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科技支撑 厚植“双创”土壤

2019-09-10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宁波市示范区宁波

宁波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科技争投”攻坚行动,企业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区域创新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对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可谓成果颇丰:综合创新实力不断增强,高端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科技支撑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创新创业主体发展壮大。

全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自去年2月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宁波市抓紧谋划,成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协调推进自创区建设各项工作。去年11月30日,省委、省政府在宁波高规格召开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随后,宁波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科技争投高质量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意见》,从构建创新发展新空间、建设创新发展新平台、强化创新发展新主体、培育发展人才新梯队、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促进开放发展新融合、释放改革发展新活力、健全创新发展新生态“八个新”及强化要素保障入手,提出了实实在在的46条政策。

加快建设创新平台载体。去年,宁波相继引进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12家大院大所。通过与大院名校共建研究院所,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形成功能层次明晰的宁波特色产业创新生态体系,目前宁波市已启动建设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细化工等领域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9家。同时,全市建立了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机制,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研发平台、创新载体。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488家、市级企业研究院157家、省级企业研究院9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62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

全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突破。目前,宁波市已面向全国发布第一批8个“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共计125个项目申报公告,聚焦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等10个重点领域,吸引集聚了市内外365个高端创新团队。同时,积极培育发展科技大市场,建立区县(市)分市场12家、专业市场10家,通过资本项目“相亲会”、产业化项目发布会等方式,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据统计,全市技术交易额达137.4亿元,同比增长68.0%。为加强科技合作交流,宁波市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行动,推进国际技术对接、产业联合研发,全职引进乌克兰等国家外籍院士,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0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1家。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达成沪甬科技创新战略合作,拓展与上海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加快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在深入实施“人才新政25条”“3315计划”基础上,研究出台了“资本引才计划”“泛3315计划”等引才政策,面向全球招募顶尖人才,对于人才层次高、影响力大、产业化前景好的项目最高可资助1亿元。去年以来,宁波市成功引进了中科院院士柴之芳、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黎念之等高端人才团队。对认定为创新型初创示范企业的,实施普惠性政策支持,给予企业最高50万元的资助。目前,累计备案创新型初创企业12524家,居全省第一。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工程,形成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业孵化链条,建成以“选种—育苗—移苗”梯级推进的科技孵化孵育服务体系。全市累计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23家、省级众创空间54家、市级众创空间和创客服务中心85家。

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导向,并全面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落实创新驱动税收优惠政策,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讲培训,指导规范企业创新投入财务制度。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积极争取国家基金支持,引进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子基金等,先后引进设立中国银行宁波科技支行、宁波银行科技支行等7家科技银行或科技金融事业部。设立全国首个政府性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已达3亿元,大力扶持初创型企业加快发展。深化科技制度改革,扎实开展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管理改革,成果转化所得收益可按最高95%的比例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拥有。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近年来,宁波市坚持“企业主体、量质齐升”,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知识产权创造力的主体。目前,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超过3000家。2015年,国内首个模具产业知识产权创新基地在宁波北仑成立,着力培育高价值专利及组合,形成了集知识产权代理、分析评议、投融资等于一体的知识产权服务全链条。2017年,宁波市出台了《宁波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了一套市场化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体系。2018年,中国(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投入运行,开展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

下步,宁波市将着眼于抓好科技创新这一“栽树工程”、着眼于发挥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力作用,具体围绕“1234”基本思路,启动实施“五大创新行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強大科技支撑。

其中,“1”即紧扣“两迈进、八倍增”这一总目标,全力以赴推进“科技争投”;“2”即坚持“一区一廊”两个主战略,就是高标准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方位启动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3”即聚焦三个重点,就是打造高端平台、集聚高端要素、培育高端成果;“4”即突出四个抓手,就是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抓落实。

同时,宁波市将大力实施创新平台能级提升行动,增强创新平台承载力;实施重大科技攻关行动,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行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开放合作行动,增强创新资源凝聚力;实施创新创业生态优化行动,增强“双创”生态吸引力。

责任编辑:姚颖超

猜你喜欢

宁波市示范区宁波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图读懂宁波
一图看懂2019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拖起明天的希望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