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不等于给力

2019-09-10周慧虹

项目管理评论 2019年4期
关键词:马东注意力工作

周慧虹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句话很多人耳熟能详。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努力”竟存在很多误区。我们该如何走出这些误区,稳步抵达预期目标呢?这要从努力的种类说起。

低耗努力,只能是原地打转

前几天,笔者工作的银行组织中层岗位竞聘。同事李某是老员工,竞聘年龄也合适,原以为她会十拿九稳,不料却名落孙山。之后,她愤愤不平,说自己工作十多年来,每天任劳任怨、早出晚归,领导却对她的努力视而不见。

领导也很无奈,毕竟此次竞聘公开透明,综合考评的结果,她的确不占优势。

而那些被选中的人,都是各支行的拔尖员工。有的点钞、汉字录入等业务技能炉火纯青,屡次在比赛中获奖;有的人脉资源广,能为单位承接更好的资源;有的考取金融类证书级别高、种类多,理论知识储备充足……

反观李某,她的业务量、任务指标一直在中游徘徊,资格证书也是勉强过线。她突出的亮点就是大家都觉得她很努力,几乎没有请过假,从不迟到或早退。这么多年,她年年都能拿到“全勤奖”,却从未获评业绩标兵。所以,她在一线柜台熬着,迟迟得不到提拔。

总有人会有一种错觉,认为只要按部就班工作,熬上足够长的时间,就会有回报。可是,投入的时间并不能和成功直接画等号。工作时间长短不是衡量一个人努力与否的标准。像李某这样的员工,充其量只是“低耗努力”型的员工,她的努力无论于己于单位,意义都不大。

高调努力,未必是真的努力

最近,一个HR朋友告诉笔者,老板给了他一个新要求:那些总是在朋友圈里“晒加班”的人,坚决不招。原来,他们公司有位员工,隔三岔五就在朋友圈发深夜加班的动态,是同事们口中的“劳模典范”。

前几天,这个员工又发了个动态:“凌晨2点还在公司做项目,掉头发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老板那天看了他的策划,内容烦琐,条理不清晰,还不如一个实习生的作品,完全不能用。经常看他晒加班,老板早就留意他了,不但没做出什么好成绩,而且还抱怨工作太苦太累,这样的员工要来何用?

我们身边常有人喜欢在朋友圈“晒努力”。只看他的朋友圈,令人感觉很励志,事实果真如此吗?恐怕未必。我们看到的很可能只是表象,被那些“言不符实的努力”蒙蔽了。

这种晒出来的努力,更像感动自己的瞎忙活。与其浪费时间来做这些形式主义,不如好好沉淀下来,靠实力和业绩让大家记住自己。

松散努力,注定出力不讨好

在这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很多人面对工作是持续分心的。他们的工作状态是:写着工作报告,又下意识地打开邮箱,看看有没有新邮件;或随手处理一段电话留言,回复一条微信,刷一刷朋友圈……

可以说,他们的工作并非在最佳工作状态下完成。整日虽忙忙碌碌,实则是以一种松散的方式对待手头的工作。

职场中流行着一种“拖延症”,就是以低效的、持续分心的方式做事,这样做事的人被称为“拖延症患者”。因为他们觉得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工作,所以在工作时会不由自主地转移注意力,由此导致工作时难以做到百分之百地投入,不工作时内心又放不下工作,无法实现百分百的放松。

松散式努力很具有诱惑力与迷惑性。一个人一旦染上此疾很容易上瘾,若不下定决心严格约束自己,很难从这种习惯性举动中走出来。与此同时,在松散式努力的影响下,当局者或许觉得自己对待工作是认真的,殊不知,长此以往不仅严重制约自身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最后一刻仓促完成的工作,很可能漏洞百出,经不起检验。

找准策略,确保努力不走偏

有效的努力应该与高效能联系在一起。高效能的三要素是时间、能量和注意力。

一个人如果不精于管理时间,就会拖延、忙乱,时间成本耗费越高,有效产出越少,价值也就越低。若其不懂得在能量提升上寻求突破,付出再大的努力终归只是线性努力,总会有无形的天花板阻碍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功。尤其是当他們不会管理注意力时,极易陷于无效用功的境地。

就时间管理而言,必须抓住一天的前3个小时。心理学家罗恩·弗里德曼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采访时表示:“通常,一天中我们有3个小时的时间是可以做到完全集中注意力的,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规划、思考、口才方面的训练等。”虽然,时间安排因人而异,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最好还是利用好早上的时间,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厘清工作头绪,让3个小时深度工作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

就能量管理而言,需要树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做事理念,而不仅仅满足于日常的忙碌。同时,要善于利用复利思维考虑问题。复利思维的本质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反过来加强A,不断循环。

例如,马东从央视辞职,进入爱奇艺,打造了一档大火节目《奇葩说》。如果他一直围绕这个节目打磨、改进,就算争取获得综艺奖项,那他收获的不过是线性增长。马东没有这样做,他建立了米未公司,并拓展了《好好说话》《职场B计划》等知识付费栏目。马东所用的就是复利思维模式。

至于注意力管理,相关的专业训练方法很多,如呼吸计数训练、正念训练,还有心理学家给出了“执行意图”训练等。找出契合自己的有效方法,持之以恒加以练习,相信随着自己专注力的不断增强,种种努力也将更加富有成效。

猜你喜欢

马东注意力工作
让注意力“飞”回来
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维修与保养技术
不工作,爽飞了?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选工作
发现
正在到来的雪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