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几点感悟

2019-09-10达清惠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9期
关键词:容量审美反思

达清惠

摘  要:我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的线上学习,感受颇深:信息技术的价值,已成为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必须要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的课题。尝试音乐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将音乐形象化,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感受音乐的内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樂课堂;容量;兴趣;审美;反思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给音乐课程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一)扩充了课堂教学容量,优化了音乐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形象化,需要老师选用更多的图像资料,并制成课件,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我在上《动物说话》这一课时,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我收集了小鸡、小鸭、小青蛙、小猫、小狗等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进入到学生的视线,再配以范唱歌曲和教师的动作模仿,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

2.创设意境,突破教学难点,使音乐课堂变新。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我在上《国旗国旗真美丽》这一课时,通过看赏国旗图片,欣赏我校升旗仪式的视频录像,体会国旗巨大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热情。

(二)激活教材,提高教学效率,使音乐课堂变活

现处于视听世界,与现代媒体接触日益频繁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黑板、粉笔、书本”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些已引不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图文声像,一片生机,给音乐课注入了充分的兴趣和活力,比如我在上《咏鹅》这一课时,首先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然后再出示鹅的图片来揭题,进入歌词教学,再配以范唱曲,以及老师的动作模仿示范,学生便主动学起来了,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效果很好。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信息技术应用到音乐教学中,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自从将电教媒体引入音乐课后,因为录音、录像、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具有丰富表现力,它能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把许多看不到、摸不着的事物现象和场景再现。例如,我在教学欣赏课《森林狂欢曲》时,利用画面和声音的紧密结合,视听同步,形象生动,形成了有机的动态场景,把森林里多种动物友好相处,尽情狂欢的场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创设了学生扮演小动物,随着音乐一起活动的情境,这就是我们做的音乐游戏。为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

(二)信息技术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音乐教学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在学生中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多媒体计算机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改变这一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一改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通过双向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比如,这次国培我看的一堂录像课《京韵》,教师在网络化教室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每个学生可以共享音乐创作软件,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学到了京剧的起源,所用的行当以及京剧中的唱腔、念白、做工和精彩对打等知识,还实践了京剧的表演,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体验到实践操作的乐趣,从而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信息技术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而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了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像美与创造美,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信息技术应用到音乐教学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利用校园网、多媒体电化教室,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例如,教师可以自己设计、制作课件或微课程,发到校园网共享,让学生先自学,再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以实施对学生面广量大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都能在交互中得到及时的反馈肯定,另外,对学习能力较弱一些的学生来讲,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自己选择的练习中获得成功,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全体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箱、互连网来相互交流,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这就是翻转课堂的理念。

三、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有效整合的思考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现代信息技术虽然有它特有的优势,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有一些弊端。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如果信息技术使用不当,音乐课收效就不大

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大多表现为直接兴趣,教师对信息技术手段如果操作不熟练,或者制作的课件过于繁琐,一个环节耗时过长,有些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同学就在下面坐不住了,精神涣散了,反而收效不大。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时不利于学生想像力的培养

我们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特别是没有歌词的音乐作品,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以教师的主观感受配上固定的画面,这样势必会限制学生的想像力,钳制新思想,局限新精神。

(三)音乐课应以音乐为主,要保持它的音乐性,以音乐实践为主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音乐的形式表达情感,交流思想。如果音乐课全是多媒体课件堆砌起来的,学生只是被动地观看,被动的听,这与把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是相违背的。

总之,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符合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但教师要时刻切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是为音乐教学服务的,而不能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息技术上来,而离音乐越来越远。

参考文献

[1]  《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容量审美反思
水瓶的容量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鼹鼠牌游乐场
大脑的记忆力容量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