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019-09-10黄汝秀
黄汝秀
摘要:作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强调以学生为本 ,突出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本文通过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了高职市场营销的教学现状,对高职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出现原因进行了分析,尝试性地提出高职市场营销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 市场营销 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模式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市场营销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营销教育工作者普遍探讨的问题。启发学生全体参与、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念、发扬教学民主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改进教学方法和改革学习评价方式是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策略。 在《市场营销》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实践课业,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完成課业任务,或者以课业范例,让学生通过典型的企业实际营销活动的事例来讨论、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营销的本领,把他们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主体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主体性是一个综合概念,既包括人的能力方面,也包括人的情感方面和意志方面,其根本特征是从人本体方面呈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中创造性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学生的主体性则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具体表现为“我”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追求“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宗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教学突出的问题与对策。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现状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是由独立设置的职业大学、成人高校、本科二级学院以及中职升格而发展起来的,在教学模式上不是沿用中等职业学校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就是采用本科的偏重理论研究的教学方式。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系统性学科,但高职类院校其在教学过程中却未能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色和学生特点、以及行业需求特点等要求,形成高职院校的特色教学模式。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来看,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有些高职院校采用合班教学的方式,这既不利于互动式教学活动的展开,还大有可能会导致出现“吃不饱”和“消化不良”共存的教学结果。
三、市场营销课程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措施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围绕着某一主题及涉及的各种因素和关系,对教学结构的组合方式。正因为它是围绕着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特殊问题而组织起来的,所以一种模式不可能适用于一切教学情景,解决一切教学问题。教学过程本身的复杂多变性及学生主体发展的丰富多样性也决定了教学模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普遍适用的。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高职教师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应该从讲授变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课堂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双方都是主体,教师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引导者和协调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参与者,其直接作用就在于促成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和践行者。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课业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依据
传统的教学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考核形式单一,主要是依据平时和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好坏,没有形成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氛围。也仅仅局限于增加学生平时成绩的比重,一般占总分的30%左右,而所谓平时成绩则主要指的是作业成绩和课堂提问成绩等。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只能偏重于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在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上则略显不足。“以学生为主体”的考核主要是以课业为依据,在每一个单元我们都制定相应的实践课业,这些课业的完成,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较好的运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学生深入企业实际进行调研,查找有关资料,走访相关人员,收集所需要的信息才能完成任务。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课业教学
实践课业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我实践,要求学生到实践中去选题确立课业;为完成课业,学习理论,得到教师指导;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市场,收集资料,了解市场状况;进行分析,得出问题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其操作流程:(1)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课堂教学,实行“组长负责制”;(2)多媒体情景教学;(3)学生干部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组织纪律纳入考评;(4)课堂案例讨论与交流;(5)开展小组学习活动;(6)组织团队实训作业;(7)学生运用电话、QQ、微信、电子邮件等与教师沟通;(8)开展课外实地调查;(9)课堂限时、即时进行技能操练;(10)学生上网收集作业资料;(11)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交流实训作业;(12)实训作业采用电子文本;(13)师生联手现场考评;(14)实训作业公开考评;(15)学生自我评估考核;(16)综合考评成绩。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也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其通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种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促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郎群秀.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方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1日.
[2]曹成喜.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探索[J].市场营销导刊,2008(6).
[3] 曹翌.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9.20.
[4]孟省.陈智.市场营销[M].东北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第2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