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腰痛为主要症状的1例布鲁菌病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9-09-10何静李俊刚卢洪伟邓仁鹿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3期
关键词:发热腰痛

何静 李俊刚 卢洪伟 邓仁鹿

[摘要]目的:报道1例以腰痛为主要症状的布鲁菌病,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表现。方法:收集到2018年10月入住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的1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布鲁菌病作为关键词,分别在中国知网、Pubmed检索布鲁菌病病例文献,对报道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病例,男性,40岁,以腰部胀痛为主要表现,抗感染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后,取出腰椎病灶组织送培养后确诊为布鲁菌病。对1980-2017年的文献进行回顾,中国知网共报道布鲁氏病1835例,Pubmed共报道468例,90%以上病例伴有发热,约50%伴有多汗、关节痛、厌食等症状,30%左右伴有肝脾肿大,约67%有并发症。结论:布鲁菌病的临床特征各异,容易被误诊。临床中对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需高度警惕,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布鲁杆菌、腰痛、发热

[中图分类号]R5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3-000-01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的感染性疾病。1887年由David Bruce首次在死者的脾脏中发现并分离鉴定,1905年我国首次报道该病。目前,除少数发达国家以外,布鲁菌病在全球160多个国家中都有流行。现报道1例以腰痛为主要症状的布鲁菌病,并复习和总结相关文献,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1病史资料

患者男性,40岁,贵州水城县人,主因“不明原因的腰部胀痛伴间断发热4月”人院,患者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胀痛,腰痛向双侧大腿放射,双下肢乏力,伴间断发热,体温最高达39.1°,多在午后发热,无明显间歇期,热退时伴有少量出汗,上述症状反复出现。患者在当地及附近多家(村医院、昆明市医院及六盘山市医院)医院诊断为肾结石,并反复行碎石及输液排石治疗(具体治疗用药不详)。发热症状较前缓解,但腰痛仍反复发作。后就诊于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门诊以“腰痛原因待查”收治人院。

入院时查体:体温38.1℃,脉搏97次/分,血压134/91mmHg,发育正常,营养稍差,自动体位,急性病容,皮肤粘膜正常,无黄染、无出血点、无蜘蛛痣、无瘀点瘀斑、无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无颈阻,双肺呼吸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规则,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缘下未扪及。脊柱外形无明显侧弯畸形,腰骶部有明显压痛,双肾区有叩击痛,双侧“4”字试验阴性,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人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数目(WBC)5.98×10∧9/L、红细胞数目(RBC)4.78×10∧12/L、血红蛋白(HGB)132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51.8%;血沉36.00mm/h↑、c反应蛋白(CRP)13.8mg/L↑、降钙素原测定(PCT)0.06ng/ml;肝肾功:尿素(UN)5.1mmol/L、肌酐(CI)73.6u mol/l、谷丙转氨酶(ALT)137.2IU/L↑、谷草转氨酶(AsT)84.OIU/L↑、谷氨酰转肽酶(GGT)131IU/L↑,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谱、抗“O”均无异常。查腰椎CT提示:腰椎退行性改变,腰3/4椎体低密度影。腰椎MRI提示:腰3/4椎体低密度影,伴周围少量积液。给予常规卧床休息,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洛索洛芬钠分散片止痛治疗,患者腰痛症状无改善。再次追问病史,该患者系从事羊群养殖工作,在养殖过程中曾出现羊群大面积死亡。临床怀疑为布鲁菌病,行全身骨扫描提示腰3-4椎体代谢异常活跃,肿瘤或肿瘤样变?因患者腰痛症状明显,且影像学表现已发现腰椎有明确病灶,故行腰3、4椎体感染病灶清除术,取出的腰椎病灶组织送到具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培养,以明确是否为布鲁杆菌感染。处理流程如下:用部分原始组织标本直接接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和麦康凯平板,放人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同时制作两张原始标本涂片分别作革兰氏染色及柯氏染色,剩下的组织标本用肉汤增菌培养;然而原始标本涂片用两种染色方法未能提供明确信息,故等待培养结果。培养24h后未见明显菌落生长,将培养基转入普通培养箱中培养,同时将肉汤增菌液转移到血培养瓶中放入全自动血培养仪继续培养(使用BD全自动血培养仪)。24h后再次观察原始培养基,可见血平板及巧克力平板有少量灰色细小菌落生长,麦康凯平板未见明显菌落生长。取血平板上的细小单个菌落涂片做革兰氏染色和柯氏染色(与大肠埃希菌混合制片),革兰氏染色涂片镜下见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似细沙样,柯氏染色涂片镜下见蓝色杆菌及淡红色小杆菌,高度怀疑布鲁杆菌。立即行快速脲酶试验(使用杭州天和的尿素微量生化管),结果在30分钟内出现阳性反应。血培养瓶在3天后报阳性反应,符合布鲁杆菌诊断标准。WHO推荐的治疗方案为多西环素(每次100mg,早晚各1次,连续6周)联合利福平(每次600~900mg,每日1次,连续6周)。而在我国多西环素和利福平都是基础药品,因此对于确诊的布鲁菌病多采用基础性治疗,收效明显。对于难治性布鲁菌病,可加用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中的一种来治疗。本病例治疗过程中,因无多西环素,予以利福霉素钠0.5gq8h,聯合左氧氟沙星0.6g qd,抗感染治疗。按疗程服药6周后,患者无任何不适,复查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和血培养均为阴性,达临床痊愈标准。即停止用药,嘱门诊随访。

2文献复习

在中国知网及Pubmed分别以“布鲁杆菌”为检索词,对有关报道布鲁菌病的文献进行回顾(1980-2017年)。国内文献共报道1835例,国外文献共报道468例。发现90%以上病例伴有发热,70%以上有乏力,50%以上伴有多汗、关节痛、厌食等症状,30%左右伴有肝脾肿大,约67%患者有并发症,其中并发症为骨关节受累者近40%。

3讨论

该例患者主要症状为腰痛伴不规律发热,部分临床症状通过抗感染、止痛等对症治疗得以缓解,但停止用药后,反复发作。人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发现血尿常规、肾功能、风湿免疫检测均无异常,缺乏临床特异性。同时患者有肾结石的基础疾病,发热的热型不规律,并非布鲁菌病的典型波状热,若仅凭经验和专科查体,极易误诊。通过行腰椎MRI和全身骨扫描发现腰3-4椎体异常,通过外科手术,取出腰椎病灶组织,送至具有相应资质的微生物实验室进行检查,血培养结果阳性,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布鲁氏病诊断标准,可确诊为布鲁菌病。

综上所述,布鲁菌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加之该病以前主要在牧区流行,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牲畜产品的流通,该病流行区域开始向非牧区发展,临床医生对该病的临床经验不足导致临床易误诊。遇到疑似病例,我们应当保持高度警惕的态度,临床详细询问病史及病人牲畜接触史,同时进行必要的血清学抗体检查及病原菌培养,特别是血液培养尤为重要,培养出布鲁菌为该病诊断的金标准。做到及时正确的诊断,能及早对症规范治疗,为患者减少痛苦及费用。

猜你喜欢

发热腰痛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应用红外检测技术查找35kV系统接地故障
红外成像技术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
回转窑托轮轴瓦发热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
针对变电站设备的红外测温思路分析
治劳伤腰痛药酒
我为母亲治腰痛
防腰痛体操
腰痛与腰痛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