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张莉
张莉
摘 要: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语文基础,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语文培养要重视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为了给写作积累素材,写作是为了检验阅读学习的效果。因此一定要将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融合,实现一体化教学的最大价值。基于此,本文针对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
引言: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还不够牢固,再加上正处于爱玩爱闹的年纪,自律性不够强,因此在这一阶段需要教师正确且积极的引导,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位置,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最大化的学习到知识,增长自身的文化智慧,扩宽视野,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感,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内容。
一、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应用价值
第一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总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总是“无话可说”,缺乏写作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大脑空白的现象,写作出的作文缺乏美感和欣赏价值,大多容易出现“流水账”的现象,而教师应该通过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积累阅读经验和写作素材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够从阅读中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以读促写,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等。
第二点,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优秀的阅读内容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并且掌握文化的智慧,阅读内容中有很多最新政策、新闻时政等,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有效了解最新的动态,并且树立积极正确的社会意识,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给文章增添新的内涵,升华写作文章的深层内涵,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综合提升。
二、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语言习惯
当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作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实质性且有价值的内容,文章空洞没有实际意义,这是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太少,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没有技巧可应用,很多学生认为写作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写作时大脑一片空白,在写作过程中总是出现不专业的口头语言,专业的书面语言应用较少,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培养其良好的写作语言习惯,在写作时告别口语,应用规范化的写作语言。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观潮》的过程中,对于景色的叙述方式和描写手法要通过精准的研究,要学习文章中作者的写作语言习惯,将其应用于自身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多运用这种方式进行训练,在写作的时候自然就会应用到文章中,从而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二)阅读之后,进行读后感写作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其将优美的语句和段落进行摘抄,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每天阅读的内容太多,如果不进行摘抄,只靠脑容量是不够的,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摘抄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这样才能在阅读中提取到优美的语言,正确的写作手法和描述手法,这些都是学生在阅读中应该积累的内容,在阅读中进行读后感的写作,能够加强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双重提升,是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途径,加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部编版《滴水之恩》阅读教学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或者情感的理解写作一篇读后感,既能巩固阅读学习的效果,又能提升写作能力。
(三)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教师已不再是教学课堂上的主导者,学生则占据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因此,教师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想要发挥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最大价值,就必须要积极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感。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辩论赛、阅读交流会、写作比拼等,在教学活动组织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写作的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从旁进行引导,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课堂。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小学教育体系的发展趋势,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高效轻松的语文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加强阅读与写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正确认识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重要价值,并且通过不断的研究,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将其应用于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芳.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培养策略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 11(7):207-207.
[2]韦晓春. 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培養策略[J]. 中华少年, 2019(4):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