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类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展型资助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2019-09-10蒋卫东

青年生活 2019年36期
关键词:精准资助师范生

蒋卫东

摘要:学生资助是教育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师范类大学生的精准资助中,发展型资助是未来的核心和方向。师范生未来的职业是教师,发展型资助旨在培养家庭经济困难的师范生的教师核心素养与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支持其全面发展。以育人为目的,从资助理念、资助需求和资助方式着手,通过发展型资助工作的实践与探索,推动家庭经济困难的师范类大学生成长成才,推进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稳步前进。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  师范生  精准资助  发展型资助

一、发展型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习主席“精准扶贫”的号召,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战略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学生资助是教育扶贫工作的必要环节,也是确保高质量脱贫的关键举措。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背景下,目前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发展方向就是精准资助。而当下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大都停留在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学习生活需要的经济型资助方面,忽略了发展型资助的重要性,没有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精神支持提供帮助,在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能力提升、信心帮扶等发展型资助方面还有很大空白。多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只提供“奖,勤,助,贷,补,免”等传统的经济型资助模式,将大部分重点放在经济助困上,忽视了“育人”。事实上,经济扶贫是基础,精神扶志才是资助工作的核心。

扶贫先扶志,扶志先培才。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提高师范类贫困大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是精神扶志和经济脱贫的关键。师范类大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有:教师口语、三笔一画、教师形象礼仪、文化科学素养、教学教研能力、思维与科研能力等。所以,让经济困难的师范类大学生树立远大的教育报国志向,培养高尚的教育道德情操,拥有广阔的教育知识视野和过硬的教育专业素养能力,将是师范类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主要思路与实施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学生发展型资助工作以教师口语为起点,循序渐进,逐步开展深入。师范生未来成为教师的刚需和门槛就是教师从业资格证,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普通话等级达到二级甲等或以上水平。成都大学师范学院中,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偏远地区,有相当一部分经济困难大学生还是少数民族同学。他们的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有些同学甚至毕业时还无法取得普通话二甲证书。因为普通话问题,他们未来的就业存在很大的障碍,教师口语能力非常欠缺。此外,普通话问题还使他们心理上产生了自卑感,信心不足,不敢在公众场合讲话或者发表言论,封闭自我,不愿与人交往。因此,普通话水平的提高,进而对高水平教师口语能力的提升,便成为师范类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刚需。

在師范类大学生的发展型资助的工作探索中,学院以普通话水平提高为起点,从小处落实;以教师口语能力提升为关键,培才从点滴积累。发展型资助工作重在育人,重在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自信心树立和核心能力提升等方面。素质能力提升后,自信心、精神、心理和经济方面自然就会逐渐富足。

实践工作中,选取40名来自农村偏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经济困难大学生,依托学院普通话协会、教师口语授课教师团队,通过组建早读队训练、专业教师针对性指导、学长学姐面对面的朋辈帮扶与引领,开展普通话和教师口语的学习训练。

早读队的训练,在练习语音语调或教师口语表达方面,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早读训练可以弥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朗读次数少的劣势。作为一个团队,能让经济困难大学生在集体中共同努力,互相督促,激发每个人的进取心,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学习氛围。

教师具有针对性的辅导更能准确地指出学生们的问题所在,解决学生们的发音问题。学长学姐的朋辈帮扶,共同语言多,更易产生共鸣,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学生之间也能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下进行交流,学生们也敢于在没有老师的时候用普通话进行沟通和表达,有助于学生们的普通话语感的培养和教师口语能力的提升。

学院在工作实践中,还举办了一场普通话知识竞赛,一场读书交流会。

三、阶段性成效

在普通话知识竞赛中,普通话协会工作人员模拟普通话过级考试的知识点进行出题。学生们踊跃答题,通过普通话知识竞赛,发现了自己的字词读音的薄弱点,赛后勤加练习,积极备考普通话等级考试。在此次竞赛中,工作人员也了解到学生们的发音问题,及时指出和纠正,更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普通话能力,提高了口语表达水平。在最近三次的普通话过级考试中,40名经济困难大学生达到普通话二级甲等水平的人数累计达到30人,占比75%,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读书交流会活动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和兴趣爱好,明确各自所读书目,利用寒暑假和周末等课余时间,制定了各自的读书学习计划;学长学姐负责对学生们的读书进度比照计划进行检查和督促。学生们自觉性较高,都能较好地完成读书计划,对阅读书目做了较为详细的读书心得笔记。在专业教师的带领和引导下,学生们对《科尔沁旗草原》、《活着》、《围城》、《潘先生在难中》等书籍做了读书心得笔记的分享与交流。专业教师面对学生们在读书过程中产生的疑惑,也都进行了探讨式的回复与解答。

四、总结与反思

经济困难大学生,尤其是来自少数民族落后贫困地区的学生,他们自信心普遍不足,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遇到挫折容易放弃。如何让师范生的发展型资助活动,在更加广大的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更多的师范类经济困难大学生受益,是我们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总结和反思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杨爱民.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性化成才支持的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4):58-59.

[2] 徐美华,饶志雄.新时期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 (4):49-50.

[3] 王俐,贾曦.新时代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评论,2018.5.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师范生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教育部:公费师范生离校前全部落实任教学校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建立公费师范生转入与退出制度正当其时
大数据背景下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刍议
“精准扶贫”思想下的大学生“精准资助”
高职院校精准资助模式探究
浅析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