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探讨
2019-09-10唐继碧
唐继碧
摘要:中国古典文学经过唐诗宋词的发展巅峰之后,人们不再满足于文字所表现的意境和意义,需要将现实生活更加典型化、更加形象化、更加趣味化,元代杂剧顺应而生。它将文字艺术发展为舞台表演艺术,产生了中国另一种艺术形式——戏剧表演。关汉卿是元代杂剧写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创作出多种极富生活气息和艺术韵味的戏剧作品,为元杂剧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元杂剧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国舞台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关汉卿 杂剧 内容 艺术 探讨
关汉卿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中国戏剧史上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是一个伟大的开拓者。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戏剧活动,促进了新的文学形式——元杂剧的成熟和发展,成为元杂剧的主要奠基人。
一、关汉卿的生平及作品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录鬼簿》说他是大都人,号已斋廋,曾任太医院尹。清乾隆时修的《祁州志》说他是祁州伍仁村人。祁州即今河北省安国县,当地一直还流传着有关他的传说,可能他的原籍在此,因为在太医院任官和从事戏剧活动,才长期定居大都。他晚年到过杭州,写了一套散曲歌咏杭州的景物。他还写过十首《大德歌》,可能是大德年间(1297—1307)流行的。因此推断,关汉卿约在金宣宗贞祐、元光之间(1213—1222),卒于元成宗大德年间。据传关汉卿一生多才多艺,擅长围棋、打围、歌舞、吹弹、蹴踘、篆籀、吟诗、双陆等各种技艺。《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在《不伏老》散套里以浪子风流自夸,其杂剧在当时的影响就很大,在戏剧界的地位很高。
关汉卿写了六十多种杂剧,现传《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望江亭中秋切鲙旦》、《温太真玉镜台》、《钱打尹智宠谢天香》和《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等八种(见《元曲选》)。
二、关汉卿作品思想内容
1.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著名的《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其中最典型的是《窦娥冤》,关汉卿在民间传说和当时有关戏曲创作的基础上,结合元代的现实生活,写出了这样一部激动人心的悲剧。《窦娥冤》在“楔子”里就写窦娥在高利贷的残酷剥削下给蔡婆作童养媳,这是她一生悲剧的开始,接着写赛卢医的阴谋害命,张驴儿父子的恃强霸占以及桃杌太守的严刑逼供、草菅人命,一步步把窦娥推向悲剧的结局,也一步步地突出了窦娥善良而坚强的性格,为我国的悲剧艺术提供了典型的范例。受冤至死的窦娥形象,从此成为人们被迫受冤的代名词——“比窦娥还冤”。《蝴蝶梦》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鲁斋郎》深刻揭露封建社会统治者的黑暗统治和残暴。在这类作品中,凶狠、愚蠢的压迫者和善良、正直的被压迫者总是壁垒森严地对立着。
2.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那些貌似强大的坏蛋,在他们聪明的对手面前,一个个被颠弄的象泄了气的皮球,因此作品也带有更多的戏剧意味。其中以《救风尘》最有代表性,还有《金线池》、《谢天香》、《诈妮子》、《望江亭》、《拜月亭》等。《救风尘》是一部喜剧,剧中主角妓女赵盼儿,是个机智、老练而富有义气的妇女形象。她曾经有过幻想,憧憬着同一个知心的男人过自由、幸福的生活,终于在残酷的现实里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了。长期风尘生活使她看透了有钱的子弟们所惯用的那套伎俩,并对他们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3.歌颂历史英雄。此类剧中以《单刀会》最为典型。作者通过对历史英雄关羽维护汉家事业的歌颂,一定程度上流露了民族感情;同时描写了他对敌斗争的勇敢和智慧,鼓舞了人们向压迫者斗争的勇气和信心。《西蜀梦》写关羽战死荆州,张飞又中途遇害,刘备遂尽起西蜀之师,为两人报仇雪恨的故事。《哭存孝》写五代南唐大将李存孝为康君立、李存信谗间致死的故事。作者在歌颂历史英雄人物的同时,表现了他英雄观的历史局限。
这三类作品的共同点是对压迫者的深恶痛绝和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并通过他们之间的矛盾斗争,突出了人物的坚强性格和战斗精神。这些优秀剧本七百多年来一直鼓舞了人民的反抗斗争,使关汉卿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三、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关汉卿的杂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冲突,对当时社会生活中带有本质意义的一些问题,反映得尤为深刻、集中。他不以写出当时广大人民所受的苦难为满足,同时还要表现他们身上固有的反抗精神。他笔下的主人翁不只是在苦难中呻吟,而且敢于和恶势力斗争,并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这种战斗的现实主义精神,使他的创作闪烁着理想的光辉。在《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杂剧的正面人物身上,集中了人民的智慧,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明显地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2.运用多种手法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关汉卿笔下的人物大多数个性鲜明,血肉饱满。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中去揭示他们的性格特征。如窦娥的反抗性格和复仇意志是通过对她一连串的迫害愈来愈清楚地显示出来的。赵盼儿的机智和老练通过她和狡猾的流氓周舍之间面对面的斗争表现出来的。谭记儿的过人胆识也是在她亲去望江亭窃取杨衙内的势剑金牌这一惊险的情节中呈现出来的。
3.对杂剧场面安排紧凑、集中、富有典型性。剧中通过二三个主要人物,几个重要场面,就能展示元代社会的重要侧面。如《窦娥冤》楔子中对她的交代。其次,作者一方面能从不同人物的处境出发,展开冲突,引向高潮;一方面又移步换形,变化多端,使人不能预测它的发展。在剧情发展中还善于埋伏下一定的'“悬念”,以增强戏剧效果。
4.语言丰富多彩。关汉卿深入生活,善于从当时民间文学中汲取语言素材,能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語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雄壮、妩媚、通俗、文雅等各种风格用的恰到好处,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
关汉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他鲜明的爱憎感情、卓越的艺术技巧以及和群众紧密联系的精神,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