以及政府监管方式改革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关于市场模式改革,明确鼓励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关于招投标制度改革,明确按投资主体重新要求,对社会资本投资项目不再简单一刀切;

关于政府监管方式改革,明确对甲乙双方同等要求;关于质量监督主体责任改革,明确要研究建立质量监督体制等。这些改革都是深层次的,方向是正确的,效果令建筑业期待。现在,关键就是看这些改革“怎么落地,什么时候落地”,关注后续一系列的配套文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要“抓住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找出体制机制症结,拿出解决办法,重大改革方案制定要确保质量”。

三、标准助推智慧“革命”进程

为了更好地开展BIM技术、智能建筑行业、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全国智标委立足标准,组织编制了《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等系列国家标准,包括物业管理、家庭网络信息化平台等内容。标准的建立与统一,对于建筑业的发展和智慧“革命”的进程是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只有标准统一了,才能让行业的“山头林立”“群雄争霸”现象向“互通共融”“协同发展”转变。在标准的支撑下,“云端”的智慧建筑,才不会如“空中楼阁”,标准即是柱石、是根基。

四、深入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一)以提高总承包管理和精专作业能力为重点,构筑健康总分包体系

对比发达国家建筑业组织,国内建筑企业基于专业分包的总分包关系有巨大差距。国内层层转包、层层盘剥情况较多存在,上层承包组织收取3%或更高的管理费用后,将工程转给下一层承包组织,常常接最后一棒的是劳务企业或包工头。这种总分包关系不仅没有降低工程成本,反而大大增加工程成本,最后用于工程的資金受到严重挤占,直接导致偷工减料,降低工程质量,增加安全隐患,总分包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下降。强化中国建筑业的施工能力,重点是发展具有专业作业能力的小微建筑业企业,同时强化总承包管理能力。

(二)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建立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的国有建筑企业监管考核机制,放开企业的自主经营权、用人权和资源调配权,理顺并稳定分配关系,建立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长效机制。科学稳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效途径,规范董事会建设,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产权激励机制,形成母公司集中管控与子公司自主经营相结合的现代企业集团管理构架。民营建筑企业应当继续优化产权结构,建立稳定骨干队伍和科学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项目债、建立战略合作等手段融资,解决建筑企业发展瓶颈问题,实现企业与资本的结合。

(三) 以落实建筑工人职业待遇为重点,建设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

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末发布的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判断,建筑劳务人员约占全行业从业人员的85%,达到4522.6万人。目前,建筑企业用工主要是体制外用工,这种用工方式的本质特点是,工人没有法人企业归属,国家的《劳动法》对于多数建筑工人不适用,劳务人员不能够取得从业身份、工资、休息和假期、劳动安全、社会保险和福利,职业经历得不到承认。据调查和判断,在建筑业农民工中,不签合同或签定虚假劳动合同大量存在,95%以上的工人不享受任何城镇社会保障。

五、提升建筑业国际化竞争优势

(一)以推行建筑师负责制为重点,提升建筑设计国际竞争力

国家化接轨,培养一批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民族自信的建筑师队伍。建筑师(Fidic条款中称为Engineer,中文也可译作工程师)可以理解为自然人,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机构,是受建设单位委托依照合同管理承包商的专业人员(或机构)。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可以大大提高工程建设管理的专业水平,尤其是建设单位的专业管理水平,提高合同的严肃性,保证合同履约,提高项目建造全过程的管理水平,有效沟通发承包双方,依法依规依合同协调发承包关系,带动专业咨询服务组织发育发展。

(二)以建设中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为重点,促进建筑业“走出去”

加快建设国际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推进工程标准体制改革,建设适应国际通行规则的新型工程标准体系。改革现行强制性标准体制,制定“结果控制”的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替代现行分散的强制性条文。精简整合政府推荐性标准,鼓励社会组织积极承接现行政府推荐性“过程标准”,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制定实施“领跑者”标准,提高中国工程标准水平,引领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外工程标准比对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支持已经具备对外承包工程优势的建筑企业推广应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

(三)精细化管理转变

绿色管理是指针对绿色施工、绿色建造、绿色建筑的全过程管理理念与方法。过去的建筑业粗放式发展突出。现在,随着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越来越大,绿色建造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是“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这些无形中形成的绿色壁垒,给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化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坚持绿色管理,推行绿色建造,打造绿色建筑产品,提升建筑企业绿色建造能力,是打破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实现我国建筑业与国际接轨,进入国际市场,赢得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

(四)坚持以文化引领为互动,实现由重工程建设向重文化建设转变

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和驱动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能够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规范行为举止,将员工的行为动机引导到企业发展目标上。同时,企业文化还能促进生产经营的有序进行,提高员工合作的凝聚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六、结语:

优秀的文化引领、成功的文化互动,不但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驱动力,更能激发全体员工内在的潜动力。新经济形态下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要不断创新,用文化建设引领工程建设,让工程建设展示文化建设的成果,用优秀的团队建造出一流的优质工程,提升中国建造的内涵和品质。

参考文献:

[1]潘和平,段宗志.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中部五省建筑产业结构比较研究[J].建筑经济,2009(12).

[2]王幼松,张文剑,张雁.基于改进生产函数的中国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计算分析[J].建筑经济,2013(6)

猜你喜欢

建筑业趋势改革
趋势
中国建筑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分析
中国建筑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分析
2018年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3.8万亿元
初秋唇妆趋势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智慧交易系统趋势攻略之一:趋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