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未来
2019-09-10张培丽
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国对社会主义制度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
回顾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民营经济在经济增长、就业创造、税收贡献、新产品和创新等方面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国对社会主义制度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
民营经济的发展变化
中国民营经济的命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直接相关。新中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主要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照,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和理解是在探索和尝试中不断深化的。中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直面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广大人民的期盼,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逐渐突破意识形态局限。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民营经济经历了鼓励、限制、消亡、再生、发展、壮大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经济规律决定了其发展周期的变化,即经历了发展、繁荣、过剩、调整、升级、再发展的周期性变化。
这其中有两次比较大的周期变化,一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民营经济从萌芽到快速发展,再到初级产品饱和过剩,民营经济进入调整时期,民营企业纷纷开始“二次创业”,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注重产品技术开发、开拓国际市场等方式,推動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二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民营经济通过转型升级不断适应市场发展变化,抓住中国加入WTO的时机快速发展,但到2008年以后,再次出现大范围的产品过剩,民营经济进入新的转型升级时期。由于此次转型主要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为特征,从而调整的时间更长。
从历史的脉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民营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不断巩固提升,从“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再到“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再到党的十九大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趋势与挑战
当前,中国民营经济正处于调整期,民营经济未来发展将会表现出明显的分化发展趋势。一部分不能及时转型以适应市场的民营企业将会被淘汰,退出市场;一部分民营企业会不断寻求成本洼地,通过向中西部和国外转移的方式存活:一部分民营企业通过加快改进升级生产设备,改造工艺流程,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存活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一部分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进展,拥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民营企业,可以借助政府加快创新驱动的总体战略,获得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也伴随着新机遇。一方面,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中高收入群体不断壮大,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市场空间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行业、新产品,这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具有活力的新模式和新业态选择。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过去那种低成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和环境成本上涨,将成为未来民营经济所面临的常态。同时,民营企业产品生产与消费者消费需求升级错位的矛盾要求民营企业加快推进“三品(品种、品质、品牌)”行动,而这将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所起色。此外,从当前所处价值链分工位置向上提升,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时间长风险高,研发还是不研发也将是未来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文作者张培丽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