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调查研究

2019-09-10樊珊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调查研究

樊珊

摘 要:近年来,幼小衔接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幼小衔接问题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不同的教学阶段之间的一个相互衔接的过程。但是,目前我国城市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存在着两个教育阶段沟通不畅、互不了解的情况,致使不少学生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后,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些不适应。因此,加强幼小衔接问题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关键词:城市幼儿园 幼小衔接 调查研究

所谓的“幼小衔接”,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它是孩子在结束幼儿园教育之后面临的一个学习转折期,这个时期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具有关键作用,如果不能很好地度过这个转折时期,就有可能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幼小衔接的核心思想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怎样有效的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这两个阶段之间的衔接。

目前,从我国的社会发展状况来说,影响“幼小衔接”顺利过渡的因素,主要包括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1.幼儿园只是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而在形式上对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内容予以重视,而不能从思维方法、学習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加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

2.家长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这就直接导致家长无法与幼儿园之间就幼小衔接问题进行有效的配合与沟通。

通过我进行案例调查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城市的幼小衔接工作开展并不是很顺利,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幼儿教师抱持着过去那种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教学理念。这种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向儿童展示的知识世界与其真实的生活世界是不相匹配的,同时,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幼小衔接的问题,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变化。要使幼儿平稳的实现幼小衔接,克服其中的差异,首先要从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研究出发。根据上述调查研究的分析,总结出了当前城市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发现目前有45.5%的幼儿教师在课程选择时多偏重于幼儿读写知识这方面的内容,而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培养。这种教育模式是我国一种比较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孩子的知识能力的培养,而较多地忽略了对孩子的素质教育,这是长时间硬式教育模式的产物,教师重视知识教学,将成绩的提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幼儿教育小学化模式。其形成原因有社会历史原因,这种过分重视知识教育的教学模式,从小就让孩养成“以成绩为重、以考试为重”的学习观念,是幼小衔接的一个突出问题:上课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动;对老师要绝对服从,不许与老师进行任何问题的辩解,否则就称之为反抗;下课也不许跑跳、打闹等,这些规定为的就是那一纸书面成绩。

从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具有幼小高级职称的教师只有31人,只占了总人数的19.9%左右,本科学历的教师只有16.6%左右。绝大部分的幼儿教师的学历属于大专及以下学历。幼儿教育阶段的高级教师人数少,从总体来说,幼儿园教学阶段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工作方法等不了解,幼儿对小学的学校环境和小学生角色都感到陌生,对幼儿园环境、生活及教师有较深的感情。这对幼儿园这个教育阶段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是很不利的,同时也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教师的能力跟不上,对幼小衔接问题的认识就比较浅薄,后续的研究就显得不够。幼儿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及它存在的诸多问题,这就直接影响了教师对幼儿的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幼儿的成长更是依赖家长,因此,幼小衔接工作的完成必须有家长的积极配合才能得以完成。但是,家长的素质能力参差不齐,有许多家长自身的知识能力比较低,其教育观念一直延续的是过去那种比较陈旧的传统教育观念。大部分家长也都认为成绩是最重要的,孩子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高分。这种重智育而轻德育的教学观念反映了目前我国90%以上家长的想法。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观念上产生的偏差比较大,不能很好地接受幼小衔接所重视的注重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要求,部分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知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孩子社会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家长重视孩子获取短期的成绩回报,而忽视幼儿的终身能力的发展,甚至有的家由出于过急而超前训练,竟提前让幼儿预习小学的知识内容,这部分家长高压式的教育观念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也使得幼小衔接难以全面、有效地进行,有些家长的强制措施甚至给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阻力。

改善城市幼儿园幼小衔接问题,首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改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展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强幼小衔接,这个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孩子的学习特征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为适应儿童在衔接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都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

加大对幼儿园阶段的师资投入,努力提升幼儿教师的素质能力,是提高幼儿教育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幼儿教师必须要保持良好的形象和道德水平,要始终保持对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同时还要善于观察、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及时与孩子进行交流,指导其发展。幼儿园及小学都应该多方采取措施,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4],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百折不挠的品格、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作为长期目标,切实做好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幼儿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与小学教育相互衔接,要求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决定了幼小衔接课程的全面性、启蒙性,整体性、基础性、连续性等特点。

参考文献:

[1]潘小余.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考试周刊,2015(27):187-188.

[2]胡蓉丽.浅析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界,2011(3):205-206.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调查研究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