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口语能力的培养
2019-09-10管德朝
管德朝
随着社会信息发展迅猛,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活跃。语言作为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其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许多有识之士更是把口才视为事业成功的基本要素。随着素质教育观念渐入人心,不少教育工作者已认识到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性。开放发展的未来社会对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当前的语文教学,应重视口头表达训练。
一、理论依据
首先,重视口头表达训练符合语文教育的本质。语文的本质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也就是“语言”和“言语”的综合,不仅仅包含语言和书面语言系统和规则,还包含着按照这一语言规则所进行的言语活动及形成的言语作品。对学生教育而言,“言语”即表现为各种听说读写活动。语言和言语,两者既有区别,又密不可分,语言的规则从各种言语活动中抽象概括,言语正是对语言(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的具体运用。从这两者的关系来看,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在言语训练中把握语言规律、发展必備的言语能力。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言语→语言→言语。不难看出,言语活动在语文教育至关重要。一个人学了许多语言知识,如果不会听说读写,岂不是笑话。言语训练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抛开这个中心一味去大讲特讲语言知识,却使学生丧失了言语训练的机会。这无疑是舍本逐末。
言语活动包括听说读写活。与听、读、写相比,“说”无疑是最直观最活跃的,它迅速地反映思维过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知识的广阔舞台,也利于教师便捷地指导评价。以口头表达训练作为语文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遵循语文教育的本质规律。
其次,注重口头表达训练体现着正确的教学观念。我们提倡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而充分的口头表达训练,正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主要阵地。同时,教学活动中教师少讲,学生多说。在有限的空间里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主张语文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学科的性质其实是一门语感课程,而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观照学生语言的敏感程度,加强口头表达训练是培养语感的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还认为学习语文应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口头表达训练丰富的内容各丰富的形式营造了学习语文的大环境,又是这一观念具体的表现。
二、口头表达训练的内容与形式
口头表达训练的内容首先应立足于教材。教材的编写虽非尽善尽美,但它紧扣教学大纲,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且编排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明晰,目标明确,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组织有针对性的口头表达训练更有实际的效果。忽略教材的训练容易脱离学生实际,使教师的指导评价陷于无目的无标准的窘境。教材也不乏“久经考验”的名家名篇,组织学生去诵读、复述、讨论、评价,能使学生在细嚼作品魅力的同时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其实,学生对于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理解有明显的个性差异,教师不必也不应该强求学生有标准认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应充分新生学生的见解并组织行之有效的口头交流,能让学生把握好课文,以便面对更广泛的素材时能举一反三。
口头表达训练内容又必须面向广泛真实的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口头表达训练当然不局限于教材也不局限于课堂。对身边身外的具体生活,每一个学生都有感受,虽然他们的感受程度有差异。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全心全意有着自己的认识,甚至有发表见解的欲望。教师组织适当的口头表达训练,内容关涉到他们所关心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无疑能调动他们参予训练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观察体验生活。
口头表达训练的形式力求丰富多样。课堂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评价文中人物,复述课文内容,发表读后感,描述文中插图等多种形式,课余组织专题演讲会、辩论会也是有效的方法。
三、口头表达训练应纳入语文素质评估体系
传统的应试教育对教学评估往往依赖于一张试卷,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教学评估,则全面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既然口头表达是学生必备的语文基本素质,那以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下来评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有充分的理由。当前有些人以为开几堂课外阅读课、举办几次朗诵会、演讲会就是素质教育,这实在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素质教育的落实,关键还是根据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建立和完善语文素质评价机制。因此,口头表达训练要得到真正的培养,就必须把中头表达训练纳入语文素质评估体系中,强化教学的导向,探索出口头表达素质教育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