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中风怎样预防呢?

2019-09-10周刚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2期
关键词:出血性脑血管缺血性

周刚

脑中风是一种以脑部缺血以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医学上也被称为脑卒中。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会增加约二百万例脑中风患者,每一万人中就会出现十二名脑中风病人,我国现有脑中风患者七百万人,其中约有四百五十万人因脑中风丧失了劳动力,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四分之三,每年因脑中风而死亡的患者多达一百二十万人。脑中风极难治愈,即时治愈后也很容易复发,并且每一次复发都会加重病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脑中风的预防。那么,脑中风怎样预防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脑中风的种类

脑中风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以及缺血性脑中风两种。

(一)出血性脑中风

出血性脑中风脑内出血引发的脑血管疾病,约占全部脑中风的五分之一左右,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脑出血的因素主要包括创伤性以及非创伤性两种,创伤性脑出血指的是由于人体脑补由于受到外伤后遗症引发的脑内出血,而非创伤性脑出血也被称作自发性脑出血或原发性脑出血,指的是由于脑血管壁病变、坏死或者破裂引发的脑出血。

(二)缺血性脑中风

所谓缺血性脑中风指的是由于人体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导致脑内血流的阻断,致使人体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软化,严重时会出现坏死,引发脑血管功能障碍的疾病。缺血性脑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是脑中风的主要类型,大约五分之四的脑中风患者均是缺血性脑中风。诸如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缺血性脑中风和多发性缺血性脑中风及小中风都属于缺血性脑中风。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复发率非常之高,患者痊愈后的五年之内有五分之二的概率再次复发。

二、引发脑中风的因素

(一)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

医学研究证明,高血压是引发脑中风的重要因素,约有五分之三的脑中风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另外,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引发脑中风的重要因素。

(二)心脏病

心脏病患者很容易出现脑栓塞,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以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心脏疾病都有可能产生血栓,一旦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或者房颤的症状时,原本附着于患者血管壁上的血栓就会发生脱落,随血液流动至脑部血管就会引发患者的脑栓塞。

(三)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引发的动脉瘤以及动静脉畸形

这一因素是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脑出血的常见病因,很容易引发患者脑内多次出血。

(四)部分炎症

一些炎症会损伤人体的脑膜以及脑血管,也可能会单独损伤患者的脑血管从而引发脑动脉炎,例如一些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炎症以及风湿病等都有可能破坏脑血管,引发脑中风。

(五)血液病

一些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以及白血病等,很有可能会引发出血性脑中风,有较低的概率会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六)代谢病

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等代谢病均有可能导致脑血管病变,引发脑中风。

(七)外界因素

脑外伤、中毒、脑瘤以及脑肿瘤放射治疗,都有可能引发脑中风,气温或者环境的剧烈变化也有可能引发脑中风。

(八)不良的生活习惯

吸烟、酗酒、熬夜、过度紧张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脑中风的概率大大增加。

(九)年龄与性别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代谢能力会出现下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会随之增加。数据统计证明,五十岁及以上的老人患上脑中风的概率会比年轻人更高,但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现阶段青少年的脑中风概率也在逐渐提升。另外,数据显示女性发生脑中风的概率比男性要低一些。

三、脑中风怎样预防

(一)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引发脑中风的重要因素,高血压病人必须谨遵医嘱,定时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最好每天定时进行一次血压的测量,及时了解血压的变化情况。高血压患者应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于激动,防止血压上升。同时,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合理的饮食,多餐少食,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戒烟戒酒,保持大便通畅。另外,高血压患者不可进行过于高强度的运动,但可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如散步、做广播操等。

(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脑血管的堵塞,引发脑中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重点在于控制血脂。高血脂患者改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摄入热量过高的食物,如肥肉、奶油、糖类等,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病情较为严重的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血脂药物。

(三)注意中风的早期征兆

部分脑中风患者在发病之前经常会出现一些早期的征兆,一旦发现應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控制,脑中风的早期征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身体或四肢麻木、无法用力、嘴角出现歪斜、不自主的流口水,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由于患者的颈内动脉供血不足,也是较为典型的脑中风早期征兆。

2.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出现语言障碍,无法理解其他人的话语,视力模糊,这是由于患者脑内中动脉供血不全导致语言和视觉中枢受到了影响。

3.突然觉得头晕、脚底虚浮、无法站稳,觉得四周的物体都在晃动,也可能出现双腿无力,突然摔倒,但在摔倒后症状又有所缓解,这是由于患者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导致的。

4.短暂的意识模糊,极度困倦。

5.突然感到头痛难忍,同时会感到恶心,伴有呕吐,主要是由于患者脑动脉内部的血压突然上升,是脑出血的典型预兆。

一旦患者出现上述症状,那么很有可能是脑中风的早期征兆,不可忽视。在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应保持安静,有条件的应卧床休息,如果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应及时就医,避免贻误病情。

(四)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

季节以及气候的变化很可能会导致高血压病人出现情绪波动,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引发脑中风。因此,患者家属在季节更替时应对高血压患者的的心理进行疏导,避免情绪波动。

(五)改善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早睡早起,进行适量的锻炼,及时调节不良的情绪,降低脑中风的发病概率。

(六)健康饮食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健康饮食,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增加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同时,水果蔬菜中的膳食纤维能够降低人体内部的胆固醇含量,能够起到预防脑中风的作用。

猜你喜欢

出血性脑血管缺血性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脑血管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治
专家告诉你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都要注意些啥?
体检别忘查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