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云南富宁壮剧的唱腔特点

2019-09-10王家璇

青年生活 2019年36期
关键词:曲式曲牌民谣

王家璇

摘要:富宁“土戏”又称壮剧,壮剧是云南省四大少数民族剧种之一,富宁是壮剧的主要发源地。大力宣扬党发展民族民间艺术的方针政策,鼓励各土戏班重新恢复活动,为富宁壮剧的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多年来,我县排演的壮剧剧目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多次参加国家、省、州内各类比赛和演出,并荣获多项大奖。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大量的资料查询能大致获悉已有壮剧文献在研究综述、历史发展、板式体系、唱腔研究和器乐编配等方面的立体研究成果。

关键词:壮剧;音乐研究

1.云南富宁壮剧的概述

富宁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南接越南河江省,东部和北部分别接广西百色右江、西林、富寧、那坂、靖西五县(区),西接文山州广南、麻栗坂两县,位于两国三省十县的结合部,国道323线,广昆高速公路与建设中的云桂铁路贯穿县界,全县国土总面积5352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145个村(居)委员会,住着壮、汉、苗、瑶、仡佬6个民族,总人口43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8%。县境是滇东南岩溶高原,向广西、越南倾斜,六韶山脉支配全境,山地占96%。富宁县是邓小平、张云逸等老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的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由中央确定为全国革命老区县。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土地肥沃,山川秀美,气候宜人。八角丰富,被称为“中国八角之乡”。

富宁地区壮族居多,分布广泛,创造了各式各样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也保存着一种古老的舞台艺术——壮剧。富宁地区分布着130多个业余壮剧剧团、剧院。占全省壮剧班、社总数的92.8%,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壮剧的兴衰、发展与传承者密切相关。传承者掌握着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知识和技术,是承担继承大任的特殊人才集团。壮剧依靠传承人的生存发展,没有继承人,就没有壮剧,也失去了文化魅力和存在价值。进入新世纪,大众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思想观念的变化和文化意识的强化,政府文化部门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和落实特殊保护经费,使富宁农村壮剧班的发展面临新的复兴契机,走向复苏之路。

2.富宁壮剧的唱腔分析

“哎咿呀”声音是富宁壮剧声腔的先驱。对于其诞生的时间有很多说法,没有定论。据说产生于唐朝北宋时期,宋朝以坂朝壮族民谣“哎咿呀”为基础,壮剧以壮族民谣“哎咿呀”为基础,让民间歌手琴师弹钢琴,丰富壮族“陇端”的传统佳节云南壮剧“哎咿呀”的戏曲声腔,是根据坂朝民谣“哎咿呀”调发展起来的。现将两者相比较,可以看出两者的血缘关系。

“哎的呶”的声腔,是回归“欢乐班”的第二代班主李祯柏以原“哎咿呀”声腔为基础,保持了原音乐的歌唱特征,参考了归朝地区流行的“刷子糯”和“补缸调”的短调曲牌,吸收了当地壮族民谣“分呃哎”,壮剧“哎的呶”声腔清末,朝方地区歌唱的壮丽剧团有后州、先头井、那劳、大田堤、老街、里呼、架街、林旺、魏我、洞司、那曲等30多个剧团。

“乖嗨咧”的调子,民国初年从广西富宁那比传到那良,之后传到阿用地区的平力,那来,兰,新街,那柳,平允和花甲地区的龙三盘,索罗,那耶等地和广南县的沙斗,下阿用,板蚌,八宝等,共计10多个剧团等。

“咿嗬嗨”腔调从广西的彩剧传入,1919年传入谷拉,1927年传入新华,1946年传入剥隘等地,之后富宁县还有40多个剧团都在演唱“咿嗬嗨”。

3.富宁壮剧的曲体结构与旋律特征分析

壮族传统音乐的三类,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采用了多种曲式,其结构形式基本分为单体和多体(连曲体,夹克体)两类。单曲结构的内部可以运用各种曲式结构。多曲体(连曲体、封面体)的乐曲由多个比较独立的分曲构成,各自的分曲结构比较完整,相当于多个单曲体乐曲。多曲体乐曲的整体结构也可能采用多种结构形式。一般来说,壮族民间音乐的曲式结构简单,宫廷音乐舞蹈和宗教音乐的结构复杂。

其一,对壮族传统乐曲的主体结构,采取曲式学的观点,对作品引子、间奏、结尾等部分,认为是作品的附加部分。判断作品的曲式结构,主要观察分析作品的主体部分。但是,我们应该关注壮族传统音乐结构经常出现的引子主体末尾的三分性特征。其二,为了便于解释问题,在研究少数民族音乐时,希望与汉族传统音乐交流,本文分析汉族传统音乐结构概念中的曲牌体、壮族饶舌音乐和藏剧音乐。在分析曲牌内部的音乐构造时可以和分析其他单曲时一样处理。实际上,曲牌体的构造形式原本是单曲体(单曲牌)和多曲体(曲牌连缀体)。

壮族民谣世代相传,口传心灵,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壮剧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矗立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此外,瑶族民谣、苗族民谣、汉族民谣等与壮族民谣一起丰富了富人的精神世界。各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也像壮剧一样,在富宁县民间广泛流传,如《蝶吁》、《卜火》、《七姐妹》、《海螺姑娘》、《侬智高》、《老虎和穿山甲》、《喜鹊和短尾鸟》《老虎·青蛙·猴子》、《伏依兄妹》、《布罗陀》等等。富宁县美丽的自然环境、多样的人文环境为富宁壮剧的发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正是这个地方灵人杰的生态环境培养了富宁壮剧的十几代传承人,在各代艺术家先后教导、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北路壮剧的发展日益完善。

猜你喜欢

曲式曲牌民谣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民谣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何为民谣
我爱校园新民谣
门德尔松《春之歌》分析
凉州贤孝的曲牌曲调特点
我爱校园新民谣
曲牌体联套是古典戏曲的遗存
“共性写作”时期的非典型曲式中的典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