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庆劳动号子川江号子有感
2019-09-10刘乙岑
刘乙岑
摘要:劳动号子这样的形式在远古很早就出现,我们可以一直追溯到石器时代。由于当时生产力及其低下,对于原始时期音乐的产生往往的伴有实用性、功能性,比如与巫术、宗教,当然最重要也是与现实的劳动生活的结合。那么说到了与生活的相关,音乐就成为了一种生活之中的工具,在原始时期运用几个音调甚至是有节奏的口号也就形成了简单的音乐所谓的劳动号子,劳动号子的形成当然也是为了人们协调劳动时大家的节奏和动作的一种口号形式。说到这一系列的原始的音乐形成,本文是对于重庆的劳动号子和原始音乐有感进行论述,重庆可以说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距今天200万年前,在今重庆的巫山县已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并且在距今2万年到3万年的旧石器晚期,出现了“铜梁文化”。所以本文也是从原始音乐方面对这座古老的城市有着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关键词:重庆 ;劳动号子;原始音乐 提到原始的音乐我们可以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原始的音乐是一种歌、舞、樂三位一体的音乐形式,由于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原始音乐的起源往往是实用性的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劳动号子可以说这是一种人们在体力的劳动过程之中编口唱并直接为之服务的一种形式,在集体协作较强的劳动过程中,为了统一步伐,释放身体重负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和呼号,所以,劳动号子也有着指挥劳动的实际功能。从原始音乐的形态来看,原始音乐中唱歌或者舞蹈并不是他们在闲鱼饭后的消遣,这样的艺术形式伴随着功利性的需要,那时候的人们物质活动和精神的活动是密不可分,更直接确切地说,在原始音乐发生之初,它是跟舞蹈、等艺术密切联系的,浑然一体的状态。但是我们不要以现在的审美方式去看当时的原始音乐。联系当时的社会,以原始音乐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具有功能性指向的音乐形式,纯粹的肢体舞蹈和自然声乐,并且有着一定的节奏能够使其统一。那么劳动号子,首先劳动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级生活形态,也使我们区别于动物可以自给自足,劳动号子就是音乐与劳动间产生的最原生态、最直观的一种音乐形式。 当然我们现在看来,劳动号子是一种古老原生态的演唱形式,因原始人类劳动简单繁重,在劳动紧张而又艰苦的时候,为了协调动作,减轻疲劳,人们常会发出一种一致的呼喊声。这种原始的呼喊,声调简单,可是它伴随着手拍足踏,伴随着劳动动作重复出现,这样便产生了具有一定髙低间歇的节奏。这种有节奏的呼喊,就是原始的劳动号子,当人们把劳动号子唱完了,人们回到生活中一般便不再会唱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时的口头创作,曾今它不需要任何的形式美感可以说它不是“为艺术而艺术”,实用性是它的本质是为生存生活而艺术,但是随着千百年日积月累的丰富生活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劳动号子也相应地繁衍了附和有声的音乐。它在广大的劳动人民日常劳动之中创造出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富有生活的气息。什么样的劳动相伴着什么样的号子,这也充分的体现了劳动号子的价值功能,风格各异,比如有《打麦歌》、《栽秧歌》、《车水号子》等等,劳动号子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声势冲天,号子感强,将劳动情景与心情表达出来。当然随着时间的积累历史的演变,人们的生活中审美出现了各式不同的音乐形式,劳动号子的吆喝、呼号声从一种实用性渐渐的被历代的劳动人们美化,除了实用性之外,他们可以通过劳动时候的歌唱借以抒发情感,并且发展成为了一种歌曲的形式。 所以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劳动号子在我们的原始音乐中包括民间歌曲中它都是拥有了很重要的地位,现在对于劳动号子各地也有着不同的叫法,在北方叫“吆号子”,南方叫“喊号子”,四川称作“哨子”。可以说劳动号子已经成为了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的音乐是汉族民歌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劳动号子随着地域的不同在形式上就会有所差别,本文要提到的劳动号子是位于长江中下游一带的重庆的川江号子。 重庆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的城市,在距今200万年前就已经发现了中国最早人类巫山人。可想而知,人类的出现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音乐当然是人们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重庆的劳动号子呈现了人们以往的体力劳动生活场景,同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蕴含了独特的地方性知识。本文主要要说到是川江号子,那么说到川江号子就需要先提一提重庆的船工号子 ,鉴于重庆沿江的特点,曾今,水运何其发达。用船运输人和物,是过去人们在交通上采取的最主要方式。所以船工是当时非常常见的一种职业。那时船的航行一般需要人力,所以船工在开船、拉船、放排过程中喊出号子,成为今天我们所说的船工号子并且至今已经成为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格罗塞:《艺术的起源》第214、2巧页,商务印书馆,1984年。
2、张居中等:《贾湖》(下)第992页,科学出版社,1999年。
3、格罗塞:《艺术的起源》第2价页,商务印书馆,1984年。
4、从劳动号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的时代变迁及其反思[J]. 杨燕,何杰艳. 四川戏剧. 2015(10)
5、重庆川江号子保护与传承[J]. 张鸿.当代音乐.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