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堂引入微课策略研究

2019-09-10郭仁平

锦绣·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科学课堂引入微课

郭仁平

摘 要:微课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不仅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精准掌握,而且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亲自参与到科学知识习得的整个过程中。近年来,小学科学教学不断进行改革,在改革中对科学课堂的高效性进行了强调。对此,教师可积极将微课引入小学科学课堂中,并对微课视频进行合理制作,将其有效应用到科学课堂中,使小学科学教学效率、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微课;科学课堂;小学;引入

引言

将微课应用到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中,不仅能够将知识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还能够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所以,科学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将微课应用到课堂的教学中,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入微课的策略研究

(一)在对概念性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引入微课,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不仅有实验,还有很多理论知识。在讲解这些理论知识的时候,有很多科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灌输的方式向学生讲解课程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教学的内容枯燥乏味,课堂的氛围比较沉闷,很容易使学生对科学课堂产生厌倦的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不会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很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使用微课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当中[1]。

以“食物链”这一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应用多媒体制作一个动画:在一小片草地上,一大群羊出现了,随后一大群狼出现了。将这一动画作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谜底(各打一种水果),即草莓(草没)与杨梅(羊没),引导明确羊的食物是草、狼的食物是羊这一关系。随后,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较长的视频,视频中是相连的各种生物,紧接着将“食物链”这一概念引出,并加以相应的分析。

(二)在对重难点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引入微课,使学生加深知识印象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有一些知识是比较难理解的,这部分知识又是课程的重点知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有很多教师就是通过反复的讲解从而使学生记住这些知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些知识,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逃避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所以,在讲解这些重难点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技术,将知识形象化,降低理解的难度,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接受这部分知识[2]。

如在对“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进行讲解时,教师可应用微课设置一个“苹果旅游”的活动,应用多媒体对食物入口—消化—排出的过程进行展示,随后以苹果的口吻进行描述:今天,我被主人从家里拿出,进入了他的口腔(此时,教师指向口腔部位),经过一条长通道(指向食管),又进入一个类似于口袋的部位(指向胃部)……让学生对消化器官的顺序、功能有正确认识。

又如在“溶解”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溶解的过程有直观理解,教师可在多媒体上为学生播放一段糖溶解的微视频。在此视频中,糖的颗粒处于放大状态,可以明确地看到大颗粒的糖变为小颗粒的糖,又变成微粒,然后完全溶解在水中。教師可重复对这一视频进行播放,使学生对物体的溶解过程有正确认识。

(三)在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时引入微课,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是需要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由于小学生能力的限制,在进行实验之前,是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操作的。但是,在班级中,学生的数量比较多,教师在进行示范的时候,不能够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这就会导致一些学生不能够清楚的看到教师的操作,也就不能够很好的对实验进行探究。为此,教师可以使用微课向学生进行演示,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够清楚看到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操作实验,从实验中得到正确的结论,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3]。

以“酒精灯的使用”为例,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教师先将关于正确使用酒精灯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确其中的要点:1)明确解酒精灯的结构;2)了解酒精灯的正确点燃方法;3)掌握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方式;4)不得用嘴将酒精灯熄灭。随后对学生进行相应分组,将火柴、酒精灯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酒精灯进行点燃与熄灭,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已经点燃的酒精灯去点燃其他酒精灯?将酒精灯盖灭以后,为何还需重新盖一次?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相关现象的观察,并在小组中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随后教师再进行一定总结。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明确了解实验的正确操作,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而且能够让学生自主对实验过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探究,使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四)在开展课外科学活动时引入微课,拓展学生科学知识视野

科学是无止境的,仅仅靠课堂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教师要通过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科学经验,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进行课外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技术,向学生讲解一些与本次活动有关的知识,并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课外活动中学习到相关的科学知识。

如在“光”的教学中,教师可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太阳能热水器相关的视频,并引导学生对思考:怎样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光与热?太阳能热水器有些什么优势?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探究,并得出答案;如果条件允许,可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外自主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科学视野更加开阔,而且能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二、结束语

将微课应用到科学课程的教学中,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使科学课程的学习更加的有趣,还将知识直观的展示在了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程的内容,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所以,科学教师要将微课充分的利用到课程的教学中,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翌,胡秋艳.网络环境下“微课”应用于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10):8.

[2]马枫兰.E 时代数字化教学背景下的小学科学分析 [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21.

[3]何海波.小学科学课堂引入微课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5):133-134.

猜你喜欢

科学课堂引入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让科学课堂更加有序、有效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引入
浅谈如何让优秀的流行音乐进入小学音乐教学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利用家庭资源延伸科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