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的德育管理
2019-09-10刘刚
刘刚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其需要发挥自身的德育功能,以多样的方式,将德育渗透到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良好道德的熏陶下,获得全面发展。但是,就当前的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情况来看,其将班级管理与德育割裂开来,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立足现有的问题,我积极探寻解决对策,实现班级德育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教育和管理,对学生的人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立德树人的指导下,要想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首先要将德育摆在首要位置,且将德育以多样的方式渗透到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而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熏陶,逐步地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自我发展。但是,就当前的初中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大部分班主任忽视德育,一味地采取强硬手段对学生进行监督和管理,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我在组织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积极探寻当前班级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切入点,探寻解决对策,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一、初中班级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分裂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指导下,大部分初中班主任在组织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很容易将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割裂开来,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约束,以强硬的手段管理学生。一般情况下,班主任会按照班级规则约束学生的言行举止,当发现有学生违反要求的时候,则利用惩罚手段,使学生在被动接受中,改正错误。随着学生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班主任的这种管理手段受到了排斥,不仅使得班级管理发展受限,还限制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2.没有正确的德育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育效果。在当前的初中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尽管部分教师意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且将德育引入其中。但是其所采取的方法是以说教为主的,每天向学生反复说明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久而久之,学生对班主任的“念经”下,对其所讲授的内容使其兴趣,甚至产生排斥,最终导致德育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
3.班级管理与学生相脱节
学生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参与主体。但是,受传统教育管理理念的影响,大部分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将学生作为了被动的参与者,其在忽視学生意愿的情况下,剥夺学生的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一味地要求学生,导致师生矛盾重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德育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二、初中班级德育管理实施对策
以上存在的问题严重限制着班级德育管理的有效发展,对此,我们需要以问题为切入点,积极探寻解决对策,以此在解决问题中真正实现德育的渗透。
1.强化沟通,让德育渗透到班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在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班主任不仅承担着管理、教育学生的责任,还承担着与学生沟通的重任。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驱使下,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导,还可以使师生产生心灵上的沟通,帮助班主任及时地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从而在问题解决中,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所以,我在组织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一般会以沟通为桥梁,立足学习、生活方方面面,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在沟通中发现学生现有的问题,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
2.创新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教育活动
学生的参与是有效实现德育教育的保障。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德育管理效果之所以不好,是因为缺乏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参与是以多样的活动为载体的。所以,在组织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班主任要精心地设计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自主感知、领会其中的道德内涵,从而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我一般会组织实践活动,如近期就组织了“爱我中华”此演讲活动,引导学生搜集与中华民族有关的故事,从而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文化等的熏陶,建立积极的道德意识。
3.培养班干部,引导学生实现自主管理
班级管理是一项较为繁琐的工作,单靠班主任是难以有效完成的。既然学生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参与主体,那么,在组织管理活动的时候,班主任需要将管理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其自主性的发挥下,实现自我管理,以此在提升班级管理质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一般情况下,我会组建班干部队伍,由班干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管理,同时还组建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中担任不同的职务,发挥其已有能力,实现自我管理。
总之,在初中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班主任要发挥其德育功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创新德育管理形式,引导学生自主管理,从而提升班级管理质量,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茜.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艺术探索[J].名师在线,2018(02):94-95.
[2]龚志文.如何让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成长——浅析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