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不同止痛剂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讨论
2019-09-10武学焱
武学焱
[摘要]目的:探讨对术后镇痛患者实施两种不同止痛剂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需行术后镇痛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采用不同止痛剂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别,且研究组患者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止痛剂均能为术后镇痛患者提供有效镇痛目的,不良反应少,且需重点对头晕、呼吸抑制以及恶心呕吐予以护理。
[关键词]止痛剂;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3-104-01
手术属于创伤治疗,大部分患者在术后会呈现出重度疼痛,疼痛的发生会使患者产生应激反应,不利于术后病情恢复。布托啡诺注射液与芬太尼镇痛原理相同,其作为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剂,但却无激动K-阿片肽的受体作用。基于此,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需行术后镇痛患者,分成两组后分别采用不同止痛剂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现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需行术后镇痛患者,根据患者人院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52.45±8.16)岁;骨科手术12例,胸部手术23例,腹腔手术5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54.53±7.65)岁;骨科手术10例,胸部手术21例,腹腔手术9例。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高乌甲素16mg+布托啡诺8mg,布托诺啡初始剂量为1mg;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1.5mg,芬太尼初始剂量为0.05mg。两组患者均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后将其注人PCA止痛泵。术前0.5h为患者常规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g+阿托品0.5mg。采用咪唑安定0.1mgkg-1+异丙酚1mg kg-1+芬太尼5ug;kg-1+琥珀胆碱1.5mgkg-1(维库溴氨0.12mg/(kg·h1)予以静脉快速诱导插管。在手术中采用芬太尼3-4ug·kg-1+维库溴氨0.1mg·h-1予以持续静滴,手术完成后将气管导管拔除后连接PCA泵,将持续量控制为2mL h-1,自控量0.5mL 15min。
1.3观察指标采用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及不良反应,VAS评分0-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
1.4统计学分析经SPSS2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计算。计数资料以(%)形式展开,进行x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展开,进行t值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研究组患者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布托啡诺作为混合性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对α-受体具有拮抗及激动双重作用,与中枢神经系统受体相互作用便能间接性发挥镇痛效果。高乌甲素属于非成瘫性镇痛药物,具有较强的降温解热、抗炎消肿镇静等作用,且无明显的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别,且研究组患者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两种不同止痛剂的使用在术后疼痛上均具有较好效果,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针对不良反应具体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3.1呼吸抑制对患者呼吸频率及幅度进行严密观察,测量时间为10/2-3h,并对患者血氧饱和度进行定时监测,谨遵医嘱对患者体温、呼吸、血压及脉搏做好记录。随时对患者神志及表情变化予以观察。
3.2恶心呕吐及时对呕吐患者进行处理,注重对伤口的护理,同时协助患者用手对伤口进行按压,旨在减少伤口张力。对于病情重症患者,则需采取平卧头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而引发窒息。
3.3头晕一部分头晕患者通过休息便可减轻或缓解,对于个别反应严重患者,則需要暂停镇痛药,并告知临床医师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不同止痛剂均能为术后镇痛患者提供有效镇痛目的,不良反应少,且临床需重点对头晕、呼吸抑制以及恶心呕吐予以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