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物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019-09-10杨淑红
杨淑红
摘 要:高中生物是培养学生生命意识和实验能力的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高中生物教师要不断的就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出来与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本文将从推进学科融合、构建双师模式、打造翻转课堂等三个主要方面入手,就如何创新高中生物课堂教法使用,如何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策略;探索
目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较低、课堂教学针对性不够强、教学的模式较为单一固化等,使得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不能进一步得到提升,还需要高中生物教师积极联合同行一起对这些问题进行精准化分析和有效化解决,确保生物课堂的高效施教。
一、创新生物课堂教学,要推进学科融合
学科融合教学是指借助两门学科或者两门以上学科的优势开展融合教学的一种模式,学科融合教学可以充分发挥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优势,让学生学习一门学科受到两门或者多门学科教育,进而助力学生全面的发展和提升。高中生物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有效推进高中生物学科和各个学科的融合教学,进一步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生物学科和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如借助动态化的微课视频对物质跨膜运输进行形象和具体的展示,让学生较为清晰和直观地感受物质跨膜运输的路径、过程和经过的场所,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深刻理解和认知,不断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又例如,在学习《植物的有丝分裂》小节内容时,可以将高中生物学科和语文学科进行有效融合。如可以借助诗歌这种语文特有的形式,来对植物的有丝分裂特点、各个时期的产生的现象等进行精准记忆,如“仁膜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一分为二向两极,两消两现建新壁”等,从而大幅度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为班级学生较好的学习和掌握生物知识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生物课堂教学,要构建双师模式
所谓双师模式是指在教学中由两位教师一起协助开展教学的一种模式,双师教学模式可以大幅度降低生物教師的教学负担,给予学生更为精准的辅导和帮扶,从而开展更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例如,在学生《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构建双教师模式开展教学。在备课方面可以尝试主讲教师对教材进行精心研究,而辅助教师则对学情进行分析,同时主辅教师一起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如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深刻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较好地区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等,不断提升备课的效能。而在教学中主讲教师则可以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准和全面化的讲解,辅助教师则可以通过课堂的走动和巡视来发现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是否对知识点精准掌握,是否较好地理解教师的题目讲解等,并且辅助教师还要对课堂的秩序进行维护。而在练习阶段,主辅教师则可以将班级学生一分为二,分别对学生进行辅导,从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进而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三、创新生物课堂教学,要打造翻转课堂
所谓翻转课堂是指通盘考虑课上和课下、线上和线下,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高中生物教师要精准把握翻转课堂的基本定义,积极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构建高质量的翻转课堂,从而有效激发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和提升。例如,在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小节内容时,在线上学习方面,教师则可以为将该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并将不同的知识模块按照其内部的关联,来合理地制作成短视频,并将该节课的知识结构关系制作成思维导图。可以为学生设计具有概括性和针对性的在线预习检测题目,让学生在线进行有效化和精准化的预习。而生物教师还可以通过QQ、微信等即时交互工具或者在线交互平台等,给予学生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迅速解决预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线下学习方面,高中生物教师则可以借助多媒体PPT课件向学生展示出该节课的需要讨论的内容,如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找到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等,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从而让这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进而助力课堂教学效能的不断提升。
总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全面化创新教法运用,是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障和有效途径高中生物教师要积极用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和创新教法来进一步推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完善,并积极推进学科融合、构建双师模式、打造翻转课堂等,真正地让生物课堂高质高效,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冯阳春.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化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90.
[2]廖春景.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186.
[3]陶晓英.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才智,2019(2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