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9-09-10陈晓彦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堂实践小学美术教学德育教育

陈晓彦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担负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美术素养、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启少年儿童创造思维的重任。优化美术课堂教学,从传统临摩逐步转向写生,提高少年儿童的美术素养。在美育教学中,有机结合德育教育,为祖国培养更加优秀的建设人才。

关键词:优化 小学美术教学 课堂实践 德育教育

基础教育必修的小学美术教学,担负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美术素养、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启儿童创造思维的重任。小儿美术教学大多采作封闭落后的临摹教学,以及变相临摹的模仿教学。虽然有些学生在作品中能够从明暗、色彩、构图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但这样的美术教学,过早地使儿童思维形成定势,限制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想象能力的提高。结合多年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经验以及美育教育教学理论的探讨,我认为小学美术课堂的优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少儿美术教育工作者要熟悉少年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懂得少儿艺术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针对低年级少儿能够在自己的情绪支配下随意表现主观意愿的特点,美术课堂教学以游戏的形式为主,鼓励儿童自由表现,为儿童创造表现自己意愿的机会。儿童把绘画当成游戏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在开启少年儿童记忆、想象、创造等方面的能力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他们的作品用成人的眼光看有些滑稽可笑,但这些看似简单,湖涂乱抹的线条正吻合了人类原始绘画的特征。当看到天真无邪的简单勾画时,我们的心灵也会震颤而激动不已。

教师鼓励学生自由绘画并逐渐引导进入联想绘画,最大限度的挖掘潜藏在儿童心灵深处无意识积累的模糊印象,通过绘画活动加工创造、巩固强化、逐渐过渡到用简单的几何形体和色块去表现较复杂的事物,发展抽象概括和艺术表现的创造才能。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自己喜欢的色彩作画,启发学生对色彩、大自然和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师应尊重他们自主、自由的行为,这种行为对将来创造性思维天窗的开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少年儿童对绘画知识的逐步掌握,鼓励儿童做记忆画,并由记忆画逐渐导入“想象画”。由于记忆画教学对学生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协调发展模仿能力和创作才能的教育优势,所以在启蒙教育的各个阶段,都应贯穿形象记忆教学。教师对少儿的指导应尽量用口去说,而不是用手去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激发起少儿的创作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各种各样的心理束缚中解放出来,提高自信心。

课堂小结尽量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让学生自评、欣赏、体验创作的审美感受。在学生对课本上的范画欣赏过后,脱离课本进行行创作,再从点滴变通入手逐步积累,达到用绘画语言表达自然即自我感情的能力。当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随着知识的增长,心理和生理都会有所发展,教学过程应逐渐加大“写生”的力度。在这个阶段,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研究证明少年儿童视觉感观的发展,写实的倾向日益明显,由“视觉写实表现阶段”而进入“压抑阶段”,出现眼高手低,表现欲望下滑或者兴趣转移的现象。低年级被认为是天才的孩子,进入高年级后对绘画敬而远之甚至厌倦,这时应采取一些新的方法,让“眼”、“手”、“脑”并用,引导学生发展认知与表现的心理素质,以“观察——思考——发展”为创作实践的线索,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压抑,提高学生原有的认识和表现欲望。

写生教学的比重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逐渐增大。在学生有注意的品质,有积极观察的要求以后才能进行观察写生教学,重点要让学生进行思考,用比较的方法、思考的结果发现一些绘画语言,能够鉴赏物体的外部结构,以及明暗造型,物体的空间位置,色彩关系等,对客观实物形象与主观视觉形象反复比较,摆脱自由绘画阶段对物象的片面认识,提高观察分析的能力。只要教师能够结合少儿心理特点,一步一个脚印,少年儿童的绘画技能就会逐渐成熟,为高一级学校美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的热情中。新的大纲指导下编订的教材更加注重少年儿童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绘画实践、手工制作都要学生准备材料。为了完成美术教学,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为孩子提供绘画材料,孩子绘画和制作的空间。学校也要投入购置美术教学器材,为教师完成美术教学提供物质条件。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要结合实际针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术课要多给学生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让少年儿童对生活充满信心,以满腔的热诚去发现美、创造美。

第三,建立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新型评价体系,以激励学生创新和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创新,对于不同类型的作业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应允许学生作品别出心裁而不是千人一面。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育者很难摆脱落后窠臼的束缚。我们常听到的对学生的作品用“象还有不象”评判的人不在少数,这自然而然地滑向落后保守的评价老路上。为了使教学效果显著,教师的示范也非常重要,但掌握不好“度”则会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非常有限的空间。我国现代著名的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也告诫后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说明这个道理。我们只要在学生作品中发现一点闪光点就应当加以肯定,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切忌不能用成人化的眼光和思维评价儿童绘画作品。

第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知识,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項内容。比如在高年级绘画理论教学中,作品的构图与语文教学中作文布局谋篇十分相似,教师一点学生即可理解。另外,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放一些轻音乐,感染气氛,放松学生大脑皮层的紧张状态,达到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作业的目的。

第五,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水平。美育和德育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美术课堂教学中,时时注重育人,比单独提高美术实践能力更加重要。比如中国花鸟画教学中,绘画题材的选择就充满着古人积极的审美意趣,高尚的道德评价。梅兰竹菊四君子,岁寒三友松竹梅。这些题材都饱含着对人高尚的思想道德的期待。山水画教学中,也能激发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总之,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纠正把少儿绘画教学成人化的倾向。从传统临摩教学逐步转向比较科学的以自然为师的写生教学中来,用创造性的教学,提高少年儿童的美术素养;在美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把美育和德育有机结合,为祖国培养更加优秀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苏韵.论新课改下美术课堂的艺术教学[J].考试周刊,2018(72):170+196.

[2]沈志诚.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生活美学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18(10):40.

猜你喜欢

课堂实践小学美术教学德育教育
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大学英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导、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