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苏联翻译的两大流派

2019-09-10李亚莉

青年生活 2019年32期
关键词:翻译理论

李亚莉

摘要:20世纪苏联翻译理论日渐成熟,文艺翻译理论有了迅猛发展,随着50年代语言学的兴起,一些学者开始将语言学与翻译相结合, 费道罗夫的《翻译理论概要》的发表,标志着语言学派的形成。此后苏联翻译理论分为两大阵营:即语言学派和文艺学派。

关键词:翻译理论;文艺翻译;语言学翻译

在苏联翻译实践活动有悠久的历史,本文我们只研究20世纪苏联翻译理论的两大流派:文艺和语言学流派,介绍两大流派主要的代表人物。20世纪苏联的翻译理论研究主要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语言学翻译理论,另一条是文艺翻译理论。其中文艺翻译理论占有重要地位,因为翻译活动最初是和文学翻译联系在一起的。

1918年在列宁的支持下高尔基创办了世界文学出版社。出版社进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校对世界名著的俄译本,但当时苏联没有翻译理论的作品,因此要制定出文学翻译理论的原则,高尔基把任务交给了楚科夫斯基等人。[3]

1919年楚科夫斯基写了一本小册子《文学翻译的原则》。他认为提能否用丰富的俄语言复制原文的艺术特点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原則。这本书被认为是苏联翻译理论的雏形。楚科夫斯基把翻译看作一门艺术,优秀的翻译者应是艺术家。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翻译理论发展活跃,文艺翻译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科尔涅伊·斯米尔诺夫和伊凡·卡什金。

1934年斯米尔诺夫在《翻译》(《苏联文学百科》词条中,第一次提出“等同翻译”概念。他认为,等同翻译“要传达原著的思想内容、感情和文字结构, 即传达原作者的全部创作意图”,这不仅“包括原作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包括原作者所运用的各种形象、色彩、节奏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有时就需要做出某种牺牲,舍弃原文中的某些次要因素。[3]

卡什金是苏联现实主义翻译理论的创始人。1936年他提出了现实主义翻译理论,被誉为“代表俄国翻译史上整整一个时代”的理论家。[2]他认为,翻译要做到三个忠于:忠于原作,忠于读者,忠于现实。现实是反映在艺术中的生活本身,生动地描绘所熟知的现实。翻译时不能单纯复制原文的文字,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忠实地传达原作的风格。

七十年代影响较大的一位文艺翻译理论家是基维·加切奇拉泽. 他的翻译著作有《文艺翻译理论概论》 (1970)和《文艺翻译与文学交流》 (1972)。《文艺翻译与文学交流》被看作是文艺翻译的代表作,加切奇拉泽的翻译观点:

(1)翻译属于艺术创作的范畴

文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过分重视原文就会产生形式主义的逐词翻译,而翻译的任务是创造等值的艺术作品。为了再现原文,必须原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译者要进行创造性的翻译,使译文在艺术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2)翻译坚持现实主义的翻译方法

根据列宁的反映论,加切奇拉泽把翻译看作反映原作艺术现实的过程。现实主义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形式,因此,它要服从一般的艺术规律。原作者要反映的是活的现实,译者要反映的是原作的艺术现实。

以上是对苏联文艺学派翻译理论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介绍,接下来介绍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观点。

1950年5月-6月《真理报》上开展了著名的语言学大讨论,起因是费道罗夫的《翻译理论概要》。此后的20年里苏联翻译理论家们分为两大阵营:语言学派和文艺学派。苏联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费道罗夫、巴尔胡达罗夫和科米萨罗夫等。

1953年费道罗夫出版了《翻译理论概要》 一书。这是第一本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翻译理论的书,标志着语言学派的正式形成。在《翻译理论概要》中费道罗夫提出了翻译理论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翻译问题只能在语言学领域解决。

巴尔胡达罗夫是语言学派另一个代表人物。他在1975年出版了《语言与翻译》一书,这本书被誉为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一部代表作。巴尔胡达罗夫给翻译下了确切的定义:“翻译是一种把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4] 此外,他还指出翻译理论属于宏观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巴尔胡达罗夫认为,“翻译理论主要是一门是描写性学科,也就是说,它的主要和基本人物是描述实际的翻译过程,即揭示原语到译语这一转换的客观存在的规律”。[1]

巴尔胡达罗夫认为翻译单位就是原语在译语中具备对应物最低限度的语言单位。根据翻译单位所属的层次,翻译单位依次划分为:音位(字位)层、词素层、词层、词组层、句子层和话语层。他逐一进行解释:1音位层包括音译和形译,采用这种翻译形式通常是在专有名词或传达政治、文化和生活中的特有事物;2词素层是原文词的每个词素在译语的对应词中都有一定的相应的词素;3词层翻译是指译语中的几个词与原语中的一个词相对应;4词组层最常见的是固定性词组的翻译;5句子层翻译,在某些场合,词组不能充当翻译单位,这时翻译单位只能建立在句子上。这类常见的是谚语;6话语层是最大的翻译单位,这种常见于诗歌翻译。

此外,巴尔胡达罗夫提出等值翻译是必要和足够层次的翻译,层次偏高的翻译是意译,层次偏低的翻译是逐词死译。

科米萨罗夫他著有1973《谈翻译》和1980年《翻译语言学》。科米萨罗夫把“等值分为两大类,五个层次,第一类传达原文功能语境内容的翻译等值:1)交际目的层次;2)情景等同层次;3)情景描述手段层次。第二类传达语言单位语义时的翻译等值:1)句法结构意义层次;2)文字符号层次”。[3]

以上可以看出苏联翻译语言学派主张翻译学属于语言学范畴,因为翻译总是与语言打交道,因此必须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两种语言及其修辞手段进行对比研究。翻译的文艺学派主张在翻译中必须发挥译者的创造性,从而使译文在艺术上与原文保持一致,译者的根本任务是创造性的再现原作的艺术现实。

参考文献

[1] 巴尔胡达罗夫,语言与翻译[M],蔡毅等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215.

[2] 郭琳,俄罗斯语言学派翻译理论若干问题研究 [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06.

[3]蔡毅,段京华. 苏联翻译理论 [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319.

4[]Л.С.Бархудоров. Язык и перевод (Вопросы общей и частной теории перевода). М., «Междунар. отношения», 1975: 240 с.

猜你喜欢

翻译理论
解读翻译等值理论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分析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翻译批评与翻译理论建构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儿童文学翻译及翻译理论的若干研究
浅议许渊冲之文学翻译理论
再谈文学作品的可译性
科技英语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及应用
从“动态对等”的视角探讨英语习语的理解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