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产业的城镇化机遇

2019-09-10李薇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养老产业城镇化对策

李薇

摘要: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有效地調节社会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差异,是我国社会中的低收入群体重要的物质保障。所以,它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形成成和发展是促进全民社会成果共享和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和谐社会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

关键词:城镇化;养老产业;对策

新型镇化背景下,城镇化着眼于农民、涵盖着农村,其发展不以牺牲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力求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共同富裕,但因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动加大、人口结构变迁、人口规模上升、城市土地空间紧张等为养老发展增添了许多复杂因素。

一、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的筹集过程格外困难

从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角度来看,其存在的问题还有许多,首先制约其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就是资金筹集过程困难。而分析资金筹集困难的原因,主要体现为政府对其的补贴程度相对较低,比如政府所给予的最低基础养老金水平低于了社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这样就必然丧失了对人们的保障作用。同时,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这就造成了东西部在地方政府补贴方面存在差异,许多中西部地区政府补贴不能够及时到位。

(二)制度缺陷造成了居民参保率较低

从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定方面来看,由于制度缺乏激励机制,故而造成了现阶段居民的实际参保率偏低。原则上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采取自愿参保形式的,故而这种正确的引导以及积极的激励对于引导居民参保行为尤为重要。可是,现阶段我国所实行的参保形式相对比较硬性,比如年满六十周岁并且缴费满十五年,才可以领取养老金,这就会造成养老金数额的多少直接与居民的实际缴费时长有关,所以一些年轻的居民可能并不愿意提前参保,这样社会保险制度的意义便无从体现。

(三)缺乏科学健全的资金管理体制

针对现阶段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设置,普遍存在管理不够科学的现象。并且结合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并不能按照之前制度所提出的情况,实现保值或者是增值的目标,甚至许多时候存在严重的缩水现象。所以,如果不能及时针对养老金保值增值问题进行改进,就会直接造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受阻。

二、养老模式的多元化探索

(一)以老养老,优化资源

2015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6.34岁,这就意味着大多数达到退休年龄的人身体还很健康,而这部分人群在2050年将会占到总人口的30%,毋庸置疑这将是笔巨大的社会资源。对于政府来说,制定恰当的老年福利政策,优化这部分资源,让老年人发挥自己的剩余价值,以老养老,不失为一个解决养老问题的好办法。

(二)“医养结合”破解养老难题

所谓“医养结合”就是集医疗、护理、康复和基础养老设施、生活照料程度、无障碍活动范围为一体的养老模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单纯的传统养老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必须打造出一款集预防、保健、护理、康复和日常生活照顾、精神关怀、文化娱乐活动为一体的养老模式,而“医养结合”就符合这种新的养老趋势,它既从身体方面为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又照顾了老年人精神方面的需求,让老年人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安享晚年,因此这种养老模式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实行。

(三)新趋势——“互联网+养老”

当今社会已经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信息产业正以昂扬的姿态走在产业发展的前端,不断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受这股信息化浪潮的影响,我国的养老行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动向,“互联网+养老”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所谓的“互联网+养老”就是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以大数据为支撑,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思维与现行的养老机制融合,对传统行业养老服务进行改造升级,实现老年人360度全方位养老。目前,系统地“互联网+养老”尚还处于探索阶段,仍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互联网+养老”将会是解决中国养老问题新的路径选择。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养老模式的发展对策

(一)完善现有养老模式,发展智慧健康养老

现有的养老模式中,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还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医养结合的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进行政策创新,健全相应的配套措施,大力发展社会公益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社区居家养老发展遇到瓶颈,逐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可将智慧健康养老引入现有的养老模式中来。智慧养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围绕老人的生活起居、安全保障、医疗卫生、保健康复、娱乐休闲等方面支持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管理,对涉老信息自动监测、预警甚至主动处置,实现智能交互。如今正处于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时代,运用科技将养老产业信息技术迅速升级,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健康养老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对各级医疗机构及养老服务资源、老年健康动态实施监测,实现健康养老大数据的智能判读、分析和处理,提供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等,满足养老的个性化需求。

(二)鼓励PPP等模式,形成筹资渠道多样化

PPP模式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针对公共基础设施合作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PPP模式具体细分为合作共建模式、统一完善合作模式、特定项目合作、服务外包四种模式。PPP模式可以合理利用社会资本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发挥其灵活性。鼓励社会资本通过这种方式参与社会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并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性的政策会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的热情,从而为养老服务提供物质基础,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参与各方的相互监督作用,及时对养老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避免资源浪费,实现收益弥补成本支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引导社会资源进入养老服务业,既可以实现养老资金的持续投入,又为养老服务业带来了新的活力。PPP模式促进资金来源多元化,养老金随之增长,与养老有关的活动得以开展,养老保障程度也随之加大。

(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养老服务管理制度

1、政策制定与监督。养老服务本质上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其供给天然地具有公共性与福利性,具有“志愿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特点。这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政府需采取强制的措施规范养老产业,从整体上规划,建立其准入机制,严格监督各地养老机构的运营状况、服务质量及资金使用情况,整合各地养老机构。

2、养老服务业专业人员培养与服务质量的提高。养老模式的顺利发展在于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这就需要政府投入资金建立专业学校培养专业人才,鼓励30至50岁城乡男女参加各种老年服务技能培训,可以通过培训经专业部门推荐就业,以满足各种公益及市场型的养老机构的需求。同时也需要保障工作人员的基本权益。服务方式的多元化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高度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心理健康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

四、结语:

总之,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在政府的政策引领和战略指导下,我国的城乡居民养老问题定将得到根本改变,实现社会经济和养老事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洁茹,杨涛.新型城镇化进程下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及发展———以江苏为例[J].品牌研究,2015(4).

[2]刘若琦.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养老服务问题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5(4).

猜你喜欢

养老产业城镇化对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中日两国养老产业政策的比较与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问题和路径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