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老区“红村”谱新篇
2019-09-10谢霞
谢霞
八百里巍巍四明山脉腹地,镶嵌着一个秀丽的山村——横坎头村。它位于余姚市梁弄镇南面,曾是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享有“浙东红村”之称。
去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纸短情长,总书记的回信极大地鼓舞了全村党员群众。一年来,横坎头村深入学习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利用绿色资源,壮大特色农业,朝着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村”这一目标砥砺奋进。余姚市横坎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余姚市横坎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相继成立;横坎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式投用;浙江四明山新希望绿领学院成功挂牌;村级集体收入实现翻番……一幅“红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筑牢“红色堡垒”
“收到总书记回信那一刻,整个村庄沸腾了,村民们到处传递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虽然时隔一年,但横坎头村党委书记张志灿依然十分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场景。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在去年赴横坎头村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时,动情地说:“这个春天,是横坎头村党员群众,也是宁波人民最幸福的春天。”
“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张志灿告诉记者,一年来,横坎头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始终坚持“深化党建謀新篇,品质红村展新颜”的思路,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争强引领乡村振兴。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基本细胞,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为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横坎头村党委以抓好“小板凳工程”为抓手,让党员和群众的心贴得更近,发挥党建在产业发展、村庄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
横坎头村党委以自然村为基本网格,建立6个“前哨支部”,支部书记均由联系自然村的党员村干部担任,党员家中的小板凳摆一摆,就是“前哨支部”的“书记办公室”。与此同时,党员们还要常坐群众家中的“小板凳”,无论事情大小,哪怕只涉及一户群众,党员干部都要到群众家里的小板凳上坐一坐,面对面听取他们的意见。
在小板凳工作法基础上,横坎头村党委还建立了“三议制度”,通过党员商议、班子评议、代表决议的形式决策重点事项,有效提高了民主决策水平。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上,村党委开展了“亮出党员身份、亮出党员标杆、亮出党员岗位、塑造先锋形象”活动,要求党员带头实践,以身边榜样的力量影响村民、带动村民、感召村民,在全村上下形成“用行动,树标杆”的浓厚氛围。在农民公园等项目建设中,党员主动结对拆迁户,一遍遍上门做思想工作,落实保障举措,不到一个月时间,几十户村民、20多亩土地就全部完成拆迁。
“正是党群一心,才跑出了项目建设的‘横坎头速度’。”张志灿由衷为横坎头村全体党员群众感到自豪。
传承基因擦亮红色名片
“这里是我们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的旧址群……”在中共浙东区委旧址所在地,讲解员正在为游客讲述“浙东红村”的故事。自从总书记回信后,横坎头村对外知名度不断提升,受到各级媒体报道150余次,其中中央级媒体报道30余次。红色旅游为横坎头村带来了居高不下的人气,去年,横坎头村接待游客突破70万人次,游客遍布全国28个省区市。
如今的横坎头村“颜值”很高,是省3A级景区村庄,并成功跻身省首批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在张志灿看来,这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红色基因,二是绿色发展,而红色基因是横坎头村最宝贵的资源。
作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横坎头村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中共浙东区委、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浙东银行、浙东报社等旧址,谭启龙、何克希等老一辈革命家曾长期在这里战斗生活。一个又一个红色遗址是横坎头村的骄傲,见证着横坎头村的巨变,成了当地人的血脉基因。
如果说,红色基因是横坎头村乡村振兴的支撑点,那么,绿色经济则是横坎头村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看到家乡游人如织,从德国留学归来的“90后”黄徐洁嗅到了商机。去年8月,她回乡开办的“横坎头农家”饭店正式开门迎客。饭店不仅菜品主打本地特色,而且店内的红色主题墙绘、行军壶等元素,营造了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节假日游客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天有30多桌客人,营业额有两万多元。”黄徐洁说。
在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之下,横坎头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全村已有民宿4家、农家乐8家,均得到规范提升。稻田里客栈、红村大糕店等一批特色门店开门营业。横坎头充分利用樱桃、杨梅、蓝莓等特色小水果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休闲农业,目前已培育家庭农场5家、水果观光采摘基地5个,同时设计了一系列农产品包装,建立了网上平台和展销中心。
此外,余姚市横坎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余姚市横坎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总投资32亿元的“山水绿活”时光小镇一期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6.5亿元的“希望的田野?横坎头田园综合体”正式签约,浙江四明山新希望绿领学院成功挂牌……横坎头村农旅融合得到进一步发展。
通过传承红色基因,擦亮红色品牌,横坎头村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红村特色的新路子。一年来,横坎头村实现村级集体收入528万元,同比增长一倍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280元,同比增长13.5%。
文明宜居打造红色村庄
总书记回信后不久,横坎头村民任明娅主动关闭自家灯具加工作坊,转产开出了一家“初心私房菜馆”。“我们的作坊与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就隔了一条马路,噪音、废水都会影响景区环境。”任明娅说,如今在横坎头,几乎人人都有“红村人”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乡村振兴,文明宜居是关键。
为努力建设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一年来,横坎头村围绕创建“全国乡村振兴样板村”这一目标,在制定《横坎头村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村三年行动计划》基础上,编制了《横坎头村乡村振兴规划》和横坎头村庄设计及片区建设规划。按照总体规划设计,2018年持续推进外立面整治、农民公园建设、紫溪自然村饮用水提升、浙东红村文化礼堂建设等近20项民生实事工程项目,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庄形象明显提升。
乡村的美,既要风景如画,也要乡风文明。横坎头村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培育了一批乡土文艺团队,开展以“弘扬红村文化”为主题的村落文化艺术节,实现文化礼堂“天天能开门、周周有活动,人人能参加、个个可享受”。打造“我听老党员讲故事”“十五年十五个小故事”“十五年两封信”等一批主题宣讲活动,积极传播“红村好声音”。
同时,村里还利用“道德讲堂”开设红色讲座,利用“梁弄红色电台”组建“紅色宣讲团”,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据统计,一年来,村庄文化繁荣,全年度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6次,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老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幸福感和文明素养。
一年来,横坎头村还不断加强服务惠民力度,持续改善民生保障。加大社保投入资金,全面落实社保政策,村民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保持在98%和95%以上。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便民综合服务站,设立了水电、家政等6个服务窗口,为村民提供“一站式”代办服务。建立农合联村级服务社,为村民提供生产、供销、金融“三位一体”服务。完善村医务室功能,为村民开展免费健康检查,提供良好医疗服务。根据村集体经济承受能力,挤出部分资金,补贴医保、居家养老服务及低保户、空巢老人等,并积极开展困难助学、优秀学子奖励等工作,让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青山为证,绿水为凭。如今,站在新起点上的横坎头村又提出了全新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年均增速13.5%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增强,可用收入超1000万元,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与全省人民一同奔向高水平全面小康。
记者手记:
堆放杂物的空地上建起了安置小区,农民公园、文化礼堂相继亮相,总投资32亿元的“山水绿活”时光小镇一期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6.5亿元的“希望的田野?横坎头田园综合体”正式签约……在总书记回信后的一年里,横坎头,这个地处四明山腹地的小小山乡日新月异、令人赞叹。
横坎头村的华丽“转身”是如何实现的?答案其实很清晰:在于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人们常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回望横坎头村一年来走过的路,正是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苦干实干的生动实践。
因对环境有污染,党员主动关闭自家灯具加工作坊;村民不懂樱桃种植技术,又是党员传授种植经验,带动农户增收……可以说,在横坎头村,党员干部心中有群众,群众对村里的大事也报以最大程度的热情。比如,村里建农民公园要征地,党员带头、村民助力,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征地工作。
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这正是总书记在回信中对横坎头村全体党员的勉励。小山村发展需要的那股子凝聚力、精气神,很大程度上来自党员干部的号召力,更离不开干部群众一起奋斗拼搏的向心力、创造力。横坎头村的发展经验,很好地回答了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如何搞发展的问题,也为其他革命老区实现脱贫致富提供了“横坎头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