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

2019-09-10万迎春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9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知识体系途径

万迎春

摘  要:历史时空观念是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掌握“时空观念”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关键。

关键词:时空观念;培养;途径;知识体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的培养?本文就此问题谈些个人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是使学生掌握史事发生、发展的具体时间和地理环境,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够在时空框架下运作,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和地理因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理解历史上的变迁、延续、发展、进步等的意义,并对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释。掌握“时空 观念”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时间概念,在考虑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能够联系到它所处的宏观时间,只有对时间有了准确的定位只有才能联系其时代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才不会脱离历史。同时历史也在一定的空间发生,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构建历史时空,整合历史信息,把对历史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一、设计教学目标——培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出发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深刻领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把握好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不是所有的核心素养目标都能在一节课中完成的。衡量教学目标是否有效,一看它是否贴切,即目标是否准确,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相契合,具有可检测性;二看它是否具体,即目标阐述是否细化、多层,具有可操作性;三看它是否适度,即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 适合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与能力层次;四看它是否落实到位,即目标是否落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例如,针对“时空观念”这项核心素养,在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这课的教学目标时,针对长征和遵义会议,不能简单地设计为“了解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形成时空观念”,应该将其设计为:“能够运用红军长征的路线图,明确红军长征的出发时间、路线和胜利会师的时间和地点”。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时空观念的指向性明确,而且具有操作性和检测性,通过课上的学习便可让学生达到这一目标。

二、科学的时空观念——培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切入点

1.时间观念及其培养

科学的时间观念有两种,一种是指年代的时间概念,如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一种是逻辑的时间概念,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社会性质改变之始。

首先,要在大历史观下形成时间观念,如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分期。然后再细致到古代的各个朝代,近代中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和现代的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在分期的部分有很多学生就会迷茫于分界点的时间。例如,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运动中为了国家民族的安危,青年学生成为了急先锋,走在了运动的最前列。五四运动扩大之后,无产阶级成为了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所以五四之后,革命有了新姿态。那么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如果要选择分界点的话,无疑有标志性的1919年就是。

其次,时间的概念还有它事件性的一面,也是琐碎的一面。时间是没有意义和内涵的,有内涵的是历史事件和它所包含的逻辑联系和人文情怀。我们过往生活中的每一天,是不会都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记忆,形成记忆的是有意义的时刻。所以,要将枯燥的时间赋予意义。

2.空间概念以及空间观念的培养

空间在狭义上指历史事件处于一定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社会场所等。广义上的空间,则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当然,我们历史学中所涉及到的空间是狭义。地理环境不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影响。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对地图的引用很多,但是不能做到每课一图,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较强对地图的利用。空间观念的培养一定要与时间观念相结合。

首先,空间概念的培养要有一定的地理知识的累积。对世界地图和中国的基本地貌要有掌握。

其次,以时间为经度以空间为纬度,将时间和空间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大轴心时代(公元前500年前后),东西方的文明都出现了相应的辉煌,但呈现出的特点却不尽相同。显然,希腊的三面环海平原少,丘陵多,和中国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显然对两种文明都起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地形、地势的图片或短片来进行对比,学生更加一目了然。

最后,体验式地时空观念培养。如何去体验历史,自然需要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中,那么时间和地点就是必备的要素。以新航路开辟为例,为何新航路会发生在1500年这个时间点上?通过地图的展示可以看出,在歐亚之间的商路很早之前就有,而且更为合理,为什么要去绕远开辟一个新的航线呢?在时间和地点的体验式构建之下,学生已知的认知平衡被打破,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真正的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空观念自然而然的培养了出来。

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立足点

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对基本的历史史事有清晰的了解,这是构建时空观念的基础。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直接来源是历史教材,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注重历史教材的运用,在历史教学中要紧扣课本知识,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为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打下基础。

总之,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基本构成要素。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要将其贯穿于每一课,每一堂历史教学中,它是我们在教学目标中制定的关键词,也是我们教学设计和情景设定的主要因素,历史教学对时空观念的培养要持之以恒。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知识体系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镜头中的组诗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