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0年杭州,一座城市的惊鸿之变

2019-09-10韩一丹杨佩佩王幸芳

杭州 2019年37期
关键词:杭州

韩一丹 杨佩佩  王幸芳

“世界一流的标准,世界一流的业绩,世界一流的胸襟和气魄,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对杭州提出如此殷切的期盼。

回望杭州70年,曾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第一部宪法、第一座中国人自行设计的跨江大桥;又诞生了第一家无人零售店、第一个国际日……逆风起飞,迎风生长,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几代人的光荣和梦想,杭州何以杭州?

|杭州的跨度,格局之变

曾经,低矮的楼房,窄小的道路,稀疏的车辆,奔涌的自行车,朴素的中山装……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杭州城市的旧影。

改革开放以来,萧山、余杭、富阳、临安相继撤市设区,杭州的市区面積从683平方公里,扩大到8025平方公里,超过上海、南京,成为东部市区面积第一大城市。从2007年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四城携手,到2018年衢州、黄山加入,杭州都市圈横跨浙皖两省,竞争力全国最强。

便捷的交通,让“大杭州”的崛起有了十足的底气。1992年,杭州以“五路一场”工程为起点,拉开了旧城改造的序幕。此后,“一纵三横”“五纵六路”“十纵十横”等重大交通工程,逐渐打通了杭州城市的“经脉”。从2001年“三纵五横”快速路网开始建设,到2016年“四纵五横三连十一延”快速路网编制出台,历经五轮城市总体规划,主城、副城、组团“45分钟时空圈”正在改变城市的未来!

1949年,杭州市区仅8条公交线路,56辆公交车;1978年,增加到28条公交线路,388辆公交车;2018年,杭州市区共运营1152条公交线路,11272辆公交车。2008年,杭州成为国内第一个设立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城市。2012年,杭州地铁1号线建成通车,如今,杭州已开通4条地铁线路,总里程数居全国第十。由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水上巴士、公共自行车、出租车构成的“五位一体”大公交系统齐头并进,杭州荣列国家首批“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杭州之美,灵魂在水。建国以来,杭州城市建设者如李泌、白居易、苏轼等先贤一般,做活了一篇“人水和谐”的文章。2002年,杭州拿出了以西湖为核心“五水共导”治水方案,十几年来,西湖、运河、西溪湿地综合保护,河道有机更新,钱塘江水系生态保护五大系统工程,让滨水而居、依水而作的梦想成为现实。

“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重返人间,“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没有围墙、免费开放的西湖,真正实现了还湖于民。运河水质、景观、路桥、古街、古建筑得以全面保护提升,历史街区、文化园区、博物馆群、遗产遗迹串珠成链,一条文化休闲体验长廊和水上黄金旅游线业已形成。

杭州的300多条河道,也告别了黑臭的历史——打通断头河36条,新建亲水平台和码头1200个,保护古桥78座,新增绿道690公里,修复历史文化遗迹325处……每一条小河都是一处公园,木质长椅,绿树掩映,碧波流动,缓步河岸,令人微醺。

宜人的环境,诗意地栖居,是每个人向往的生活。70年来,通过撤村建居、保障性住房建设、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三改一拆”行动、小城镇综合整治等工程,杭州一步步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推动了乡村发展振兴,一幅美好生活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2000年,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工程,开启了杭州保护历史文脉、城市有机更新发展的建设之路。如今,中山路、五柳巷、小河直街等一批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传承了文化基因和市井风情,延续着“钱塘自古繁华”的故梦。

1994年,杭州成为五大“国家园林城市”之一。新世纪以来,杭州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推进背街小巷改造、清洁直运、四边三化、五水共治、五气五废共治等专项行动,成为副省级城市首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入选“2018全球十大美丽城市”,并在“2018中国最美丽城市排行榜”中排名第一。

一川江水美如画,两岸地标拔地起。从“跨江发展”到“拥江发展”,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70年来,杭州实现了城市空间格局的突破,一个以钱塘江为主轴,江南江北联动城市组团发展的“新杭州”正在形成!

|杭州的速度,产业之兴

当人们沉浸在对杭州创造数字经济奇迹的赞叹之时,又可曾想到,70年前的杭州,还仅仅是一个人均GDP不敷百元的典型农业城市。

1949年5月,杭州正式解放,国民经济进入了恢复初期,科技发展从零起步。当历史的时针指向1978年,杭州按下了城市全面发展的快进键,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杭州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民营经济从弱到强,成为杭州经济的“铁柱钢梁”,并连续17次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数量全国城市第一。杭州的经济土壤似乎具有一种赋能的属性,而今每100个常住人口中大约就有11个市场主体,人均创业密度居全国前列。

1988年,杭州首次提出“科技兴市”战略,从此驶上了城市科技创新的“快车道”。30年后的今天,“创新”已然是当下杭州发展的“高频词”——杭州化身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之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通讯、增材制造、商用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七大未来产业早已在杭州落地生根。

路走对了,就不怕山高水远。改革之风,成就杭州速度。

“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杭州以明晰且坚定的新思路,啃下了国企改革这块硬骨头,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了“娃哈哈兼并国有杭州罐头食品厂的敢闯敢试”“引进外资嫁接改造国企的中策现象”等众多风靡全省乃至全国的改革佳话。

也正是那个时候,有长远眼光的阿里巴巴看好杭州的创业、投资环境,为杭州埋下了“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星星之火。

新世纪以来,互联网与科技浪潮引发了全方位变革,杭州呈现出新兴事物持续井喷、消费能力不断升级、市场迅速扩容扩张的态势。依靠要素、资源投入为主的拉动型模式已无法支撑杭州城市进一步发展。

杭州瞄准“数字经济”发力,开启了杭州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篇章,带动了城市服务、社会治理的新一轮变革和升级。共享经济、电商网购、城市商业综合体、连锁经营、民宿等新业态蓬勃兴起;电子商务、新零售快速发展,形成全国示范;城市大脑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杭州方案”推向全国;抢抓5G先机,5G网络布局、应用试点和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数字经济”已成为杭州城市的“新地标”。

当其他城市还在倡导“两化融合”时,杭州已经积极践行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呼之欲出。

70年篳路蓝缕,杭州走出了一条腾飞之路——

这里不仅成就了以宗庆后、冯根生为首的一批杭商前辈,壮大了万向、青春宝、万事利等一批传统民营企业,还诞生了以阿里巴巴、海康威视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型企业,涌现了以浙大系、阿里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创新“新四军”,无数创业者的梦想在此起飞。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杭州有36家企业进入“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行列,企业数连续十七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全省第一!

70年风雨兼程,杭州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从阿里“达摩院”到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从梦想小镇、云栖小镇到基金小镇,从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一个个创新创业高地如珍珠般散落在城市的四面八方,为杭州经济注入了强大动能。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杭州发展凭借民营经济独具优势、对外贸易加速拓展、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创新体系日臻完善等优势,迸发出强大的经济活力与科技实力,未来将继续书写速度与辉煌的杭州史诗!

|杭州的气度,人文之美

杭州的气度,凝于文化底蕴。杭州有八千年的跨湖桥文化,有五千年建城史,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和南宋王朝的都城,也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杭州加强文化创新与保护传承,充分发挥文化引领社会发展的作用,着力打响东方文化品牌,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2018年末,全市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44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处,文化馆(含省)15个,博物馆、纪念馆91个,剧场11个,公共图书馆16个(含省)。

随着西博会、动漫节、文博会、艺博会、茶博会等会展活动影响力日益扩大,文创项目、文创企业遍地开花,文创产业已经成为杭州的一个象征符号。2018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3347亿元,创下新高,成为支柱产业。

继2011年、2014年,西湖、大运河相继申遗成功,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杭州成为全国极少数 “三世遗”城市之一,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也将为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贡献一份力量。

杭州的气度,筑之文明高度。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不仅因美景出名,更因幸福而闻名。2009年5月,杭州首条爱心斑马线正式启用。如今,“礼让斑马线”已成为全国争相效仿的“杭州样板”。除此之外,地铁站台前“文明一米线”、“爱心驿站”等文明活动,都极大提高了杭州的城市魅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名副其实。

杭州是“最美现象”发源地。从“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惊世一托,到“最美司机”吴斌用生命换回24名乘客的安全,杭州的最美正从“盆栽”变为“风景”,从“风景”成为“风尚”,越来越多的善举也变成这座城市的向善力量。越来越多的公益力量正在助力城市文明发展。当前,全市已有注册志愿服务组织3.2万余个,志愿者人数超过310余万人,在杭州常住人口中占比超过30%。杭州率先建立公共文明素质评价体系,2012年杭州出台《杭州市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是全国首个出台城市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副省级城市。

杭州的气度,源于城市精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城市精神,是杭州不断焕发生机的重要支撑。杭州作为中国创新代表性城市,吸引着年轻人、创业者和新移民。2018年,杭州稳居城市人才净流入率第一,杭州中高端人才的平均月薪、人才需求均位居全国第五,再次彰显了人才生态最优城市强劲的虹吸效应。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勇立潮头的“杭铁头”精神孕育了一代代杰出的杭商。2017年11月23日,宗庆后等六位立足杭州、享誉全国的“商界大咖”作为“城市封面人物”,闪耀武林广场。将“城市精神”搬上了城市地标,杭州用这种特有方式表达对城市推动者们的感谢,也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更多的人。2019年9月7日,杭州市委、市政府授予马云“功勋杭州人”荣誉称号,也是对他敢为人先、坚韧不拔、立己达人、大气开放风采的嘉奖。2019年9月26日,是杭州设立的首个工匠日,这是杭州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尊重,向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致敬。

一座城市70年的时光底片,是一个国家70年风云激荡、铿锵行进的缩影。揽江入怀、磅礴大气的杭州,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

猜你喜欢

杭州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杭州,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杭州西湖春色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