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2019-09-10郜丰俊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8期
关键词:竞争规范德育

郜丰俊

有了明确的内容,还要有可行的方法。我认为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及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一、加强师德建设,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以良好的仪表形象、文雅的举止、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自己的言谈举止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师德形象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我认为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六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规范环境(器材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

另外,由于职业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适应新时期的更高要求。作为老师,无时不刻不在影響着孩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心中的一面镜子。教师在课内课外都要大方端正,文明谈吐,衣装整齐,尤其是在授课期间,要清楚讲解,明确重点难点,标准示范,和蔼可亲。这就是常言的“身教胜于言教”,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渗透教育的良好方式。教师只有真正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成为学生的典范,施教于人,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

二、把握课堂,利用体育课堂进行德育渗透

常规的体育课堂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保证。只有体育课堂的常规准则得到遵守,通过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和组织性,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精神,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情操。

三、根据教材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有着广泛的内容,不同的教材又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在体育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组织方法,不仅仅是发展学生体质与智力的要求,更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形式,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制定创设出不同目标的德育教育计划和相应措施,结合学生具体特点,有侧重有选择性地培养学生品德。

四、创设良好课堂情境,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

对中学生而言,游戏也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体育教学游戏大都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目的性,特别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竞争和对抗,才能为广大学生接受和喜爱。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务必让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协同发展,发挥游戏的思想教育作用。而当在课堂上发生偶然事件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短暂的偶发事件,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要做体育教育的有心人,关注学生的细微举止变化,抓住课堂的偶发事件,在处理事情的同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之后,挖掘里面的德育因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身体条件等各个因素,编排和组织各式各样的体育游戏,让学生的游戏活动中接受各种思想教育。

五、灵活运用竞争特点,积极培养学生上进心

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活动一般都是以成败、输赢为结果的,是与同学更是与自我的一种竞争较量。这种竞争有身体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所以体育游戏的竞争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在游戏中,学生的求胜欲得到激发,让他们积极参与,拼搏思考,追求胜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克服自身的恐惧心理和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树立起正确的竞争观念,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竞争,享受竞争的过程。只有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才能在全面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养成勇于拼搏、积极向上、思考进取的优良品质,更好地面对日后的挑战。

六、趣味教学,培养学生责任心和道德情操

一般富于感染力和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常常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享受在体育活动中自由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我们应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合理设计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训练。在游戏活动中,每个学生扮演的角色不同,需要每个人把自身的角色做好,增强自身的责任心与合作精神,才能更好地完成整个活动。与此同时,学生的纪律性和责任心都能得到提高,在乐中学,学中思,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德育教育。

总之,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要注重实际,紧跟时代步伐,要保证学生生理、心理的全面平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体育大纲的目的。

猜你喜欢

竞争规范德育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竞争的合适位置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感谢竞争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