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区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2019-09-10孙平

锦绣·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摘 要: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开始迈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在伴随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是旅游环境不容乐观,出现了各种环境问题,影响游客体验的满意度,阻碍旅游业由广度向深度的发展。旅游环境包括旅游区、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本文仅探讨旅游区的各种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弊端

一、我国旅游区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一)旅游区污染普遍:首先表现为水体污染。一是景区内的宾馆、茶楼及旅游住宿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有的景区虽然建有化粪池,但容量小、数量不足或存在跑冒滴漏等问题对水源造成一定污染;二是有的景区内部的卫生间产生的污水,未加处理便排入河道,导致水源污染;三是景区商户直接在河道洗刷食物或衣物等造成的污染;四是游客在景區游玩时丢弃水里的塑料袋等杂物,未能及时清理而引起的污染。其次是空气污染。一是宾馆、茶楼及旅游住宿设施产生的生活废气;二是游客进出景区使用频繁的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废气;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第三有些素质较差的旅游者不遵从景区的管理,景区内乱刻乱画、乱丢乱吐、在禁烟区吸烟、在禁止拍照区域拍照、破坏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大声喧哗、不排队等不文明行为,对名胜古迹的触摸攀爬和乱刻乱画,破坏名胜古迹的原始风貌及影响其使用寿命,损害了旅游资源的观赏价值。

(二)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环保意识差的旅游者,随意丢弃废物,破坏景区环境。景区环境管理不到位,未及时清运的垃圾腐化释放异味、滋生蚊蝇,进一步影响环境。旅游厕所数量不足、缺乏管理,导致厕所区域脏烂差。旅游者摩肩接踵而至,大大地增加了接待地的垃圾处理量。

(三)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首先旅游设施破坏严重。一是通景车辆太多导致路面、道路边坡、安全设施等损坏未能及时整修更换,抵达景区的交通状况差。二是景区建设在通景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采石取土,影响山体自然景观。公路沿线交通旅游标识过多过乱,造成交通污染。三是通景沿线的乱搭乱建、乱披乱挂、乱堆乱放等建筑物风格与景观不协调。四是景点停车场等相关配套设施落后,餐饮住宿业不规范,影响景区的整体美感。其次旅游软件不发达:一是旅游区管理部门或者交通部门缺乏足够的预警机制和设备。二是游客的“傻瓜式旅游”,充满了盲目意识和跟风意识,前赴后继地踏上旅游“堵途”,进而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景点“饱和”。三是假期集中,景区出于经济利益,在假期不限制游客。导致旅游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大大超过旅游区接待能力,旅游气氛丧失,游客的旅游体验感较差。同时加重了景区环境污染。

(四)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各种旅游设施的过度兴建,不仅有“三废”污染的问题,而且破坏了原有自然景观的布局。旅游者不适当地狩猎、采集、露营、野炊以及为了寻求刺激而对旅游资源的施暴行为,接待地居民急功近利,不顾后果地开山辟路、大兴土木,都可能导致物种灭绝,山火四起,气候恶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

二、旅游区主要环境问题的治理

为使旅游业持续地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旅游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旅游区加强文明引导:设立文明旅游提示牌文字指引、监督岗人员引导,配备文明旅游引导员、义务讲解员和志愿服务人员,积极引导游客文明游览,并要求在醒目位置张贴文明旅游宣传画册、公益广告、旅游服务质量投诉监督牌和旅游行业服务规范等,以切实加强文明旅游和环境卫生宣传引导工作。通过规范游客行为,进行文明行为教育。

(二)旅游区全面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务必做到景区垃圾及时清运、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同时完善景区垃圾清运方案,力求建立健全垃圾无害化处理程序。要切实加强对已投入使用旅游厕所的卫生管理,确保旅游厕所“数量充足、干净无味、使用免费、管理有效”。

(三)制定、完善相应的“预警机制”:首先,各地旅游主管部门应加大景区监控密度,建立公开透明的预警机制,及时通报重点景点客流量,做好险情预警、游客分流和疏导工作。其次,景区和政府有关部门不仅要统计每日接待游客数量,还应根据可容纳游客上限,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实时信息公开,主动发布安全预警,方便游客安排出游日程和地点。其三,建立旅游旺季热门景区“网上预约”制,引导游客避开高峰期,不仅有利于景区资源可持续利用,也提高游客的游览质量。四,完善带薪休假制度,采取集中放假的方式,通常会导致游客扎堆出行、热点景区“爆棚”的现象。如果能采取灵活的放假方式,如按行业区分进行集中放假,或许就能有效地缓解景点“爆棚”现象的发生。调整旅游区的旅游规模,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旅游区的环境得到保护。

(四)在旅游区发展建设中做好旅游环境规划:制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预见性的旅游环境规划,用于组织、管理经济、旅游及其它破坏旅游环境的活动。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旅游区环境美学规律,对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实行统筹规划,达到既发展经济、扩大旅游又不破坏旅游区环境的目的。来解决发展生产、扩大旅游规模与景点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其协调一致,以保证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持续稳定的进行、防止旅游区环境的破坏。维护旅游区环境美学质量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

(五)加强旅游环境立法: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保证,通过对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制定行为规范。对破坏行为实行强制性的干涉与惩罚。

参考文献

[1]崔凤军著.风景旅游区的保护与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袁琳.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04)

[3]侯娜.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J].太原科技.2016(05)

作者简介:

孙平(1971--),湖北宜昌人,现任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教育学院的专职教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及客源国的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人力资本投资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