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云山文化 铸造山品教育

2019-09-10王耀佳张中萍陈冠醒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33期
关键词:白云山棒球校本

王耀佳 张中萍 陈冠醒

广州市白云区握山小学依据独特的广州白云山地域文化,充分挖掘和利用白云山精神文化内涵,凝练山品教育办学理念——“握山之品,求实向上”,启动了“山品教育”之旅,构建了系统而具有鲜明特色的山品教育体系。

一、挖掘特有的白云山精神,定位学校特色发展的航向

握山小学座落在风景秀丽的白云山东麓,依山而立,不仅校名有“山”,而且一个“握”字名符其实。白云山为南粤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历代词人、墨客、名士在白云山赋咏留题;广东重大历史事件,多与白云山有关,三元里抗英斗争,辛亥革命后的广东新军起义,爆发地点在白云山周边的燕塘、沙河一带;周恩来、陈毅、董必武等老一辈领导人曾在白云山双溪、山庄旅舍等地留下革命的足迹。握山小学在创建特色教育品牌过程中,挖掘白云山特有的地域文化资源,陶冶师生及家长的道德情操,增强乡土情感。

二、整合云山文化的内涵,找准学校特色发展的切入点

一是以文化陶冶理论整合山品文化。文化陶冶理论认为文化陶冶是教育的本质。白云山文化内涵厚重,学校在品山中所发现的山的品格与教育的目标相伴相随,受“山文化”陶冶而形成办学思想,以山“喻”人,以山“育”人。

二是以建构主义理论整合山品文化。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登山不只是一种运动,而更是一种学习、探索与成长的过程。学如登山,反映了学生学习的规律。让学生在情境下作为主体进行学习,在问题解决中自主学习,以合作学习为策略,强调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是以道德教育理论整合山品文化。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要根据儿童道德发展的独特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道德教育。山以坚实的岩石为主体,坚实矗立、扎实向上,其根本即为“实”。学校将山的品格融入到学校德育,即核心价值追求在于求实向上。于教师而言,需要脚踏实地,以踏实的行动走向职业的辉煌,成为名教师。于教育而言,应该为学生夯实生命的厚度,打好品德的基础,树立坚实的根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三、建构独具特色的“山品教育”办学思想体系

白云山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在于笃实。笃实语出《易·大畜》:“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意指淳厚朴实,心灵笃实是修德的基础,是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关键;诚实,指言行诚实。学校“以山品塑生命之魂,培个性奠发展之基”作为核心价值观,以“握山之品 、求实向上”为办学理念,以“做人如山、 仁博灵实”为校训,以“知行合一 、立志向上”为校训,以“知行合一、立志向上”为校风,以“善教会导、一路向上”,以“乐学勤思、天天向上”為学风,建构适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山品教育”办学思想体系,打造“山品”学校精神,山品教育特色课程、山品课堂、山品校园文化。

四、有效实施“山品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营造“山品”校园文化,浸润师生心灵

山品教育尊重生命,关注学生精神的成长。从校园环境打造入手,融入“山”的意象。以山文化、山品格、山环境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滋养着学生的心灵和志趣。一是建立了统一的文化标识,校徽、校色、校旗、校歌、校花等别具一格。例如校徽主体图形部分由“山”与“云”构成,“山”在“云”中,蕴含了山品育人的教育特色。二是基于“山品”打造有个性的班级文化。每个班研究一座山、研究白云山的一个景观,每个班有句山品口号,如“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课室内通俗易懂的山语,课室班牌上处处是山景、山诗。每个班都设有山品明星评选栏,每个级部有山品系列表彰栏。三是围绕山品教育理念,学校给每一幢建筑物或一条路径或一个广场分别赋予一个名字,楼、路、厅分别命名为山语楼、山韵楼、握山馆、山情广场、书山路、山品堂、山韵小憩等。

(二)建设“山品”教师队伍,锤炼优秀师德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引导着教学品质逐步提高,使教师发展呈现“经验型教师——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阶梯式发展走向。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我校倡导当“山品智慧型”教师,通过以下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进行全校集中的讲座式培训。二是利用本校办公平台自学后,以论坛交流的形式,有理论的学习、方案的解读和视频课例观摩和学习分享等。三是把教学竞赛、课堂展示作为特色创建校本培训的重要途径。四是促进教师的写作、反思、交流,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准。每学期组织行政反思会、课改反思会、德育反思会,在反思会上,人人思之有的,思之有物,思之有情。五是建立“四教”校本带教模式——“师傅带教,组长传教,同伴帮教,专家指教”。同伴互助,形成合力,在互助中共同提高,在互研过程中更新教学手段和课堂教学观念。

(三)构建系列“山品”特色课程体系,践行素质教育

山品课程体系以德育为抓手,按照“学科性课程——活动性课程——环境性课程”这一阶梯式课程结构,循序渐进中获得全面的教育。

1.学科性课程

学科性课程包括基础性课程和学科拓展性课程,通过学科渗透让师生潜移默化中接受山品教育,陶冶山的品性。

其中,学科拓展性课程即在各学科中开展的拓展性活动课程,将学科特点与山品文化相结合,以山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阶梯为思维模式启发学生思考,以攀登为活动精神陶冶学生品性等。如语文学科拓展—— “讲山的故事”。挖掘国内外大量与山有关的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增加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科学学科拓展——“探寻山的奥秘”。通过让学生了解不同山的成分、构造和特点,丰富自然科学知识,开拓学生视野。绘画课拓展——“画山景”。欣赏我国历代的山川景观图,让学生以各种绘画门类自由创作山景画,将文化墙展出优秀作品。体育课拓展——棒球、羽毛球。棒球和羽毛球是我校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我校以棒球作为重点特色项目,创编全校性棒球操,在课堂经常性举行小型棒球比赛、棒球亲子活动以提高学生练习棒球的积极性。

2.活动性课程

(1)德育主题活动课程。①敬山品,达山礼。以“六个一”活动为抓手,包括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件家务、一本好书、一项公益、一次小主人,让学生从实际行动中领悟山品德育,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②讲山事,敬山人。让学生讲有关白云山以及全国名山的故事,分享故事学习故事所讲的道理。敬山人是以民俗节日为契机,开展山品德育主题活动,如清明扫墓、重阳敬老。③保山境,护山绿。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各种公益性活动,如植树绿化、清洁家园垃圾分类活动、向老人献爱心的活动、清洁广州白云山活动、植树活动等。

(2)興趣社团活动课程。山品小导游团——讲山事,达山礼。开展小导游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训练,结合清明扫墓、重阳敬老等节日“云山小导游团”到白云山活动,介绍白云山的风景名胜,讲有关白云山的故事。山品小书法院——书山墨。通过开展书法活动,向文人学习,展现山文之美。

(3)节庆活动课程。如节日庆祝活动——借助节日,以爬山、郊游、祭扫烈士墓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山的魅力和山的文化底蕴。主题节庆活动——读书节,集中展出与山相关的书籍和美文;体育节举办棒球、羽毛球比赛以及爬白云山比赛等体育活动。

(4)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我校与握山村社区、白云山制药厂、75711部队、广州军区同和干休所等周边的单位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功效。如在握山村社区,我校开展“寻根问祖”活动,通过让学生了解握山村名称的由来、握山村的历史文化和事迹,邀请握山村革命烈士何南栈、何甘棠、何春林等人的家属来校讲述他们的革命故事,让学生加深对社区的认识并产生自豪感。

3.环境性课程

高度重视校园环境课程的功能,通过山品文化墙 、山品堂、校训石、山品书吧的建设,教学楼、办公室、特色场室、教室的环境装饰与布置 ,VI系统的规范化及校徽、校旗的应用等,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四)创建“四疑阶梯探究式”教学模式,打造“山品”课堂

山品教育下我校的教学理念是崇实教学,教师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有计划、有步骤的分阶段进行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由外在激发过渡为自觉发展,提升感悟能力,拓展所学知识,引领学生一步步迈向知识的高峰。据此,创造了“设疑、解疑、展疑、拓疑”的“四疑阶梯探究式”教学模式。

设疑阶段,以“疑”为中心,将课本知识分门别类、按层次归纳成有系统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疑阶段,即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导学”的过程,“导”重在诱导、点拨、示范,并注重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展疑阶段,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方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展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拓疑阶段,旨在引导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探索,通过探索分析疑难,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知识的迁移、拓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经过渐进式四个阶段,学生从开始时的疑惑,引导后的主动学习,最终收获知识并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课堂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兴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探索,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理念学习、模式研讨、示范带动、展示提升等课改措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在互研过程中更新了教学手段和课堂教学观念。

(五)加强教育科研,以研促教,夯实山品教育内涵

为打造山品教育特色,我校成功立项开展了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山品教育’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校本行动研究”,及广州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 “‘大德育’视域下中小学学科德育培养实践研究”子课题“大德育”视野下的“山品德育”校本课程研究,旨在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全校师生与家长素质提高,深化山品教育的内涵发展。其中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山品教育’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校本行动研究”编制了一套山品教育校本特色教材,课题结题报告被专家组一致评定为优秀。

①山品德育校本教材。学校制定师生行为规范,编写《山品师生行为手册》,通过潜移默化地渗透山的品格,师生将此内化为自觉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②山品智育校本教材。通过编写《山品故事汇》校本教材,让学生在故事中对山产生兴趣,激发学生主动了解山品和山文化。③山品体育校本教材。编写《小学生棒球进阶教程》使棒球在学校得到真正普及。④山品美育校本教材。学校编写《奏山乐》校本教材,通过乐律的感染实现陶冶个人情操并提升审美能力。

五、“山品教育”特色建设的成效与展望

在“握山之品,求实向上”办学理念引领下,学校在攀登过程中收获成果如山花般烂漫。一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发展。在近三年的区学科抽测中,我校各年级各学科检测成绩均稳居白云区前茅;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喜获佳绩,近年来,学生获国家级130项,省级30项,市级164项。二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教师在文章的评选与发表、教学技能赛、学科竞赛辅导等等方面均再创佳绩,获国家级96项,省级14项,市级36项。三是学校的办学实力长足进步。学校各学科全面丰收,集体获奖40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项,市级12项。学校荣获一系列光荣称号,例如全国“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示范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州市“百校扶百校”先进集体、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广州市棒球(羽毛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

在“山品教育”特色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需要改进之处。展望未来,一是继续深化山品教育特色主题文化教育,以特色文化浸润师生,涵养像山一样的品格特质;二是继续深化山品教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开发出更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课程;三是山品校园环境建设得更具物象化、诗意化,使其与山品教育特色主题融为一体;四是继续丰富与夯实山品教育相关的特色项目,擦亮特色品牌。

猜你喜欢

白云山棒球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小城故事
非遗视野下道教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广州·白云山
“大”一号棒球服
去打棒球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