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与学行为转变

2019-09-10央初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8期
关键词:教与学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央初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化普及,传统的应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诟病。但是,在人才选拔的环节即便是重视素质教育也落实了创新,考核却仍然是当下乃至未来评判人才的重要标准,基于此。本文就如何运用素质教育观念创新教学,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教与学行为转变的方法、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与学;行为转变

引言:

社会在快速发展,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而是没有持续学习能力的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认知世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利用平生所学,创造美好生活,创新和改变世界。创新和改变才是核心,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是指知识和学问,“渔”就是获得知识和学问的自主学习、持续创新的能力。教育始终要强调学以致用、推陈出新,教师“教”为了学生用,学生用并且可以创造性地应用。因此,教与学要形成互动,促进提高。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的“教”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自古以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显然,教师不仅是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帮助学生认知世界,纾难解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所谓“传道”,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道德操守,塑造独立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所谓“授业”,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是社会与家长共同赋予教师这个职业的职责所在,也是最为受人关心的主题。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通过科学恰当的教学方式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科学恰当的教学方式就是学生乐于接受、愿意吸收、善于利用的模式、方法。同样的知识内容,这个教师教,学生就能学得会,换一个教师讲,学生就听不懂,弄不明白。所以怎么“教”、如何“讲”是关键,内容枯燥的课程怎么变得有趣,体现的就是教师的真功夫、真本领,不仅要把教材吃透,而且要根据学生的接受力设计课程结构、把握重难点的讲解,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学习,也要结合好指导引领。“解惑”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提出来他们解决不了的疑惑,教师要有能力快速高效地为他们解答,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掘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另一方面,学生生活遇到问题、产生迷惑,教师要给出自己的建议,帮助他们走出困惑。解惑是为了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让他们逐渐学会处理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健康快乐成长,这是教师的立“教”之根。

要想很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仅有“一盆水”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方设法为自己补充能源,给予学生源源不断的滋润,苦寻活水丰富自己,成为学生求知的源头。

(二)随风入夜扶新绿,润物无声护花红

教育是师生之间心灵的呼应,教与学的关系是爱的共鸣。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这是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也是对学生的理解、包容和呵护。教师关爱学生,学生亲近教师,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教育实践证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本身就是人类至爱的传播。初中学生刚刚开始进入青春期,还处于天性未泯的年龄,这个时期他们自制力比较差,自然人的属性仍然占据心灵的主导地位,容易产生叛逆心理。所以,面对他们,教师要有耐心,不能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好心,简单粗暴地训斥,这样的教育态度很难促进学生的转变。要有耐心地包容和谅解他们,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坚持不懈地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要充分认识到在学习方面,短时间内,很难让后进生的成绩获得质的飞跃,要给他们时间,慢慢地提升,鼓励他们不要松懈、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相信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他们的学习一定会有所进步。教育是个良心活儿,做的是人间至高无上的善事。所以教师这个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时时刻刻要把培养学生成人、成才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不忘初心,坚持始终,才能育得桃李满天下,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的“学”

(一)书山无路缘识浅,学海有舟因志恒

“教”是服务于“学”,“学”是“教”的动因和目标。“教”以教师为主导传播知识技能。“学”以学生为主体,获得成长与丰富。如何让教师“教”服务好学生“学”,促进学生“学”,就需要多花些心思,從教学讲解模式、合作探究方式、课堂民主氛围等都要精心设计,以提升学生的乐学意愿。“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其中“勤”“苦”意味着重复与枯燥,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确实就是不断地重复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所以,教师要善于帮助他们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乐”与“趣”,端正他们的学习观,要让他们明白学的目的、意义,帮助他们设立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为了理想抱负而努力就能“苦”中得“乐”,“勤”中觅“趣”,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基于核心素养在语文教与学行为转变的关键。

(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学生的“学”要有目的,有方向。初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其生理、心理刚刚进入快速成长期,这个年龄段也最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干扰。面对当前社会信息的高速传递,多样化传递方式,一个不留神,他们就有可能上当受骗,受到伤害。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把握“学”的方向,理性认知世界,理性思考问题,全面综合发展。帮助他们认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引导他们追求美好人生,维护社会正义,从善如流,做一个有爱心、有素养的新时代优秀中学生。

结束语:

创新教育不断更新迭代,坚持素质教育观念创新教学,基于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创新、要转变,要以“教”服务“学”,要因为“学”而设计“教”的模式、方法和措施。要以育人为前提,成才为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小婷.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8.

[2]左延慧.语文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初中汉字教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8.

[3]赖晓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8:103.

猜你喜欢

教与学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