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世纪世界名著为什么那么厚

2019-09-10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31期
关键词:里昂巴黎圣母院雨果

西方经典文学,尤其是19世纪经典,为什么篇幅都很长?

靠小说赚钱太难

这先得说一下19世纪写小说不算是赚钱的买卖,那时出版业远没有今天这个规模,读者也仅限于上流社会,写小说更多的是为了名垂史册,而不是为了赚钱,因为想靠小说赚钱实在太难了。

雨果流亡比利时的时候,为了给家人留下足够的财产——决定写《悲惨世界》。他要价200万法郎,这笔钱不算多,200万法郎,按照当时的利率也无非就是10万法郎的年金。而在雨果年轻时代,他因为悼念贝里公爵的诗一炮打响,成为夏多布里昂力挺的文坛小霸王的时代——他写一本小说能赚多少钱呢?《巴黎圣母院》大概值三万法郎,三万法郎在复辟王朝时代是什么概念呢?一个时髦单身汉一年大概需要2万法郎来应付各种开支;但是雨果拿到的是期票——提现要打折扣;雨果还是已婚男人;所以他如果没有财产纯靠写作想让一家人过上体面日子,他需要一年写两本《巴黎圣母院》,这还是在他已经一炮打响的情况下。

小说主要用途

所以那时候的小说主要用途有俩:

第一是作敲门砖一炮打响用的,比如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让整个上流社会介绍你的时候可以当名片,夏多布里昂的《基督教真谛》呕心沥血的写完不为了靠卖书稿挣钱,而是靠它在上流社會取得一席之地,夏多布里昂那么别扭的一个人都红了,红了之后法兰西学院院士头衔入手,从此向外交大臣迈进了。

另一个用途就是名垂后世,17世纪法国首相下台回家去写拉丁语诗,贡斯当伯爵写《阿道尔夫》也差不多。那个时代的文人出名的捷径是写剧本,那个时代的剧本相当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电影、中央台黄金时间电视剧、起点热门小说三位一体。

真正把小说变成赚钱买卖的是报纸的兴起,之前的连载小说都是在刊物上,比如俄国文学的霸王《现代人》,上边登短篇、登节选和评论,但是那样的刊物发行量并不大,考虑到公共场合陈列,阅读量是发行量的十倍,读者也并不多。

但是到19世纪中期以后报纸蓬勃发展,尤其是有个广告收入,报纸价格不断下降,连载小说的稿费就水涨船高,尤其是像大仲马这样的红人,报纸按行给钱,所以就写一些非常简短的句子也算一行,尤其是对话最适合用来凑行:

真的么?

真的。

您确定?

确定!

就是这么不要脸的骗稿费么!?

是的。

猜你喜欢

里昂巴黎圣母院雨果
魔术师里昂
跟踪导练(二)
跟踪导练(二)
巴黎圣母院起火
除了巴黎圣母院,还有12座教堂
雨果剃发
雨果的“谎言”
雨果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