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面塑的旅游产品设计与研究

2019-09-10傅遵师张鑫

锦绣·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面塑太平旅游

傅遵师 张鑫

摘 要:太平面塑艺术以其特有的装饰风格和民俗语言,几千年来在民俗活动中传承延展。本文对太平面塑艺术的发展脉络、造型装饰风格及其文化内蕴进行研究和分析,探求太平面塑的艺术形态的本原哲学观念和民俗文化内涵,提取元素,总结给予太平面塑的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方法。

面塑,起源于祭祀活动,据史书记载,中国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饼食艺术。“面花”、“饽饽”、“礼馍”等,都是面塑的民间指称。山西民俗艺术历史悠久,门类繁多,面塑艺术作为其中一支,风格独特,色彩妍丽,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通过对太平面塑艺术的分布情况和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揭示其民俗文化内涵,对基于其的旅游产品设计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太平面塑的艺术特征

山西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样地之一,古风犹存而文物荟萃。太平面塑拥有自然生动而稚拙朴实的美感,造型夸张不拘,形制丰富,风格多样,或质朴素白,或堂皇富丽,常使用红绿色等明快色彩。

1.太平面塑的造型特征

太平面塑的造型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其造型手法和工艺手段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别。分别是造型方法简单,古朴生动而没有过多的装饰在造型主体上塑造的简洁类;以白色或彩色的面团捏制成各种花、叶,和其他形状,然后以这些小零件作为装饰元素,采用类似于浮雕的堆贴法的堆贴类;以竹签作为连接物,使构成造型主体的各个零件、部分、四肢、触角等通过穿插连接在一起的插花类。

太平面塑是以高浮雕为主的造型样式。除了立体性,还具有利用谐音表示美好的寓意的象征性,它实际上是抽象变化的艺术,目的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的“真”,而不是脱离开“真”去玩所谓的抽象变形游戏。

2.太平面塑的色彩特征

太平面塑中崇尚的黄、红、蓝、黑、白这五种色彩单纯的原色,即是中国传统“五行色”观念的延续和运用。面塑的创作大多遵守“五行色”观念,大多使用“赤、青、黄、黑、白”这五色,彩色为染,白色为面粉原色。创作者们大胆使用高纯度色彩,用色粗朴,自然的染画出鲜艳红火、热烈欢快、爽朗轻松的艺术效果,传达着民众质朴的色彩审美理想。

二、太平面塑的文化特征

面塑作为一种民俗用品主要存在于两个领域:一是节日礼仪中,二是日常生活中。在不同的节日和传统中,形态各异、生动自然。比如祭祀用的圆形“花大供”,婚礼中使用的精美的“混沌”,孩子出世时赠送的“双头虎”和圆形空心“曲联”,老人祝寿时的寿桃,清明节的“罐儿馍”,中秋节的月饼和枣馍等。

1.太平面塑的礼俗特征

(1)节庆活动中使用的面塑

春节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一个节日,从古时候起,祭天、祭祖、祈丰年就是春节的主题。制作各种枣山馍(枣山馍,也称枣糕,比喻生活日日高升。)便成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的精神载体。

清明节时山西人除了会制作推燕(寒燕)外,太平面塑制作地所在的百姓还要做桃花馍和柳叶馍,意在告诉长眠于地下的亲人们,春暖花开了,新的一年开始了,愿他们的亡灵保佑后辈子孙健康平安,百事顺利,有的还要做藏字面塑。

中元节是指每年的七月十五,是道教中的节日,太平面塑制作地所在的百姓在中元节制作的面塑种类极多,有猪头、羊头、麦稻集、狮、虎等造型。蒸面羊、送面羊就是人们借以宏扬孝道的物质载体。

(2)人生礼仪中使用的面塑

人生礼仪即在生命的某个环节上,通过一定的仪式,完成向下一阶段的过渡。每一个新生婴儿的诞生就意味着家人要想尽办法来保护孩子的生命。因此孩子一生下来,百姓除祭祀神灵和祖先外,还要蒸制面虎、面狮来保佑孩子平安健康。

晋南地区,迎娶当天男方家要备迎亲食箩,除了装祭献的香烛、烟酒、饭菜外,还装上120个小面塑,上塑有瓜果、花鸟等,也有的在食箩内装48个花饱饨馍,其中24个大的上面塑有12条龙和12只凤,24个小的上面塑有花鸟草虫等。

在山西,祝寿礼仪既严肃又隆重,儿孙亲戚分辈进行拜叩并敬寿桃、寿糕等。寿糕的大小基本与婚嫁的上头糕相等,足可以窥探出人们孝敬父母仪式的隆重。

2.太平面塑造型中的哲学观

原始宗教的最初萌动为原始先民的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在现代社会,健康、平安、幸福、少病少灾仍然是民众的共同追求。那些寓意吉祥的、具有神威的动植物便自然而然成为了面塑的主要造型。民众塑造兔子、老鼠等动物表示多子多福;用桃子面塑寓意多福多寿;用祭灶神的枣山面塑,期盼风调雨顺。

除此之外,太平面塑中也可以看到朴素的生殖崇拜和阴阳哲学观念,“天为父、地为母;天为阳、地为阴,天地相合滋生世界万物的生命。人类男为阳、女为阴,男女阴阳相交,子子孙孙繁衍不断。”太平面塑中也长期形成的各种符号隐喻阴阳结合、情爱、多子的意义。基于太平面塑的旅游产品再设计研究

旅游产品属于商品范畴,也具备商品的一般特征,也就是说,一是产品本身的价值,第二是产品的使用价值。但作为旅游产品来说,它除此之外还具备纪念性、文化性、艺术性、便携性的特征。

游客购买旅游文化用品以此来寄托旅游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和精神享受,塑造具有太平面塑特色的旅游文化用品,来实现它的纪念性。把面塑特殊造型进行分解与重构,在旅游文化用品设计中加以利用,既符合太平面塑旅游文化用品的特色,同时也使面塑特殊造型在旅游文化用品这个载体上获得了再生。

面塑中包含的民俗、哲学观点是研究太平面塑文化发展脉络的主要追寻点,这样就为设计者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素材,可以从这些素材中抽取创作元素。用这些素材进行美学上的重构、组合、抽取,设计出既符合当代人的生活思想和审美观念,又可以展现太平面塑历史文化的旅游文化用品,这种再设计实质上也是设计一种文化。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2]王冠英:《中国古代民间工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唐家路:《民间面塑艺术的源流与技艺特征[J]》,《湖北类术学院学报》,1999年

[4]鲁汉:《民间面花[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

[5]夏先琳,许之敏《民间面塑源流浅议[J]》,《中国美术馆》.2007

[6]曹振峰.黄河万里寻面花.[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7]江帆:《生态民俗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8]吕胜中:《再见传统[M]》第三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

[9]宋新娟:《民間面塑艺术文化内容之研究[J]》,文化天地,2002

猜你喜欢

面塑太平旅游
太平老街
面塑浓缩“百态人生”
捏个萌猪迎新春
方晔:浙江面塑文化“守艺人”
喇叭花
太平街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东游Q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