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研究(1)
2019-09-10张洪元
张洪元
摘要:现如今,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由于大部分平原城市建设的传统理念根深蒂固,还在沿用“同心圆圈层结构”的建设模式,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存在诸多不足及缺陷,例如“城市内涝问题”“水资源缺乏”等,这就会使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被极大地弱化。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相关问题,已经在政策上进行了规范并且出台了相关政策。而海绵城市能实现灰色基础设施和绿色建筑的有效结合,能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且能很好地实现雨水的渗透及积存,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建设
如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水资源的污染以及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再加上科学技术的不完善,对我国的城市生态建设问题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论,对城市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合理地规划城市系统,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以此来最大限度地确保城市的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一、海绵城市的概述
海绵城市在国际上的通用术语是“构建低影响的开发雨水系统”,也就是在城市下雨时,对雨水的吸收、蓄水以及净化功能加以优化,如此一来,以便能够及时将存储起来的雨水进行释放,这一工作原理就好比海绵,不仅能够完成吸水以及储水工作,同时在必要的时候还能够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因此,在构建海绵城市时,要转变以往老旧的观念。
如今,我国颁布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技术指南,并且在指南中对城市建设中如何使用“渗水砖”以及植草沟开展施工作业,以此来对排水系统进行组织优化,实现减缓压力、缓解排水以及对水源进行分散控制的目的,如此一来,也能够有效防止洪涝问题的产生,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收集雨水。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时,主要包含池塘以及江河湖等水系统,与此同时,还包含花园绿地,以此来实现对城市配套设施的渗透。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以及不同的城市之中,城市自身的优势以及优点都各不相同,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还应该注意不能够将其他城市的建设方案套用在其中,而是应该根据自身城市发展的实际特点,制定出满足城市发展的方案,以此来确保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众多的益处:
(一)海绵城市建设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的理念,因此最重要的意义就是生态保护。1988年,有学者就提出衡量一个城市是否达到生态城市的控制目标,必须用多个指标乃至分指标进行考量。海绵城市涉及到众多的生态城市控制指标。
(二)有利于防治内涝,近年来,大量的硬质铺装改变了原有的生态本底,我国的一些城市频繁出现内涝,对交通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事实证明传统的城市排水体系难以适应强降雨时形成的径流量洪峰,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最大限度的生态保护,延缓雨峰到来的时间,降低汇流,有效的减少了内涝的发生。
(三)控制和治理径流污染,自然降雨在降落过程中由于一系列的因素可能造成径流污染,成为影响河道水质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其中城市面源是引起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海绵城市建设通过一系列低影响开发手段,可以达到净化水体、控制面源污染,是降低径流污染的重要途径,是一种低碳环保的污染治理手段。
三、海绵城市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海绵城市的概念下所形成的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在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在制定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大部分是运用传统的排水规划设计理念,这就会使海绵排水规划的优化存在极大的难度。
(一)传统排水规划设计的阻碍
在以往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改造排水系统其实就是更好地规划城市自来水取水、管网供水排水、城市自来水、污水处理与雨水收集等。这种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及设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建设及发展,进而使排水系统的节约理念得不到很好地开展,使排水规划系统不能满足绿色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城市排水设计难
在现今城市排水规划实际设计阶段中,城市积水、水污染以及干岛效应等并不少见。并且因为城市扩建工程不断涌现,城市不透水下垫面的比重渐渐增加,假若城市处于雨水高峰期阶段,城市基础排水设施并不能很好地排出雨水,这就会使城市出现严重的洪涝现象:在排水设计的阶段中并不重视城市雨污水管道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使城市雨污水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环境。另外,城市排水规划并做不到在第一时间内将土壤覆盖在不透水下垫面上方,这就会使水资源的补充不及时,进而使干岛效应形成。
四、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
(一)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
道路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核心,道路规划建设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能力与居民的出行便利程度。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规划建设中,道路应选择可渗透路面,避免道路表面积水。再配置过滤装置,实现对透水的过滤,便于路面透水的净化和利用。于道路两侧构建绿化带,承担雨水的收集任务,体现海绵城市的基本特性,实现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具体道路两侧绿化带设置中,通过建设地下存储空间的方式,实现雨水的采集。这种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全面改善路面排水,还有助于雨水资源的利用。此外,还应对人行道进行相关优化,实现对雨水徑流的消化。
(二)城市规划中建设水系统
在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中,应构建水系统,进而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和再次利用。对于水系统的建立,可大致分为两种方案:1)结合河流等湿地完成水系统构建;2)建立绿地广场,并利用天然储水和净水场所。水系统的建设,可配合河流湖泊、绿地等,在实现水资源储备的基础上,满足排涝的目的,并完成水资源的净化。具体的水系统建设中,需要结合城市实际湿地情况,确保水系统符合实际需求。
(三)绿色屋顶与雨水花园结合
绿色屋顶与雨水花园的结合,同样可以满足海绵城市理念的需求,并且能构建美观建筑。将二者有效结合,于建筑屋顶构建雨水花园,借助吸水植物,收集雨水,最终实现循环利用。但是,在具体的建设中,应注意对屋顶材料的控制。可选用砾石层、砂层、植被土壤层、覆盖层和蓄水层的方式。再借助排水管,将多余雨水排除,用于周边植被灌溉,满足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此外,加强对人工绿地和园林的建设,增强城市洪水弹性应变能力。
(四)城市雨洪管理系统的构建
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应构建完善的雨洪管理系统。它涉及的内容相对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并注意各个部分协调。最初应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遵循“三分建,七分管”的管理特点,将其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其次,注意对相关先进技术的运用,配合仿生人工海绵体的方式,增强收集能力。再配合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洪涝情况的分析,为具体管理提供帮助。
总之,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方面,我国仍然没有实际的案例作为建设理论依据,并且对于城市水资源的保护以及管理方式方法都比较落后,在开展城市的规划工作时也缺乏长远的目光,这就使得海绵城市的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对城市的规划人才进行优化配置,并且对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自然因素加以调研,通过借助自然优势来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国强,肖玲,孟祥宇,等.城市小区改造的海绵城市系统化设计和雨水花园设计要点——以海绵试点区青岛市李沧区委党校为例[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
[2]黄宁俊,张斌令,朱文涛,等.新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目标确定及分解实例[J].市政技术,2018.
[3]朱江,王国玉,马竣才,等.西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治山”模式初探——以西宁市海绵城建设试点13排水分区总体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