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阅读指导
2019-09-10张义敏
张义敏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标的改革以及深入的执行,也让我国高中的教学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的全方位转变。而通过长篇小说的课外阅读可以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的阅读理解力和写作水平,从而让高中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全方面的提升。但目前我国高中语文课本教材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课程的整体安排需要,这导致了很多经典的长篇小说只能通过“节选”的方式收入到高中课本之中。所以在一定学习的局限性下,如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课外长篇小说阅读的效果,就需要相关的高中语文任课教师针对于不同小说的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
关键词:长篇小说;阅读;指导
就我国目前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的提出“将整本课外读物的阅读与研讨”纳入必修课程学习任务中,而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之下,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课外长篇小说的高效阅读,对于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提升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本文就以高中生阅读长篇小说《天空八部》为例,展示深入的长篇小说阅读指导探究。
1. 注重长篇小说的阅读背景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幻色彩,但是跟如今很多网络的玄幻小说有着极大的不同。金庸先生的小说跟古代的历史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的真实记载的内容,这让高中生在拜读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可以进一步的了解那个时代的人文和民俗。
可以说很多优秀的长篇小说文学作品基本都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而长篇的古代小说往往将历史和文学有效的相融合,虽然不能和正史的真实度相提并论。但是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发展背景。就比如金庸先生经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其故事发生的时间大约是在北宋期间,而且小说中也引用了大量的正史人物,诸如北宋神宗、完颜阿骨打、耶律洪基、保定帝段正明,均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故事中展现的时代大背景和人民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当时时代的真实生活历程。所以高中生在开始阅读长篇小说之前,相关的高中语文任课教师应该很好的引导学生提前对小说相应的历史背景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在长篇小说阅读开展中就会更加明晰作者想要最终表达的核心思想。
2. 有效掌握长篇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形式
中国描写古代的长篇小说往往是虚中有实,这样的写作手法和方式往往可以增强小说的整体可信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读者造成一种这是中国真正历史的错觉。所以相关的高中语文任课教师在开展高中的课外长篇小说阅读指导时,要清楚的说明长篇小说和真正的历史的区别,绝对不能混为一谈,这样可容易造成学生对于正史的误解。
而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整体写作方式采用了纪传体的方式,《天龙八部》中的人物虽然众多但是条例却非常的清晰,三位主人公的故事通过纪传体的表达方式很好的交织在了一起,再看这种以人物引出的写法,就像是小说之中的导游,很好的将各个故事情节有效的串联起来,从而更加的增加了故事的丰富性和圆满度。这种纪传体的写作手法,在我国的众多描写古代的长篇小说都有着深入的应用,比如说我们中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红楼梦》都是采用纪传体的方式,从而进一步加深了长篇小说整体故事的层次感,让每一个情节组成了生动的独立故事。高中语文任课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的长篇小说辅导中,要特别的注意对于此类写作手法的讲解,从而进一步加深高中生不同写作方式的学习和实际应用,让高中生在日常的写作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写作的故事内容更具有层次性。
3. 充分体会长篇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人物往往是小说中的重要因素,充分的了解长篇小说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往往很重要的就是通过小说中具体人物的分析进行深入的探索。我不管是古代小说还是西方的小说对于人物的刻画都可以说大同小异,比如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
在《天龙八部》的人物描写中,具有非常典型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人物塑造的特点《天龙八部》作为武侠小说,刻画了一些跟普通小说迥异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往往善恶分明,同时拥有者不同的性格特征,让读者能够深入的进入到每个核心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之中。通过对于人物所表达的语言以及肢体形容的特征,进一步的了解当时背景下各个人物的心理特征,从而进一步加深读者对于《天龙八部》这一经典长篇小说的阅读兴趣。
在我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对于人物特征的有效把握,可以更好的促进高中生的整体写作水平,所以相关的高中语文任课教师要仔细的分析小说中的人物特点,从而为高中生总结出有针对性的人物写作手法,从而不断的充实其的人物写作能力。
结束语:
通过诸如金庸先生《天龙八部》等经典名著的深入阅读,可以更好的培养高中生的阅读理解力和写作的基本素养,对于高中生的价值观和外界认知的培养也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所以做好对于高中生长篇小说的阅读指导工作,是高中语文任课教师的教学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 黄小萍. 论高中生名著阅读习惯的养成--高中生名著阅读习惯调查报告及探究[J].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9):14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