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脆弱性以及激励性分析
2019-09-10王丹丹
摘要:企业年金制度在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养老环境日益严峻的现状下,对于分担养老压力有着突出作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建立企业年金来吸引员工,优化企业薪酬制度,促进企业长足发展,但是在制度推广中,也暴露企业年金制度覆盖率低、政策激励不足、保值增值能力不佳等问题。为探索企业年金制度实施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本文主要就企业年金制度中存在的内外部问题,以及其对企业员工、市场的激励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年金制度:脆弱性;激励性
在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第一支柱是由政府主导并负责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障,覆盖率高:第二支柱是由政府倡导、由企业自主发展的企业或职业年金,发展缓慢:第三支柱由个人或团体建立的私人退休账户。在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大力发展的同时,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制度却进度缓慢,作为基本养老制度的一种自愿性补充,其通过建立个人账户的方式,由企业和职工定期按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其中职工个人可以选择缴纳比例或者申请放弃加入企业年金方案),职工退休时的企业年金水平取决于资金积累规模及其投资收益。近些年来,国家也通过颁布相关政策与法规助推企业年金制度发展,但是实施效果却并不理想,企业年金的激励作用并未完全发挥,发展一度陷入停滞。
一、企业年金制度的脆弱性
(一)制度内部的脆弱性
1.第一支柱空间挤压,企业年金发展受限
我国现已基本建立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为主的三大支柱性养老保障体系。由于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性、重要性的本质,国家和政府作为责任主体一直大力发展和完善相关制度,积极扩展其覆盖面以保障老年人基本养老需求,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7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已经超过9亿人,覆盖率超过90%,第一支柱“一枝独大”。相比之下,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一种补充,至2010年以来,我国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由49000个增至80400个,参保职工人数从1577万人提高至2331万人,显而易见,无论是参保企业还是参保职工,总量均较小,增速较缓,与养老保险第二支柱的要求不相适应,伴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成本上升,社会保险缴费已经让企业不堪重负,企业年金发展空间更是被挤压得所剩无几,企业与员工参保意愿不强,想要提高企业年金的参保率难上加难。
2.税收优惠衡量不妥,政策激励动力不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个与时俱进、完整有效的制度,能够积极推动各项政策的实施与执行。作为企业年金制度的“粮草”,税收制度在推动政策进步方面却收效甚微。一方面,我国企业年金制度中的税收优惠比例较低,企业税收优惠比例为5%,个人为4%,均低于国际平均税收水平,对企业和员工并没有起到正面的激励作用,有可能还会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在现有企业年金制度中部分条款不适应市场发展需要,不利于保护职工权益和促进企业长期发展,容易造成制度的僵化,对领取环节与相关税收环节陈述不明,模糊不清,加大推进制度发展的难度,对现实执行难度預估不准,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会使得企业和员工处于观望状态,不轻易参保,这也导致了现行企业年金制度补充养老能力不足。
(二)制度外部的脆弱性
1.监管体制不够健全,部门利益影响稳定
企业年金制度在我国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定型,但是在企业年金监管方面仍然没有建立适当的规范的管制制度,缺乏对企业年金税收政策执行力度的审查和相关环节的条件限制,极其容易导致某些企业违法使用企业年金逃税避税现象和不合理的企业高管高薪收益的发生。除了企业年金监察制度方面的不完善,监察部门的设置也不利于企业年金制度的开展,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监督检查是由社会养老保障部门来负责,要求监察部门要及时纠正企业年金市场各种不规范行为,对于建立企业年金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且未按要求改正的,对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合同不予备案。但是由于社会养老保障部门在现实中的结构分化、利益博弈和企业年金市场涉及组织过多、管理复杂,监察部门的设立并不能有效的管制与监控违法行为,不利于严谨健全的监管体制的建成,这种现状不仅会导致企业年金无人敢交、无人敢管,更会影响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稳定。
2.投资运营回报率低,保值增值能力不佳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与养老金给付压力加大,企业年金无疑是迫切需要“开源”的首要环节,企业年金的资金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但是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回报率并不理想,有统计数据显示:白2007年以来,全国企业年金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达到了7.34%,看似较高的收益率其实是受到投资比例与外部条件的影响,不完善的企业年金投资市场极其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如2007年,企业年金的加权平均收益率高达41%: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年金当年的平均收益率为负值。更是由于我国的企业年金投资体系的不完善,2011年《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为有效识别掌控企业年金市场的风险,明确规定了企业年金投资范围以及各类资产可选择的投资比例,企业年金各类产品的保值增值和发展空间受到了不小的限制。企业年金市场不仅没有发挥其经济优势,还直接影响了保值增值能力,不佳的表现,最终必然会失去对企业与员工的吸引力。
二、企业年金制度的激励性
企业年金制度是为了满足企业员工多元的深层的养老需求而存在的补充养老制度,即使现阶段它正处于发展瓶颈期:覆盖率有限、福利有限、风险难估,但它对企业人才的激励作用以及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凝聚力的作用不容忽视,它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福利措施,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紧紧联系在了在一起,对员工个人、企业发展,甚至于市场进步都有重要意义。
(一)保障深层养老需求,增强员工养老实效
就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体系而言,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供需不平衡的条件下,已经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此时,单一的养老保障制度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深层养老需求,社会矛盾深化,社会公平岌岌可危。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克服第一支柱的弊端,发挥第二支柱的补充养老保险能力,提高老年生活保障水平,从养老基本需求迈向深层需求,还能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具有灵活性与多元性,深化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大力推动企业年金制度更现实的目的是保障企业员工的最低安全需求,降低员工要承担的养老风险,使员工了解到企业年金与自身工龄、对公司贡献和收入密不可分,极大提升员工对企业归属感和认同感,调动员工进步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员工没有后顾之忧,充分考虑到员工对养老的深层需求,提升企业吸引力,增加市场竞争力,留住员工,减少企业流动成本,增加企业收益。
(二)优化企业薪酬制度,大力发展优势人才
企业年金制度不仅能够满足员工深层的养老需求,还能促进企业自身的薪酬制度的改良,有利于形成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带动企业自身的进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企业根据员工的贡献,打破传统薪酬福利的“平均主义”原则,设计具有差异性的年金计划,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企业可以通过利用年金的灵活性,划定合理有效的不同规格的保障计划,为不同层面不同贡献的员工提供不同保障收益,带动保障水平低的员工积极进步,促使保障水平高的员工更加进取,一举两得。同时伴随着计划中“权益归属”方案的出台,用更加简单,更加方便的操作使员工得到贡献激励,使员工价值得到深刻体现,带动企业薪酬制度正面良好发展,紧跟时代潮流,无缝衔接国家政策。
(三)完善市场投资管理,优化养老投资机制
企业年金并不是一项纯粹的养老筹资工具,对于建立计划的企业来说,在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税收等制度的框架下,它在降低企业成本,激励员工等方面的优势仍然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良好市场工具。在企业年金市场的运作流程中,投资管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虽然并不完善成熟,但是它的建立直接推动了严密的相互制衡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的发展,它的运营不仅需要较强的投融资能力、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还有委托人的专业素养和程序意识,间接提高市場对资金的投资配置能力、对其他运营主体的监督管理能力以及对资金投资的风险控制能力等。同时也能规范养老投资的市场秩序,减少管理风险与条件限制,扩大投资规模,打开养老投资市场,充分引导养老机制多元化发展,带动养老经济。
三、结语
在养老需求日益多元化、深层化的背景下,发挥养老保障的“第二重保护伞”企业年金制度的重要激励作用刻不容缓,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员工纷纷投入年金建设队伍,充分体现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推行与实施的重大进步,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深刻的意识到,由于企业年金制度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发展经验不足,具有一定的脆弱性,需要政府、市场、企业与员工协同合作,在制度上实践上完善和成熟企业年金制度,发挥它对养老保障参与者的积极激励作用,带给员工养老实效,带给企业长足发展,带给市场美好前景。
参考文献:
[1]何琦,我国企业年金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8(12):46.
[2]王梅,王勇,杨文芳.构建我国中小企业年金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J]。商场现代化,2016(17):113.
[3]韩克庆.养老保险中的市场力量: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30(1):12-19.
[4]郑秉文.扩大参与率:企业年金改革的抉择[J].中国人口科学,2017(1):2-20;126.
作者简介:
王丹丹,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蚌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