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
2019-09-10赵宇南
赵宇南
随着《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的印发,快速蔓延到高校领域,成为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的新战略目标,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为贯彻国家提出的创新创业这一教育理念,最关键的做法就是针对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将实践创新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是目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与目标。
一、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现状
在课程讲授和考核方面,传统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模拟性、体验性、研讨性的教育实践,学生创新能力差,难以在实际的设计项目中发挥理论知识储备的优势。从课程设置上看,课程之间不能有机联系,前后的衔接断裂,不能形成体系。环境设计专业的理论课程,存在理论空洞、概念抽象等问题,脱离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和教学的实际要求。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社会得不到运用,不能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谈不上创新。
二、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化构建策略
教学体系,是教学过程的知识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组成的统一的整体,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是环境设计专业重要的改革目标与方法。
(一)制定以综合实践创新为主的培养目标
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课程超越教材、课堂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學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深化校企联动,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二)实施以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教学应重视课程改革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对重点进行把握的同时需要为学生预留深度学习的空间。采取有效、科学的手段加强相关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利用翻转课堂、微课、在线跨校修读学分等创新形式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良,变被动为主动获取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创新的自觉性,最终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
(三)打造“教学、实践、创新、评价”一体化的教学流程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设计中去。删除与实践脱节的纯理论课程,强调课程间的交叉融合即基础与实践的衔接,重组课程,强化基础,体现交叉性与连贯性。引导学生跳出惯性思维,从根本上解决创新思维。构建“互联网+课堂+行业+网络教学环境”,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让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形成全新局面。
(四)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
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
1、专业课程体系
在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时,围绕素质目标、知识结构、核心能力培养,形成以思维能力、社会洞察力、理性分析技能、沟通协调能力和空间设计技能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明确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配合,合理分配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针对市场人才需求,按照本专业发展需求构建课程体系。
2、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
一个具有实效的课程监控和保障系统对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必不可少,具体措施为:
1) 组织保障
在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由专家组负责起草和讨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程序保障
制定专门教师担任课程模块负责人,具体负责模块的知识体系和课程规划,并组织协调该课程模块的教学。
3)反馈制度
重视学生、同行的反馈意见。
4) 建立课程设计信息平台
包括课程体系设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管理、课程知识点输入管理、知识点与课程对应关系管理及课程协同管理等功能。
5) 完善课程质量保障系统
包括课程规划、教学过程控制、课程评估、选课规定、企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规范、实践教学保障系统和学生创新能力保障系统等。
6)持续跟踪与改善
对教学的每一环节进行跟踪记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五)创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教材、创新平台、模型及材料样板间、设计工作室等组织条件
围绕真实实践环境构建专业课程和综合课程项目平台,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课程实践,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
环境设计教学体系要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地改良,在实践化教学的指引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环境设计课程体系的改革中,要加大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以课程体系的构建为出发点,不断创新相关学科的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从而使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达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