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2019-09-10周珍
摘要:固定资产作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其的管理是单位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对新政策会计准则等国家政策的响应,变革和创新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发展的重心。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概念以及其在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从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等方面来分析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提出的问题研究相关优化策略措施。
关键词: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策略
一、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固定资产管理是单位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主要帮助单位实现资产分类、按照需求核定固定资产需用量、开展购置以及调动固定资产工作、编制固定资产明细、盘点固定资产以及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提出优化意见等。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担负着养护和管理公路的职责使得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我国公路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公路质量要求的提升,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设施、固定资产等也在不断更新,若管理不善时,单位无法掌握实有固定资产情况,容易出现盲目采购、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不但影响单位的运行,同时也使得国有资产利用率达不到高效利用。另外,在新经济形势下,国家颁布的新政府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规章制度,新的固定资产定义更加强调资产的“服务潜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集中于核算和檢修等基础工作的固定资产管理已难以满足新时期单位发展的需要,单位固定资产价值得不到最大化发挥,不利于单位开展精细化管理。
二、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思想认识不全面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经营支出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支出,自身发展以也不以盈利为目的。在内外部经济形势的影响下,单位也加强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但从实践来看,单位管理者未把握现代化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部分管理者甚至为使自己晋升而做“面子工程”,并未真正重视固定资产管理,重建设而轻应用,在实际管理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在固定资产的购入上只停留在价格对比、减少购入资金上面,并未考虑该固定资产购入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单位发展所需。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作为事业单位,交通运输部门所实施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在相关政策的要求下所构建的,但在实践中,单位现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用效果并不显著,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细则不完善。受传统财务管理思想、模式等的影响,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在管理上更侧重于公路的养护和施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制度的构建只是在政策要求下而建立,相关细则并不明确。比如,制度规定了超出年限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但具体的后续管理上没有细则的规定,而且有一些固定资产虽然报废了但还一直在用,这部分资产也未在单位财务会计记账中体现出来,影响单位固定资产的采购、核查等。
二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单位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无法监督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运行情况,以及对制度有效性做出科学评价,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执行力不足,制度流于形式,管理出现真空地带,增加了单位管理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相关核算数据的失真性。比如,采购环节缺乏科学的采购计划,单位不愿意“浪费”办公用品预算申请,在年初或年末铆足力气编制预算报告,而当资金下拨、设备购置后,单位就不再重视后续管理,资产闲置率高,资源浪费问题严重。
(三)信息数据传递不及时,会计人员参与度不足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一般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不过资产的核算工作依旧由财务部门负责。而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大部分单位的财务人员并未参与到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去,两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财务部门的人员不了解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从而会出现账物不符的现象。而且单位现有会计人员综合能力较低,部分工作延续传统管理模式,比如在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上一直延续传统模式中的分摊记账法。同时,国资管理处和单位管理相脱离,在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入账、出账处置以及对账上都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单位管理者无法准确掌握自身固定资产管理情况,所制定的决策和实际数据存在偏差,影响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三、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思想建设,提高人员技能
思想认识的提升是确保人员行动合乎大方向的重要前提。首先,单位在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时,要从全体人员的认识水平人手,通过专题培训、专人讲座以及和兄弟单位的交流等方式来拓展各部门人员对现代化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促使管理者掌握当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并明确划分各人员职责,落实权责发生制,做好顶层设计;促使普通职员认识到自身在这个过程中所担负的职责,积极参与其中。其次,加强对财务人员、固定资产相关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定期进行资产盘点,及时更新资产情况,做好盘点资料整理,确保账实一致,并提高其解读政策、制度的水平,从而从相关政策制度中筛选出和自身单位发展相关的内容,将其融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建设中,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设构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应建立从购入、使用、维护、报废等涉及固定资产所有环节的规章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的分类、日常使用、维修和盘点等环节的工作,将固定资产在单位的流转程序化,从而加强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掌控度。因此,在具体建设中,可以从以下方向进行。
1.建立健全各环节管理制度
(1)固定资产的取得。单位在采购固定资产前,应由财务人员参与,通过分析设备价格行情、技术研发情况以及利用率等因素,在结合白身现有固定资产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固定资产购入模式以及采购预算,比如在大型不常用设备的购置中采用租赁的方式更加节约成本;并对新购置的设备及时进行信息登记,比如填制一式三联的固定资产异动单。
(2)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磨损、损坏以及养护问题,这些方面也要资金投入,也应要准确计入相应账目。在这一环节中,单位应明确各类支出的会计核算标准,比如设备零件改造支出应计入固定資产成本项目,原零件若存在价值也应计入当期费用科目中。
(3)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日常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单位应组织管理人员学习管理制度,开展不定期轮换抽查各区域固定资产和定期全面盘查资产的管理模式,并根据要求及时编写盘查报告,将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反馈给管理者。
(4)固定资产折旧管理。一般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主要为平均年限法,但对更新换代比较快的资产也会采取年数总合法及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加速折旧方法。在具体应用中,单位可以结合自身业务特点,结合财务负责人意见,选择适宜的折旧方法,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机构,确保折旧的合理性。
(5)固定资产清理。在对替换下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理时,单位应先对其剩余价值进行分析,再选择适宜的清理方法,比如当固定资产还有剩余价值时,应尽量采用拍卖方式将剩余价值兑换出来,并相应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2.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事业单位可以借助监督评价机制来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行闭环监管,并对制度运行的有效性及时进行评价,分析所制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督促管理人员及时进行解决和改进。而在监督评价机制的健全上,单位可以借助内部控制来拓展监管范围,借助风险评估机制通过衡量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威胁度来评价制度的有效性,并督促管理人员及时解决问题。
3.加强对ERP系统的利用,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单位在预算、人事等系统间构建联系,实现数据共享,同时还能利用系统来代替或复制人工去完成财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首先单位应加大在系统建设上的投入,及时引进最新的系统软件,必要时邀请专业咨询机构进行规划设计或开发建设,实现平台互通、数据共享,使其更符合单位现代化发展需求。其次加强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安全意识等的培训,规避人为的误差。最后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四、结束语
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新经济发展形势对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交通运输单位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并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参考其他单位经验来完善管理制度,再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来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从而促进单位资源配置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美霞.对交通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湖南交通科技.2017(3).
[2]周凌云,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综合管理问题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7(21):128.
[3]徐廷忠,苏晓玲,陈红蕾,等.从入库、出库和使用环节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财经界,2019,503(2):68-69.
作者简介:
周珍,贵州省安顺公路管理段,贵州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