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融合,寻找新蓝海
2019-09-10王秀丽
王秀丽
摘要:江阴对照省、市委有关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具体部署,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全面推进“传媒资源、传播平台、政务服务、集成改革”的优化整合、抱团融合,在新闻业态和融媒体产品上加速创新,切实提升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
关键词:江苏江阴;融媒体;探索与思考
江阴日报社对部门设置、岗位职责、人员配备等进行重新配置,将原来的14个部门整合成为全媒体管理中心、全媒体采集中心、全媒体发布中心、新媒体研发中心、全媒体技术中心、全媒体经营中心、全媒体文创中心等9个部门,整体运行更加高效有序。通过与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新华社“新华云”、北大方正公司等的深度合作,推进全媒体信息化技术改造,并结合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报、网、微、端”四位一体深度融合的“中央厨房”,更好地立足本地、辐射周边,引导舆论、反映民情。目前,江阴日报社新闻发稿优先级从高到低排列为:“秀江阴”客户端、“秀江阴show”微信公众号、《江阴日报》。信息的生产模式从过去“一次生产、一次利用、单一发布”的传统模式,转型为“一次采集、多次发布、多层次生成、多媒体传播”的全媒体生产模式。
江阴广电集团建设融媒体直播技术平台,为重大主题、重要新闻、重点活动移动直播提供了强力技术保障。无人机拍摄、4G回传、抖音、H5、快剪、VR/AR、手绘等新技术运用成为常态。实施“移动优先”战略,各部门记者在完成采访之后,首先向移动客户端发稿,所采集的内容同时进入媒资系统,各渠道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编辑分发,实现了资源共享,形成了广播、电视、PC端、移动端融为一体的传播新格局。采编流程的优化再造,极大地释放了融媒体宣传合力。
一是建强主流舆论阵地。整合江阴日报社、广播电视集团,成立江阴融媒体中心,组建传媒集团,将两家媒体现有的“报、台、网、微、端”进行优化整合,一体化运作,形成全市融媒体新格局,全力打造标杆项目和拳头产品。
二是接入政务服务。江阴探索“媒体+政务”“媒體+服务”等运行模式,从新闻宣传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做强全市域生活服务体系互联网平台“最江阴”。全面整合行政审批、生活缴费、事项查询办理、家政便民服务、生活资讯服务等功能,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
三是融入集成改革。江阴充分发挥全省唯一县级集成改革试点先发优势,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依托,以镇街开发区政务新媒体为N个终端,整合各级政务新媒体平台资源,通过1+N打通信息枢纽堵点,打造政务服务链式平台,将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特色服务延伸到基层,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在抱团融合进程中,江阴不遗余力培育壮大新型传播平台,高质量、正能量的融媒体产品“增粉”显著,扩大了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主流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江阴广电集团微信公众号“最江阴”用户稳定在55万左右,周阅读量保持在100万左右,2018年阅读量10万+稿件达到30余条,年广告创收搭载量达到500万元的规模,常年排名全国县级广电第一,位列全国电视类微信前十、全省电视类微信第一。广电集团自运营与代维的微信公号中,已形成“最江阴”“江阴发布”“江阴党建”“大江阴”“江阴吃香喝辣”“江阴车友会”等6个用户达10万+微信矩阵。媒体融合发展也带动了江阴广电传统业务的同步提升,广播电台坚持“可视化”道路,视频直播实现常态化,广播收听率保持在50%左右,稳住了收听市场。电视台本地频道组晚间时段平均收视率达3.1%,市场份额达9.78%。
下一步,江阴要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要求,全力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为继续当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领跑者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坚强舆论支撑。
江阴将统筹运用各类传播资源,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在做好新闻宣传主业的同时,把政务服务、信息服务、民生服务做出特色,按照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的定位,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载体,使融媒体真正实现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全领域拓展,用“江阴答卷”全力书写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江苏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