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效礼:用纪录片为国家写史为伟人立传

2019-09-10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31期
关键词:摄制组笔记纪录片

在中国电视行业,有一位导演的身份极为特殊,同行和后辈们都亲切地称他“将军”,他就是拍纪录片的少将刘效礼。刘效礼将军在40年的职业生涯中创作了400多部纪录片,他用一部部大气磅礴的纪录片为国家写史,为伟人立传。

1966:小兵跃进中央台

刘效礼1943年出生在山東潍坊寿光的一户普通农家。

高中毕业后,刘效礼选择当兵。1966年的一天,正在集训的刘效礼接到通知:“带着学习毛主席著作笔记,速回连部,两位地方的同志要跟你谈话。”他一口气跑了七里地赶到连部,这才知道来人是中央广播事业局的,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来部队选一批编辑、记者。刘效礼上学时就喜欢写作文,当兵期间更是每天写一篇学习笔记。对方逐篇翻看了他写的笔记后告诉他:“你们师就一个名额,不一定去得成,做个准备吧。”过了一个多月,指导员找到刘效礼,给了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北京复兴门外2号广播大厦干部处,10月31日以前报到。”

从普通战士到新闻编辑,刘效礼上手很快,被同事们封为“解说词写作高手”。刘效礼多次承担了重大活动的新闻解说词撰稿工作。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1984年国庆阅兵。“那是央视第一次大规模直播,广电部部长吴冷西亲自审稿。他不是看,而是坐着听,我用一口山东腔念完了,还以为他睡着了呢,结果他就说了句‘很生动’,一点意见也没提。”

1987:《让历史告诉未来》轰动一时

1979年,叶剑英元帅一句“搞军事报道还是应该由现役军人担任为好”,让刘效礼再次穿上军装。

1987年,为庆祝建军60周年,刘效礼带队摄制了12集电视系列片《让历史告诉未来》。“第一个画面是央视春节晚会,1987年是兔年,空政幼儿园的孩子都打扮成小兔子跳舞,镜头一甩,60年前也是个兔年,南昌城头响起了枪声。”从烽火硝烟的战争岁月,到建设祖国的和平年代,这部纪录片详细记录了人民军队60年的光辉历程和重大历史时刻。正因为《说凤阳》《让历史告诉未来》等片,1991年他捧起了中国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首届范长江新闻奖。

1993:《毛泽东》影响海内外

1993年,恰逢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他再次提出了拍摄纪录片《毛泽东》的设想,这和中央文献研究室的计划不谋而合。他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够突破过去对领袖人物的神话,展现真实的毛泽东。

1993年12月26日,纪录片《毛泽东》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后,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邓小平看《邓小平》

就在纪录片《毛泽东》播出后,以《毛泽东》原班人马为主的《邓小平》摄制组成立了。摄制组兵分两路,历时三年,采访了近千名历史见证者。1995年制作完成后,纪录片《邓小平》请接受采访的所有中央领导分别提意见。没想到,意见还没收集完,1996年12月18日,央视台长杨伟光给刘效礼打来电话,“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元旦播出”。后来刘效礼才知道,这个播出决定是由江泽民亲自批的。

播出期间,邓小平在301医院的病床上,一集不落地看完了这部纪录片。“2002年,我到庐山疗养,邓小平的保健医生告诉我,片子的解说词是他趴在小平同志耳朵边一句一句说的,老人家‘看全景的时候很着急’,看到近景,脸上则露出了‘儿童般的羞涩’。”就连邓榕都惊讶于纪录片的详实:“许多细节我们子女都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挖掘出来的?”就在播出后一个多月,邓小平去世了。

1997年7月,刘效礼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此时他还有一个心愿未了,那就是拍摄《孙中山》,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后来,六集纪录片《孙中山》终于在2001年推出,从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孙中山为推翻帝制历尽艰险的一生。

回忆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自己参与创作的一系列鸿篇巨制,刘效礼深感幸运,他不但赶上了中国电视尤其是纪录片创作的黄金时期,更见证并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间的中国影像史。

(摘自《北京晚报》 李俐/文)

猜你喜欢

摄制组笔记纪录片
Rough Cut
理性思维 辩证思考
等待
就能帮到这里了,企鹅们,加油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影视剧中的无人机
在高温与严寒之间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