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研究

2019-09-10王灿宇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规划雨水

王灿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发展非常迅速,海绵城市理念有助于城市规划建设,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实现城市的弹性适应能力。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建设

我国城市的基础建设设施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越来越完善。如今,隨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水资源的污染以及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再加上科学技术的不完善,对我国的城市生态建设问题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论,对城市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合理地规划城市系统,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以此来最大限度地确保城市的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一、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性

城市在正常服务中会受到气候、资源等问题的影响,干扰城市的服务质量。海绵城市理念是通过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建设措施,促进城市具备海绵的弹性适应能力,进而使得城市能够雨季涵养水资源,并在干旱季节实现对雨水的利用,还可实现城市污水的净化处置,最终保障城市的抗旱和排涝能力,达到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能够减少气候、水资源等对城市服务的负面作用。此外,海绵城市还拥有良好的灾害应对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气候情况,能够构建高质量的城市环境。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社会公众更加追求城市的整体美观、舒适和健康等特性。这样也就为海绵城市理念的适用提供了基础。目前,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均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为海绵城市理论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支持。在具体的海绵城市理论中,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城市的弹性适应能力,应对当前城市环境破坏,绿地、湖泊等减少所致的自然灾害频发问题,保障城市的整体环境。而且,海绵城市理念中,还与低碳理念具有联系,借助构建绿地、花园等,实现对城市内部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保护城市原有生态平衡。海绵城市理念强调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并达到建筑节能环保的效果。综上所述,在具体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合理的对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运用,可综合提升城市的弹性适应能力,确保城市的整体服务能力,为城市居民构建良好的生活空间。

二、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原则

(一)重视应用规划引领的作用,如今,对于雨水管理工作,我国并没有制定出对应的制度,因此,雨水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的漏洞。为了实现雨水系统的建设目标,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对应的制度,以此来完善和规范雨水系统管理工作。(二)重视应用适宜的建设方法,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之前,应该和城市所在的当地政府、道路规划以及建设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并且需要研究总结建设方法,最终选择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从而有效保障城市中的园林以及湿地等自然空间有着较高的绿地利用率,同时,还应该运用绿色雨水设施,用灰色设施辅助绿色雨水设施来对雨水系统加以完善。(三)重视应用适宜的构建途径,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遵循“渗”“滞”“通”的原则。其中“渗”,主要是以绿色屋顶以及渗透路面为方向,来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滞”主要将受保护的湿地位置作为主要对象;“通”,是建设旧城区中的雨污分流管网系统。

三、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

(一)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

道路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核心,道路规划建设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能力与居民的出行便利程度。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规划建设中,道路应选择可渗透路面,避免道路表面积水。再配置过滤装置,实现对透水的过滤,便于路面透水的净化和利用。于道路两侧构建绿化带,承担雨水的收集任务,体现海绵城市的基本特性,实现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具体道路两侧绿化带设置中,通过建设地下存储空间的方式,实现雨水的采集。这种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全面改善路面排水,还有助于雨水资源的利用。此外,还应对人行道进行相关优化,实现对雨水径流的消化。

(二)构建海绵城市规划管控体系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的相关利益,需要规划、园林、建筑、水利、市政等多个专业以及财政、发改、规划、国土、城建、水务、园林、环保、气象等多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应该是多部门协调后的“多规合一”。各地应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海绵城市规划管控体系。

(三)建设完善的水系统

在构建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应该结合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并且在对其经过多次调查研究之后,在掌握了城市的自然水系的基础上开展该项工作。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应该将自然水系的优点充分加以利用,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水系统。在工业不断扩展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业水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并且这种污染程度已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功能。

(四)建立模型分析评估

就修建性具体规划而言,综合研究并且评价场地的土壤特点、竖向高程、水系、绿化与项目建设状况等,借助模型剖析的方式,针对场地开发地表产汇流状况进行分析。就开发强度相对较高的城市中心区而言,一定要摒弃传统相对单一的工程技术措施,进而使城市中心的响应处于被动状态。一定要基于城市中心区开发强度,合理地分析地块建设活动对附近城市用地所形成的影响,进而使城市地块建设能切实结合交通管制、雨水控制等各个方面。

(五)绿色屋顶与雨水花园结合

绿色屋顶与雨水花园的结合,同样可以满足海绵城市理念的需求,并且能构建美观建筑。将二者有效结合,于建筑屋顶构建雨水花园,借助吸水植物,收集雨水,最终实现循环利用。但是,在具体的建设中,应注意对屋顶材料的控制。可选用砾石层、砂层、植被土壤层、覆盖层和蓄水层的方式。再借助排水管,将多余雨水排除,用于周边植被灌溉,满足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此外,加强对人工绿地和园林的建设,增强城市洪水弹性应变能力。

(六)转变规划和建设理念

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实践经验,我国对这一理念的运用尚处在初步实践阶段,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识还不够系统。建设海绵城市首先需要转变观念。传统的城市建设主要依靠“灰色设施”排水,以“快速排出”和“末端集中”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这种模式阻碍了水在自然和城市中的正常循环。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因此,海绵城市建设,是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统等对雨水的吸、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弱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即做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四、结语:

总而言之,如今,在海绵城市的建设方面,我国仍然没有实际的案例作为建设理论依据,并且对于城市水资源的保护以及管理方式方法都比较落后,在开展城市的规划工作时也缺乏长远的目光,这就使得海绵城市的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对城市的规划人才进行优化配置,并且对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自然因素加以调研,通过借助自然优势来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胜杰.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引导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2):45-48.

[2]彭晓平,何子平.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7(27):19-20.

[3]李林.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方法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10):75.

[4]杨家伟,张银龙.探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J].城市地理,2017(6):35-37.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规划雨水
和雨天的亲密接触
雨水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竖琴海绵
雨水总带来更多雨水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雨水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