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2019-09-10武润泽
武润泽
摘要:告状行为是在幼儿园发生的高频现象,针对这样一个现象,及时发现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就变得刻不容缓。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有告状行为的现象,研究这个现象对教师走进幼儿的心理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师可根据幼儿告状时的心理过程,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思想过程,更加全面地掌握幼儿的特点,解决实际当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合理得应对教育过程中幼儿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
关键词:幼儿;幼儿告状;指导策略
一、问题提出
在近年来的两会上,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表示了极大的重视,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的实习观察中,发现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中都会出现幼儿告状的行为,成为了幼儿园中最频繁的行为,更有研究表示,幼儿园每天约有60%的幼儿向老师告状,有的幼儿每天告状次数达5次之多,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事件中所占比例最高,超过总量的四分之一。通过深入细致地观察,發现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生的矛盾类型多种多样,一件很小的事情便可引发冲突,例如对自己带来的玩具相互比较,炫耀自己得到的奖励。一旦有了矛盾冲突,而老师是幼儿认为唯一能够解决问题的权威人士,幼儿便马上向老师寻求解决方法,这也就产生了一种告状行为,而在幼儿园产生告状行为的原因有很多种,对幼儿的告状行为的成因进行全面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园的生活更加美好,还能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水平,避免影响其他教学工作的进度,那这一方面的研究就值得我们去探讨。
二、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
(一)外部因素
1.幼儿园一日活动类型
在幼儿园中的各个生活环节都会有告状行为的出现,尹亚欣以金贝贝幼儿园为例,选取小中大班幼儿各45名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幼儿在园内的一日生活分为专门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以及生活活动。兰玉娇对3-6岁幼儿告状行为发生的活动类型分析,小班幼儿告状行为发生的活动类型频次由高到低是:自由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告状行为发生率最高的自由活动所占比例为35.5%,比其他活动发生率有显著差别。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告状发生率为19.1%和18.2%,在这两个类型的活动中告状发生率不相上下。
兰玉娇还对小班幼儿在自由活动中告状如此频繁的原因作出了分析,认为小班幼儿正处于好动而且注意力不集中的阶段,在无管理的状态下就会自己主动开始寻找自己觉得有趣的事物,因此急于告诉他人,而小班幼儿完全依赖和崇拜教师,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言语肯定,便产生了很多这种“没事找事”的告状。
通过以上结果表明,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出现了社会性特征。对于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发生的活动类型的分析,由高到低发生告状行为的频率依次是自由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自由活动的氛围不受教师束缚,幼儿处于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在大班这个年龄阶段社会性开始有所发展,出现同伴交往增多的现象,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告状行为频率最高的现象;而在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相比较于中班、小班幼儿来说,注意力相对集中,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有组织的情况下可以集中精力听教师的话,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发生告状行为的频次最少。
该研究还表明,中班幼儿在各个活动类型中的告状行为次数都是最多的,其次,生活活动、自由活动和游戏活动大班幼儿告状次数多于小班,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发生告状行为的次数减少,小班在各个活动类型中发生告状的次数相对比较平均,不分场合。通过兰玉娇的研究表明,幼儿在不同互动类型中所发生的告状行为频次不存在年龄阶段的明显差异,这一研究和前人研究有不同之处,前人研究认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发生告状行为的机率较小,原因是因为幼儿专心玩游戏,互不打扰,而此研究表明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发生告状行为的机率较高,原因可能是争抢玩具等,这符合幼儿园的实际见习。相反,教学活动中幼儿告状行为的次数是最少的,但这也和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高低有着密切关系。幼儿产生告状行为的原因跟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类型有着极大关系,但也有其他密不可分的因素,不可以偏概全,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2.环境
教育环境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格局,好的家庭环境需要父母共同来营造。而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只有溺爱和娇惯,从小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研究者认为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环境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家长普遍缺乏对幼儿独立意识的培养;父母或教师过分夸大幼儿的情绪,给幼儿一种误导,不易形成包容的品格,比如经常听到家长和教师告诉幼儿的一句话:“如果你有什么事情,你就去找老师,老师会帮你解决问题。”这样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依赖感,忽略自己也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一种过度依赖的品格。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很重要,例如孩子通过看动画片或者社区里的环境模仿一些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往往通过环境当中的人和事来获得一些认知,环境树立的榜样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和幼儿园应当联手为幼儿营造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良好环境,养成独立自主的良好品德。综合比较学者的研究,有些方面有重复的地方,比如都从家长、幼儿依赖感角度进行了分析,但缺乏一定的具体实例研究,没有针对具体问题分析具体的原因。
(二)内部因素
幼儿产生告状的原因,往往具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这往往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需要或者是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王红艳根据幼儿告状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概括为以下几种:第一,“检举揭发”型。当幼儿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具有了规则意识和判断能力,想通过告状来获得老师的肯定,从而“检举揭发”同伴的不好行为。第二,为自己辩解的告状。孩子往往在犯错之后通过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第三,试探型的告状。幼儿往往是在试探老师对幼儿告状事件的态度,如果教师没有理会,那幼儿便也可以像同伴那样做出一样的行为。
金祎对小班告状行为形成的原因作出了心理分析,第一,为了打抱不平或者维护纪律而产生的告状行为。第二,幼儿为了受到别人的关注而产生告状行为。第三,为了试探老师对某件事情或某一行为的态度而产生的告状行为。第四,为了逃避责任、推卸责任或惧怕老师的批评而产生的告状行为。结合学者们的研究,发现对幼儿的告状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共同之处,金祎阐述的幼儿为了打抱不平或者维护纪律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其实属于“检举揭发”型。
幼儿告状的原因受外界和内部因素的影响,这是儿童的成长发展过程,对于儿童的告状行为,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运用正确的处置方法,引导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正确处理幼儿告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